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天气 资讯 晶瑞电材发布2023年半年报 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晶瑞电材发布2023年半年报 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8月25日晚间,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812.06万元,净利润1,071.42万元,资产总额共计38.35亿元。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整体上经营能力平稳牢固。

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产品等级全方位提升

根据晶瑞电材2023年半年报,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先进的研发设备,不断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专注于公司产品的研发工作。2023年上半年晶瑞电材不断加大对研发和人才的投入,注重技术的积累和创新,研发投入合计2,968.57万元。依靠多年的技术积淀,晶瑞电材开发了一批技术领先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如半导体及面板显示用光刻胶、高纯双氧水、硫酸、氨水等,已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开拓并维系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质客户,核心客户包括半导体、显示面板、LED、太阳能、锂电池五个领域的主要头部公司,并且构建了优质的业务平台,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晶瑞电材定位为电子材料方面的专业平台企业,产品线相对丰富,可有效发挥产品协同效应,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等制造领域不同工艺环节,发挥清洗、光刻、显影、蚀刻、去膜、浆料制备等作用,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具体来看,晶瑞电材研发的CMCLi粘结剂已顺利量产,与传统CMCNa粘结剂相比可以提高首效性能,更好的低温性能及循环寿命,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打破了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晶瑞电材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突出的产品优势,2023年上半年高纯双氧水实现销售收入14,461.29万元,同比增长37.79%,销量同比增长41.53%,其中,高纯氨水、硫酸产品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29.18%、14.74%,晶瑞电材始终致力于全方位提升产品等级。中银证券分析师此前表示,随着晶瑞电材研发水平以及产品等级的不断提升,公司在中高端客户市场的客户储备与拓展有望持续突破。

聚焦半导体领域高纯化学品及光刻胶稳健发展

据了解,晶瑞电材是目前国际上极少数能同时供应G5等级的高纯硫酸、高纯双氧水、高纯氨水的材料企业之一,能够成体系地解决我国半导体用量最大的三种高纯湿化学品的国产替代,全方位助力半导体关键材料国产化,为打造高端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高纯化学品方面,晶瑞电材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领先和成本领先的双重优势。目前,公司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高纯系列主流产品全线达到了最高纯度SEMI G5等级,成为全球范围内同时掌握半导体级高纯双氧水、高纯硫酸、高纯氨水三项技术的少数领导者之一。并且,晶瑞电材建成了高纯硫酸、高纯双氧水两大高纯电子化学品国内最大的产能之一,部分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全面实现国产替代,成为多个头部芯片制造企业的主供应商。

在光刻胶方面,公司子公司瑞红苏州拥有紫外宽谱系列、g线系列、i线系列、KrF系列等数上百个型号产品。i线光刻胶已向国内中芯国际、合肥长鑫等知名大尺寸半导体厂商供货,KrF光刻胶已量产并供应市场。同时晶瑞电材拥有由5台光刻机为主组成的光刻胶研发平台,不断加大相应的光刻胶相关研发,目前ArF高端光刻胶研发工作在有序开展中,KrF高端光刻胶部分品种已量产。

记者了解到,晶瑞电材作为国内电子化学品龙头企业,也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为电子材料的企业之一,在主营业务高纯试剂、锂电池粘结剂、光刻胶三大板块的技术及客户资源方面优势明显。同时,晶瑞电材也深受全球资本市场关注,持续受到境内外多家券商研报跟踪点评。面对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空间广阔,叠加海外对半导体关键技术“卡脖子”行为加剧,进一步催化国产替代的现状,群益证券表示看好晶瑞电材发展前景,进行首次覆盖并给予“买进”评级。

根据SEMI的统计及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产能在2022年增长7.2%后,预计2023年产能将增长4.8%,2024年产能将继续增长5.6%。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表示,目前半导体的投资还在风口。展望未来,晶瑞电材与子公司瑞红苏州携手前行,通过提供高纯化学品、光刻胶及配套材料叠加销售,为市场提供更加完备的技术解决方案,以稳健的实力全方位助力国产替代进程。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su173.com/alarm/a95564.html

晶瑞电材发布2023年半年报,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极速天气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晶瑞电材发布2023年半年报,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晶瑞电材发布2023年半年报,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