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科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信息科技人才阶梯培养为实施路径,填补我国学前及中小学信息科技基础教育课程的空白。
以专业研究院所和科学家智库系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国计算机学会)作为支持,研发并推出聚焦“核心素养”的中小学信息科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低龄段的启蒙趣味性、小学高龄段的思维逻辑性、中学阶段的应用实验性、高中阶段的理论结构性到高等教育的科研创新性,对我国中小学学生从小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日后选读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理工科甚至文科类专业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学前、小学低龄段课程:基于实物编程语言的编程活动设计、少儿无屏标签拼图编程语言。
● 小学高龄段课程实施方案:Scratch编程语言、人工智能。
●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计算思维。
●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FPGA、芯片设计。
● 多维度评价标准&能力体现: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公民意识。
● 课程体系:关联深、学科广、课程内容匹配年龄段、成体系进阶。
● 课程形式:理论原理、实践探究、项目式学习、动手实践、学科实验室、双师课堂。
● 中国电子学会儿童实物编程等级认证。
● 教育部白名单赛项、全国/国际机器人/编程大赛,校园/社区亲子活动/国际活动。
● 北京市第171中学;初中;综合实践课程。
● 北京市第11中学;小六、初中;校本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