实施绘本教学,一方面可以巩固教材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英语阅读素养。教师要在研读绘本、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教学方案,从读图预测、问题设置、阅读方式、思维培养、情感浸润等方面入手,将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有机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提供保证。
英语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教材内容一般是为教授特定的语言知识而编写的,知识结构清晰,系统性强,但往往缺少情境或情节不够生动。然而,仅仅依赖教材进行教学,无法满足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因此,“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保证”(教育部,2012:41)。绘本故事独立成册、图文并茂、语境丰富、情节生动、贴近生活,语言复现率高,深受学生喜爱,是教材的有机补充。“与教材相比,绘本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王蔷等,2017:69)。首先,绘本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内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其次,实施绘本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完整的阅读体验和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激发阅读动机,提高阅读素养。最后,教师更容易在教学中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本文将以Harry’s Trouble一课为例,试析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和途径。
一
研读绘本,分析学情,预设教学方案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全面系统地解读绘本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确定教学目标,适度调整内容,预设教学活动。
1.深入解读绘本,挖掘故事内涵
在分析绘本内容、挖掘故事内涵时,需要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故事的主题和内容(what);第二,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why);第三,故事的文体特征、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how)。通过三个层次问题的分析,不仅能让教师准确把握语言学习的重点,还可以挖掘语篇的内在价值,确立思维和文化方面的培养目标。以本课为例,通过反复研读故事文本和插图,我们做出了如下教材分析:
[What]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攀登英语》阅读系列第四级中的第8篇文章。主要人物有小刺猬、小刺猬的朋友和大灰狼。故事讲述了小刺猬Harry因浑身长满了刺而不能和朋友一起玩耍,这让他非常苦恼。有一天,大灰狼来了,朋友们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小刺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刺赶走了大灰狼。
[Why]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了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在接纳自己的同时发挥自己的长处。
[How]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有趣,主人公经历了两次情感的变化,故事也就自然被划分为两个部分。通过主人公在这两个阶段的情绪变化和心态转变,揭示了故事的主旨。
2.明确课程定位,合理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基本的语言素养和外语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教育部,2012:26)。绘本教学的目标应依据绘本课的定位、语篇特点、学生情况等制定。本课中,我们将绘本作为教材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主要目标定位是故事的理解,而不是词句的学习。基于上述分析,本课学习目标设置为:
(1)能借助图片、动画等理解故事大意;能够通过略读、查读等阅读方法获取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2)能通过图片和自己的经验预测故事内容;能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理解生词hedgehog, spines, annoying, unfair, leapfrog, get rid of, fought, was proud of。
(3)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能根据板书或关键图片复述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表演故事。
(4)能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的深远主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悦纳自己。
(5)能在预测、提问、质疑、讨论的过程中,发展自己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3.准确把握学情,适度调整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育部,2012:29)。绘本本身是结构完整、情节连贯的故事,但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在不影响文章整体结构和语境的情况下,对绘本内容做适当的改编或增删。
在课例研修过程中我们发现,绘本中生词量较大,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处理生词,势必会干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严重影响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因此,在不破坏故事情节的前提下,我们将文中的部分词句进行了调整,替换为学生熟悉的词语;将生词多且与文章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删掉。如,将文中的frightened替换为afraid;故事中间部分的“I wish I could have soft fur like a squirrel”一句及配图与故事内容关系不大,将其删掉,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
观察图片,积极预测,建构故事文本
“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教育部,2018:35)。有人将21世纪称为“读图时代”,英语绘本中包含封面、扉页、封底、标题、作者等完整的书籍信息,又有大量体现细节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这些信息,来获取故事的细节,推测故事脉络。
本故事的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中,小刺猬的形象和表情截然不同。教师在学生谈论完绘本封面之后,巧妙地将首尾两幅存在冲突的图片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去推测中间部分的内容,自主建构故事。(见图1)
(图1)
师生对话如下:
T: Look at the two pictures. This one is the first picture and the other is the last one. What can you know from them?
S1: In Picture 1, there is nothing on Harry’s spines. But in Picture 2, there are lots of fruit on his spines.
