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以“写下即永恒”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正式落幕,颁奖典礼在济南东荷体育馆盛大举行。
本届总决赛由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济南市教育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教育电视台、武汉大学文学院、课堂内外共同承办。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济南市副市长韩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方长安,重庆科普文化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聂昌红,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课堂内外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编辑简渠等嘉宾领导出席颁奖仪式。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全国1806所学校超过80万名高中学生参赛,历时近8个月的层层选拔,共有2743名高中生晋级总决赛,最终有2547名选手完成了现场决赛考验。大赛邀请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文学院教授,及全国各地邀请而来的语文教研员、高级语文教师、资深主编在内的54人专家评审团,对决赛选手作品进行专业评审。最终大赛评选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200名,二等奖800名,三等奖若干,其中山东省实验中学的赵浩喆同学获得特等奖,10名济南学子获得一等奖!
整个颁奖典礼盛大而隆重,在清脆的歌声中、激昂的吟诵里、曼妙的舞姿外,一幅充满历史和人文感的风雅济南景象跃然而出,震撼人心。
韩伟副市长在致辞中指出,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是全国规格最大、影响最广的作文赛事之一,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展示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培育了大批文学之星,本届总决赛在济南举办,是对济南人文素养和历史传承的认可与肯定,为济南延续历史文脉注入了新活力。为此,济南努力把大赛办成一场有意义、有回忆、有效益的难忘的盛会。
马然希副部长表示,东西协作,鲁渝有情,感谢山东省对重庆库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长期支持。重庆是一个奇妙之城、陆海之城、鹰飞之城、活力之城,欢迎大家关注重庆,到重庆旅游。课堂内外是重庆的文化名片,对几代人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课堂内外创办的创新作文大赛最有价值的地方,是给了同学们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视野,不拘泥于眼前,用独特的眼光展望未来,思索人生。
刘信中董事长代表组委会,感谢济南市政府、市教育局、市文旅委对大赛的鼎力相助。他希望同学们在美好的济南行之后,带着对济南的美好印象回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并以此为起点,激起对未来的向往,在未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作为主办单位代表,方长安会长表示,本届大赛有80万名学生参赛,一篇篇美文不仅体现了参赛选手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更彰显出新时代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文化自信,对中国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写作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创新作文大赛的题眼“创新”二字,区别于传统的重复性训练,体现出创造、创新、创意,我们鼓励青少年写作要突破固有的模式,充分挥洒个性,展示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思考,并在写作过程中,展示语言之美、文学之美。
颁奖典礼上,组委会特别邀请大赛命题评审委员会专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裴亮对试题命制思路和特点进行解析。他介绍,今年大赛在命题思路上改变了往届让所有学生同写一道命题的“一刀切”模式,而采取了同一话题、同一材料引出两个不同写作命题的模式,以AB卷的方式,供选手自由发挥、发散思维、发挥所长。同时,也有效规避了选手们因选择不同题目而带来的面临话题语境的差异性、题目难度的均衡性以及专家评审标准的统一性等问题。在充分保障题目本身开放性与思辨性的同时,也兼顾竞技比赛的公平性。创新作文大赛始终提倡关注有鲜度的话题,注重有深度的思考,拓展有宽阔的视野,挑战有难度的题材,倡导有温度的写作,第十六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本身就是“对话”,大赛的圆满落幕本身也是语言与未来的最生动写照。
大赛还为优秀评审教师、优秀组织单位及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现场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评审教师代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马艳文谈到,决赛话题情境设置新颖,能有效避免套作,利于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大赛直面学生的习作,通过作品这个支点,撬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高中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
据悉,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原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益的竞赛原则,以培养和选拔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中国文字、写好中国文章、讲好中国故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以“群读共写”为理念,致力于构建读写结合的作文生态,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强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自信,挖掘和培养一批具有语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本届大赛是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2022—2025学年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44项竞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