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金砖峰会真搞大了。
2023年8月22日到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在东道主南非的积极运作下,本次峰会规模空前盛大。南非邀请了所有非洲国家的元首,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元首。此外,联合国秘书长、非盟委员会主席等20位国际及地区组织领导人也受邀参会。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图源:新华社
8月24日,金砖国家组织官宣扩员: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六国加入。“金砖五国”就此变为“金砖十一国”,成员数量直接翻倍,大大超乎舆论预期。
早在峰会召开前,美西方新闻界如临大敌,不遗余力地抹黑和挑拨起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炒作金砖峰会是对抗西方、“去美国化”的冷战。如今金砖国家大翻倍,想必美西方新闻界又有不少“高见”要发表。
金砖国家超越七国集团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历史转折点真的来临了吗?
“小金砖”、“大金砖”到“金砖+”
2001年,美国公司高盛集团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英文首字母连缀成词,谐音“brick”。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高盛设立金砖四国基金,为推动基金业务,频频发布报告,大力鼓吹,让“金砖四国”深入人心。2006年,中、俄、印、巴四国外长蹭着“金砖四国”的热点开始于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外长会晤。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外溢,金砖四国希望加大经济合作力度,共商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方案。2009年6月,中、俄、印、巴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会晤,外长会晤随之升级为领导人会晤。2010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式成立。
▎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图源:新华社
2011年的第三次金砖峰会上,中国邀请南非作为成员国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扩大为五国。“小金砖”变成了“大金砖”。
当时有个流行的段子:提问金砖五国哪个最值钱,答案是南非,因为南非的“S”让金砖变成了复数。如果从经济规模上衡量,当时南非并不是“金砖国家”扩员的最佳选择。
2011年,南非的经济规模仅有约3500亿美元。“金砖四国”经济规模较小的俄罗斯和印度也有近1.6万亿美元,中国更是以近6万亿美元遥遥领先。印尼、墨西哥和土耳其等国家在经济规模上更有竞争力。但中方力主南非作为非洲的支点国家,有助于补足“金砖四国”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之外缺失的一角,使“金砖国家”结构更具开放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后,金砖国家一直低调行事。金砖国家不再扩员,金砖国家有计划地对接其他国际组织,按部就班地为各家的“钱袋子”焊牢“安全网”。
2014年,第六次金砖峰会宣布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2015年,金砖机制与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对接。金砖国家还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建立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的会晤机制,围绕推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加大协调力度,增强在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领域的合作。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标识。
2017年,“金砖+”浮出水面。第九次金砖峰会提出金砖国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对话合作,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更好地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立场和集体意愿。金砖峰会首次邀请了埃及、几内亚、墨西哥、塔吉克斯坦、泰国五国领导人出席了同金砖五国的对话会议。
▎第九次金砖峰会与会领导人合影。图源:人民画报
全球经济环境越差,发展中国家的“钱袋子”越需要“安全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的实惠,让金砖国家的“编制”成为香饽饽。更重要的是金砖五国中某位成员独一无二的经济稳定性魅力。
2020年下半年起,发展中国家开始浮现金砖“考编潮”。阿联酋、孟加拉、埃及等国后来直接加入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2022年,在第十四次金砖峰会上,扩员成为金砖五国共识。时隔11年后,金砖国家将首次扩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11年以来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年增速已11次跑赢发达经济体,这一优势至少将延续至2028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力已经不允许金砖国家继续低调了。根据南非官方的说法,峰会前有13国正式申请成为“金砖”,有近30个国家非正式地表达了成为“金砖”的强烈愿望。
这次率先上岸拿到金砖“编制”的六个国家中,有四个中东国家。此番扩员之后,世界十大产油国有6个金砖国家。金砖的含金量滋滋往外冒石油。
剑指“去美元化”
“金砖”原本是美国高盛率先炒作的概念,这些年美西方却转头炒作起“金砖褪色论”,把矛头直指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唱衰金砖国家的经济影响力。
过去近四十年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峰会是七国集团,其主要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七个发达国家。七国集团对于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现在,七国集团正被金砖国家超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2023年金砖五国将贡献全球32%的增长,而七国集团为29%;到了2028年,金砖五国将贡献33.6%的全球经济增长,而七国集团继续下降至27.8%。
当金砖五国变十一国,压力直接来到了七国集团这一边。
世界经济的霸权仍然被美元体系主导。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独家把控一票否决权;在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可以凭一己之力阻止其核心机制的运行。“天下苦美元久矣”。
非美元结算,也就是“去美元化”,是本次峰会的另一大焦点。
身处美国后花园的巴西,是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的积极分子。今年6月,巴西总统卢拉在出席法国的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时,公开质问:“为什么世界在国际贸易中必须用美元?为什么巴西和阿根廷或者中国做生意时,不能用我们的货币结算?”