S2: At first, Harry feels sad, but in the end of the story, he looks very happy.
...
T: You all have given excellent answers. But Why was Harry sad at the beginning and why was he happy at last? Can you guess?
S3: Maybe he lost his food at first and he found a lot of fruit in the forest.
S4: Maybe he was hungry and had no food. His friend gave him fruit.
S5: May he can’t play with other animals because his spines can hurt them. Then he put the fruit on his spines and he can play with his friends.
…
学生通过观察首尾图,从细节入手,发挥想象,大胆推测故事情节,不仅培养了“看”图能力和口语表达,思维的逻辑性也得到了训练。
三
阅读教学中常用的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等一般阅读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绘本教学。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比较适合绘本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如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图片环游(picture tour)、阅读圈(reading circle)、故事地图(story map)等。上述的阅读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依据故事的结构特点和难易程度组合使用。
以本课为例,在第一次阅读活动中,采用了略读的方式,学生快速浏览故事,获取故事大意,之后进入细节学习。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小刺猬Harry因为身上有刺而不能和伙伴们一起玩耍而产生的烦恼,情节性不强,句式结构均为“He can’t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拼图阅读的方式: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每人阅读其中的两页,找到Harry遇到的麻烦并做好记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共同完成图表(见图2)。拼图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会,既节省时间,又丰富了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最后,分图回顾Harry的烦恼,解决生词,模仿表演,体验人物情感。通过模仿、朗读、表演等显性的语言行为,可以让学生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之美并形成语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图2)
故事的后半部分讲述了Harry挺身而出,将大灰狼赶走的过程,情节曲折,描述细腻,内存联系紧密,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图片环游的共享阅读方式,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师生互动,合作建构,在不断推测和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师生对话片断摘录如下:
T: Boys and girls, From the first part of the story, we know his spines bring so many troubles to Harry. For example, He can’t play basketball with his friends. He also can’t play leapfrog, swim, or dance with them. So Harry feels unhappy. He hates his spines and wants to get rid of them. But do his spines always bring troubles to him? Let’s go on reading the story.
Look! Who are they?
Ss: They are Harry’s friends.
T: What are they doing now?
Ss: They are playing games outside.
T: How do they feel?
Ss: They look happy.
T: But where is Harry? What is he doing? Is he happy, too?
S1: He is sitting alone on the ground. He looks sad.
T: Why does he feel sad?
S1: Because he can’t play with them. He is afraid of hurting them.
T: Look at this picture. Who is coming?
Ss: A bad wolf.
T: What is the bad wolf going to do?
S2: He wants to eat the small animals.
T: How do Harry’s friends feel now?
Ss: They are afraid.
T: What about Harry? Is he afraid of the wolf, too?
Ss: No, Harry is not afraid.
T: What will he do?
S3: Maybe he will talk with the wolf and ask him to go away.
S4: Maybe he wants to fight with the wolf.
T: How will he fight with the wolf?
S4: Maybe he can use his spines to hurt the bad wolf.
S5. Maybe he will ask his friends to fight with the wolf together.
…
在图片环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语言知识,对故事情节更加清晰,对人物心理的把控更加到位,并且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推测故事发展的方向,思考故事的深层寓意,使得师生共读故事的过程成为合作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
四
问题引领,启发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来实现的”(张子丽,2016:129)。高质量的问题能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促进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英语课堂上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展示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参阅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是基于知识或事实的展示性问题,很少涉及基于态度和观点的参阅性问题。事实上,参阅性问题的交际性更强,更接近于真实的语言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输出。
1.变换提问主体,培养发散思维。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多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体现学生的关注点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或不知如何回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其实,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关切,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尝试表达,锻炼技能。本课中,在呈现封面、标题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from the story?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
(1)What is Harry’s trouble?
(2)Who is in the story? Does Harry has any friends?
(3)Why is Harry so sad? Who can help him?
(4)Where does the story happen?
(5)What is the end of the story?
(6)How does Harry solve his trouble?
