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大到教育政策贯彻实施,小到转发、点赞任务安排,所有这一切都是由班主任老师完成的。校长一个月不在学校,学校各方面工作可能运转得更顺畅,但是如果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一天不在学校,又没有安排其他老师顶岗,班级大概率要进入混乱状态。
班主任岗位非常重要,一个好班级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但是你敢信吗?
全国多地官信要取消中小学班主任,并且宁波四中取消班主任后,学校管理非但没有陷入混乱状态,还受到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国教育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肯定。
取消中小学班主任,是教育创新?还是“瞎折腾”?这种“改革”能不能全国推广?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发文称,“全区高中、中心初中、中心(级)小学开始实施德育导师制,逐步向各年级段推行。”每个班级不设班主任,只有3位导师管理班级。
随后,宁波四中取消了班主任制度,采用“导师制”,称要“让每个老师都参与德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
对于取消班主任,采用“导师制”进行班级管理,《人民日报》对宁波四中进行了这样的评价:若把学校比人,宁波四中颇有“宗师”气派!守得住教育的初心,耐得住浮华的寂寞,守成持重,又能开风气之先,姚江畔的这所百年名校,坚守“诚朴爱”校训,正在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之后,全国多地官宣取消中小学班主任。
天津南开学校取消行政班级,开设“未来学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科,像大学一样“走班”上课;
山西省实验中学也取消了班主任,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导师们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业、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的“VIP 服务”;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公布教职工的任教学科、特长、荣誉等信息,让学生选导师,就像某个音乐选秀节目一样。
取消中小学班主任后,“导师制”是如何操作的?
学校将班额控制在每班40名学生左右,将每班学生均分为3小组,每小组12-14人,尽量让每一组学生的学业水平、性别等均衡分布。每个班级的三位导师分别担任教学导师、德育导师、生活导师。
这样操作,像不像是把原来班主任取消了,然后一个班级设置了三个班主任?
每个班配备3位导师,然后从每三个班级的9位导师中,选择一位协调能力强、有经验的导师担任这三个班的首席导师,重点解决教学及生活疑难问题。
这位首席导师像不像是管理三个班的“大班主任”?
学校在各年级建立学部,任命学部主任进行管理,在每个年级的学部主任均下辖四位首席导师,组建了五人领导小组。四位首席导师分别为行政首导、教学首导、德育首导、生活首导,分别分管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班级的九位导师。
上面的操作像不像现在各个中小学实施的“年级组管理”,一个年级组长,再设四个副组长,行政首导类似于常务副组长,教学首导管教学,德育首导管思想,生活首导管纪律。
“导师制”的最大特点,是彻底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班班主任,管理更加细化和深化,表面上是取消了班主任,实则是人人都是班主任。
取消行政班级,让中小学生像大学生一样“走班制”上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者让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这都是教育改革中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激励教师自我提高和成长,但是取消班主任后,问题也随之而来。
班主任津贴如何分配?如何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如果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由哪位班主任来挨处分?
有人说这种所谓的“取消班主任”,班级管理采用“导师制”,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该做的工作还得大家做,这并不是什么创新,纯粹是瞎折腾。
改革不容易,改革想取得成功更不容易,能获得《人民日报》点赞,说明这种尝试有值得推广的地方。故步自封自然不会出错,但是永远也别想进步,取消传统的中小学班主任,采用“导师制”,最大的优点就是把传统班主任的繁杂工作进行分解,使工作更轻松,并且还能实现全员育人,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进步吗?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取消班主任,采用“导师制”,你认为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