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
你们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过信息调查吗?
开心果即将上幼儿园大班,因为换了一家新开幼儿园,所以,在新幼儿园让我们填写调查表的时候,我们便没有太在意。
但是,果爸发现有些调查挺让人无语。
比如,调查了父母的职业,还要填写工作单位、职务级别;
比如,网上看到的“爸爸妈妈能为幼儿园提供协助资源”真不是网传,而是现实。
果爸愣了一下,这确定是幼儿家庭信息填写,不是幼儿家庭背景调查?
然后,在填写这个表格的时候,果爸就长了个心眼,就比如这个“爸爸妈妈能为幼儿园提供协助资源”,果爸没有写无,而是写了一句:“能配合家校合作教育。”
01 随手“哭穷”填信息,不想孩子被“区别对待”
在我们的理想幼儿园中,觉得老师对于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
但是现实是,确实存在一部分的老师,会因为孩子的家庭,而对孩子“区别对待”。
果妈的朋友在幼儿园信息表上填写信息时,想着要低调,于是明明是“上市公司主管”的她,在职业上就只写了一个“文员”,收入一栏选择的3000以内。
后来,朋友家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另一个小朋友打架了,朋友明显感觉到,老师在偏袒另一个小孩。后来查了监控才知道,明明是另外一个小孩先动手抢东西,朋友家的孩子只是抢回自己的东西,然后两个人打起来了。
朋友原本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偏袒对方孩子,直到老师对朋友说了一句:“虽然你们给孩子买这花了不少钱!但人家小朋友家里是开公司的,能惦记这个小玩意儿?所以你肯定是误会了……”
后来朋友也回想,老师应该是通过家庭背景调查表,“猜到”自家的情况。而对方父母毫不掩饰自己的“土豪身份”,让老师有了“老板不可欺、打工人可欺负”的想法。
所以,朋友也对我们说:“信息别乱填,不乏有些老师真的会对孩子区别对待!”
02 幼儿园变相调查家庭背景,家长一不留神就中招:“反间计”用起来
相关的经历,果妈身边的不少朋友都遇到过。
比如有一个初中同学,她说自己填写的是护士,老师本来对她很热情,但是无意中知道她只是整容医院的护士之后,就冷淡了许多,对孩子明显没那么上心了;
比如果爸的发小,他老婆是全职妈妈,平日里她都是素面朝天,有一次难得出门,便打扮了一下,挎的包包也是十来万的,老师伺候隔三岔五便借着各种名义打听,她是什么来头,甚至还问孩子……
幼儿园对于孩子家长,最直接、最明显的调查方式,其实就是各种表格,这也是让很多家长防不胜防的一种方式。
之所以要防范,其实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老师对孩子“看人下菜碟”,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老师的“工具”。
学校的这些调查,你遇到过多少种?面对这些调查,你会“反间计”吗?
比如,有家长在网上吐槽,幼儿园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让孩子介绍家里的车,甚至还要拍照片。
然后,家长的计谋就是:宝宝的玩具车。
这确实也是家里的车,老师能耐家长和?
而且比起熟悉度,孩子对自己小车的熟悉度,可要远比对家里私家车的熟悉度要高很多。
类似的,还有老师布置作业,而作业的题目竟然是:家长帮助孩子画自家的车标。
这潜台词便是:家长告诉我,你家的是什么车?
有些调查表,甚至更为直接。
比如,下面这个调查表,不但要家长写出自己的工作单位,还要写职业,甚至,还要写出自己的年收入。
很想好奇地问一下,这些和孩子上幼儿园,关系很大吗?
这样的问题,幼儿园不尴尬,家长都尴尬了!
03 面对“不合理要求”,家长理性面对
虽然老师是教育工作者,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本分”的。
在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合理的调查时,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性面对。
首先,不能“对着怼”。
有些家长也是“暴脾气”,不想惯着学校、惯着老师这些见不得人的行为,于是,便会直接“开怼”。
这样的举动显然不合适。
万一,老师们没别的什么想法呢?
万一,老师们真的对你家孩子“区别对待”呢?
其次,要“讲策略”。
不想被老师看出啥,其实最好的办法便是“四两拨千斤”,面对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要么不填,要么填一些“看不出来”的答案。
比如收入,可以填“1+”;
比如职业,可以填“饲养员”等等。
这样写,老师也不好说啥,再揪着不放,那可就没意思了。
写在文末
幼儿园,本该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地方,可以带给孩子愉快的幼儿园生活。
但是,老师和家长,都是成年人,在有些事情上,还是需要妥善处置,不要让孩子为你的冲动买单!
PS: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