....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在课堂结束后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没有得到解决或故事中没有答案,让学生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发散思维和表达欲望得到激发,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设计梯度问题,发展高阶思维。
教师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能够帮助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由表层走向深层。在读完故事的第一部分后,教师呈现下一页图片(见图3),师生对话如下:
T: What does Harry want to do?(问题一)
Ss: He wants to get rid of his spines.
T: What does he do to get rid of the spines?(问题二)
S1: He cuts his spines with a knife(scissors).
S2: He wants to pull the spines out with his hands.
T: But can he cut or pull out all the spines? If so, what will happen?(问题三)
S3: No. If he pull out all his spines, he may die.
S4: If he has no spines, other animals will eat him.
T: Now, let’s watch a video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hedgehogs’ spines.
(观看小视频)
T: So we know Harry can’t get rid of his spines, but he still can’t play with his friends. If you were Harry, what would you do?(问题四)
S5: I would wear a big coat.
S6: I would stay at home and play with my parents.
S7: I would play with other hedgehogs.
S8: I would play other games with my friends.
…
(图3)
以上活动中,教师一共提出了四个问题。前两个问题都属于是基于事实的展示性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观察图片即可回答(用剪刀剪、用手拔)。第三个问题询问“小刺猬能否把自己的刺全部剪掉或拔掉?如果那样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判断(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可能失去保护自己的武器而被其他动物吃掉等)。此时,教师没有急于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刺猬小视频,了解刺的作用,确认Harry不能拔掉自己的刺。最后,教师抛出第四个问题:If you were Harry, What would you do?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参阅性问题,学生结合已经学到的科学知识,提出自己的建议。四个问题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事实走向观点,思维层次也由低阶走向高阶。
3.复现相同问题,启发深度思考。
在绘本故事学习中,不同时间提出相同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涵,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探究故事的主题。本课中,“How does Harry feel?”是贯穿整节课的主问题,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读前预测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观察封面图片,给出了“He is sad/worried/unhappy.”等回答;第二次是在读中环节,学完故事的前半部分后,教师再次提问“How does Harry feel now?”,学生了解到Harry因为身上有刺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给出了“He is/feels sad.”的回答;第三次是在读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刺猬将自己蜷成一团赶走了大灰狼,得到了小伙伴的赞许,教师再次提问“How does he feel now?”,学生给出了“He is happy/proud.”等回答。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隐含意义,并感受到了小刺猬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利用思维导图,促进思维可视化
思维导图等思维可视化工具能够把抽象的思维过程以图片、关键词等形式清晰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在绘本故事教学中,读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激活图式,展开预测;读中环节,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故事情节;读后环节,可以用它来复述故事,内化语言,实现语用。本课,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师生用关键词梳理出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学完故事以后,师生利用板书共同回顾故事大意,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复述并全班展示。在表演故事环节,学生依然可以用板书作为参照,用自己的话来再现故事。(图4)
(图4)
五
品读故事,评价人物,升华情感认知
情感教育应该是与课堂教学浑然一体、润物无声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简单说教。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深入他们的心灵,并在生活中奉行。强加给学生的道理,没有经过自己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口头,很难在现实中得到执行。本课中,在表演故事之后,师生进行了如下的交流:
T: What do you think of Harry?
S1: He is very clever/smart.
S2: He is very brave.
S3: He is kind and helpful to his friends.
S4: He is a hero.
…
T: You have so many different ideas. Then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arry or from the story?
S5: Friends should help each other.
S6: Sometimes a bad thing can be a good thing.
S7: We should be kind to others.
…
这些回答都是学生在充分理解绘本内容和人物情感变化,经过深刻思考之后,结合自身经历表达的想法。每个人思考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在归纳了学生的观点之后,师生取得共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e should love ourselves as we are.进一步认识到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要学会悦纳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信阳光地学习和生活。
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资源,绘本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受到英语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今后也必将在英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应结合绘本故事的语篇结构、知识内容及其蕴含的主题意义,充分利用绘本中的图文资源,以问题为引领,开展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活动,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故事的过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素养,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来源丨本文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20年第12期
明师俱乐部进行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学期充电: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步骤
开学必备: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简单实用!
新学期英语教师必备的50条教学秘笈
新学期,英语到底应该怎么教才有效?
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