▎巴西总统卢拉。
巴西官方表示有意在8月的金砖峰会上,着重探讨美元地位的问题。很快得到了峰会东道主南非的积极响应。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达希望参加本次金砖峰会,但遭到俄罗斯明确拒绝。有意思的是,马克龙在今年结束访华行程时,也表达了对美元霸权的反感——“我们绝不能依赖美元的治外法权”。
▎法国总统马克龙。
其实,早在金砖四国2009年首次领导人会晤时,金砖国家就曾期待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显然,以金砖四国当时的经济规模,这一期待等同于幻想。而且尽管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年美元的威势依然强大。而现在,许多国家正在身体力行地“去美化”。
俄罗斯与伊朗宣布计划推出加密货币进行国际贸易,沙特首次同意以美元以外的货币出售石油,南非建议金砖国家绕开美元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国际支付体系,印度和阿联酋讨论使用卢比交易非石油商品,巴西与阿根廷筹建共同货币“苏尔”进行贸易结算……
以上的这些行动都密集地发生在今年的1月。所有风生水起的“去美元化”都与石油能源贸易相关。
不可否认,当前“去美元化”暗流涌动。同样,“去美元化”也不会很快发生。在金砖国家合作的框架内,仅凭金砖五国仍显单薄,松散的组织机制更是难堪大任。滋滋往外冒石油的金砖十一国提供了一种思路,但要做的还有很多。
金砖国家仍需积蓄力量,继续把金砖做大、把基础夯实是当务之急。
“一带一路”铺金砖
金砖国家与七国集团最大的不同在于成员的格局,尤其是经济体量最大的成员。
在七国集团中,经济体量最大的家伙是美国。自七国集团成立起,美国就以老大自居,把七国集团看作自身同盟战略在经济领域的工具,始终谋求掌握七国集团内部的主导权,利用七国集团实现美国的国际竞争和地缘博弈的目标。
美国在七国集团中最理想的盟友,是永远与美国利益一致的战略“跟班”。
而金砖国家没有“老大”。中国虽然自金砖国家成立,一直是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也一直是金砖国家组织最大投资提供方,但中国坚持秉承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在重大问题上与其他成员国友好协商,充分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中国不谋求在金砖国家建“主导权”,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充老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金砖国家是一盘散沙。“金砖国家”最初确实只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噱头,但如今已经形成了内生纽带——“一带一路”。
如果我们把排队等着加入金砖国家的阿根廷、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和金砖五国放到一起,就不难发现这些国家都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密切联系。和平发展是金砖国家和更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愿。回应这一心愿的“一带一路”倡议,便成为了维系在金砖国家之间的一条牢固纽带。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成为金砖国家之间的桥梁。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特殊性,中国既是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又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不但是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桥梁,同时也是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桥梁。
金砖国家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封闭或排他的集团,而是一个开放或包容的平台。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申请加入金砖国家或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小金饼”里的金砖故事
事实上,有一种神奇的“小金饼”十分适合讲经济纽带联系起的金砖故事。
在中国古代的陆路丝绸之路上,旅途环境恶劣。来往客商穿越大漠戈壁的过程中,物资补给成为一大难题。于是丝绸之路上出现了最早的方便食品。商人将莜麦粉炒熟后装包携带,沿途就着水,没有水便和着积雪吃下。
唐代丝绸之路繁荣,一种叫“烙面”的食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客商的餐桌上。烙面将面条经过特殊的晾晒处理,干燥轻便,不易发霉变质。长途跋涉的商人在旅途中不需要煮面,热水一浇就能食用。烙面是中国古代的方便面。
▎烙面。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现代,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安全、美味的方便面成为“一带一路”上最常出现的“小金饼”。“一带一路”的倡议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方便面也被中国人带去了世界各地,据统计中国一年要在国内吃掉的、带出国吃掉的方便面高达462亿包。
为什么中国的方便面就算相隔千万里之外仍受到国人钟爱?以国人耳熟能详的康师傅为例,小小一包方便面就包罗三百多种口味,囊括中国八大菜系,几乎涵盖中国人喜欢的所有口味,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的“第一碗面”,占据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成长奋斗的回忆。因此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常能见到康师傅的身影,甚至与老干妈并列成为异国他乡里最具代表的“中国美味名片”,是典型的中国好味道之一。
▎迪拜餐桌上的康师傅。图源:新华网
对中国人来说,方便面是熟悉的家乡美味,对外国人来说,是新奇的中国美味,也是了解中国的“第一入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美食作为一种让人不设防的“民间外交手段”,最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中,给“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带来美味和幸福,成为文化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方式之一。区域口味众多的康师傅方便面,就成为了沿线国家人民了解中国美食与文化的最好入口,在食物中逐步了解包罗万象的中华文化,感受“一带一路”之下的繁荣之路、和平之路,促进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填饱了外国人的胃,把中国味道的好感留在他们的心里,让沿线人民爱上中国味道,让中国友谊传遍世界。这是“一带一路”最好的民间文化交流,也是中华“和”文化的最好表达。
▎保加利亚人民在吃康师傅。图源:参考消息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周年,从一碗康师傅方便面所代表的“中国好味道”受到沿线国家人民喜欢,就不难看出“一带一路”为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实惠。这碗浓缩了中国好味道的面,是中国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见证,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交好的缩影。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将更紧密地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稳定和更加美好的经济前景。“一带一路”倡议植根历史,着眼当下,更面向未来。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