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12岁那年夏天,在外婆家的那次午睡。当远处飘来的乌云吞噬了酷热的艳阳,蝉鸣渐渐远去,我躺江南老屋黑瓦白墙的屋檐下,倦意如同池水的波澜一点点在我脑内袭来。风,逐渐从燥热变得清凉,雷,逐渐从模糊变得清晰,突然一瞬间,雨点倾盆落下湿润了泥土,暑气带着泥土的味道又夹杂着植物的清香一下子“腾”了起来,把我包裹在了大自然的“香氛”之中,而身下的竹榻也越来越凉爽,我也在雨声的伴奏中进入了梦乡……
我不记得我睡了多久,只有那种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和闲适感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雨中的江南水乡如同母亲的怀抱,又好似崇山峻岭间的烟云把我紧紧包裹,等我醒来,一场盛夏的阵雨已经给大地带来了清凉,万物被滋润后满眼深翠、湿润的大地生机勃发,我也和雨后的万物一起浑身充满了新生般的能量。
旧日时光已经逝去,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已经习惯了喧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同样,我们也很难拥有一个午后雨天不用设闹钟的小憩。但是,我们依然习惯于打开手机,将雨声设定为我们的“助眠白噪音”,仿佛我们心灵深处永远有那么一片宁静的、属于安适睡眠的天地是留给故乡、留给童年、留给自然、留给雨天的。
这两天,一则意蕴悠远的短片《雨眠》吸引了我,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段美好的回忆中。这部《雨眠》是央视“大国品牌”专栏播放的慕思床垫的品牌故事短片,这部短片跳过了关于床垫的技术细节而专注于表达中国人独有的休憩智慧和慕思品牌对于睡眠的思索和匠心。
“阶前芭蕉无人扫,满院芭蕉听雨眠”,贯穿着慕思《雨眠》始终的是深沉隽永的东方美学意蕴和意向:古镇雨巷、雨打芭蕉、雨来时竹影婆娑中的庭院、斜风细雨中的蓑翁带着耕牛缓缓走过山间溪水上的独木桥,雨后初晴后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在温馨而沉静的色调中仿佛为我们展开一卷古典画卷。而画卷中的芸芸众生,正在这场雨中享受繁忙间隙中的一次好眠。
看着画面中一张张沉睡中天南地北的中国面孔,我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原来普通人放松的睡颜如此好看:他们是母亲在柔软的床上边睡边轻抚着女儿,是咖啡馆里等候的人在雨打的窗台下闭目养神、是图书馆昏黄灯光下读书的人伏案的小睡、是原本忙碌的劳动者抓住间隙的养精蓄锐……一切的一切都因一场雨带来的空闲而慢了下来,而这种慢下来的舒适意境又触及了如今我们这个焦虑和内卷的社会一个回答人们困惑的答案:
“既来之,则安之,无论风雨都好眠”这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休憩智慧。忙碌和疲惫是我们生活无法逃避的一部分,但万物生长讲究阴阳调和,为人处事也需要张弛有度,正如月亮的阴晴圆缺,天色的晴天和雨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迎接人生新的际遇和挑战,但是,不要忘了一场好眠,不要忽略一场好眠。就像慕思的品牌故事《雨眠》中的点睛之笔说的那样:
让我们“听着雨入睡,梦里却没有风雨”!
这部品牌故事宣传片一经发布,在舆论场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有人说出了直观的感受:“拍的好有质感,看完立马想在雨天睡一觉”,也有人有了类似的感悟:“等不来的人先不等了吧那就,先睡一觉再说”,还有人用同样诗意的语言概括了这部片子的高妙之处:“满篇没提床垫的形,却满篇都是睡眠的境;满篇没提床垫的功效,却满篇是它带来的安然;满篇没提床垫的名字,却满篇都是对睡眠的赞美”……“夏雨如诗,那也是床垫的歌,每一个字都在轻声诉说,如何在雨中安静地把世界忘掉,进入梦乡”
为什么一个“睡觉”能让今天的一个床垫品牌做出如此有人文意境的“视觉文章”,这不仅仅是创意的天马行空,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悠久的历史之中,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悠久的人文积淀赋予了睡眠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美学价值。
“朝凭山坐舒青眼,暮对山眠拥翠鬟”,无论是讲求天人合一的儒家,还是追逐自然之法的道家,抑或是旷达不羁的名家,都无比崇尚一种山水之间融入自然的“诗意的栖居”,并将其视作一种人生高妙的境界和向内的修行。当我们遍阅魏晋以来传世的山水人文画卷,总是能在名山大川的奇峰松涛间寻得清雅的茅舍山居,而画中的雅士总是拥有一套雅致而舒适的床榻和屏风,广袖飘飘在画中入眠,身边自有白云出岫、松风入耳。
而漫漫历史长河中,不同场景下的睡眠又为我们定格了不知道多少千古传唱的风流与浪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睡眠是伴随着春日落花满径的闲情,是茫茫大江之上星辉渔火的羁旅夜色、是小楼听雨的沉醉伤怀,是梦中故乡一切与青春有关的美好追忆。就像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不会忘记“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似乎一切华美的形容词都可以用来描述这场“娇憨少女睡在花海中”的绝景。
在中国文化中,睡眠也不仅仅是浸润着美学的休憩,它还寄托着我们千年不变的理想和情怀。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午睡莫过于诸葛亮迎接刘皇叔的那场“隆中高卧”——“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有人戏称这是孔明先生人生最后一个高质量的好觉,但我们也知道这看似安逸的“草堂春睡”也寄托着他追求毕生理想的宏图大志。同样让人共鸣的是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又是一场雨中的梦,但诗人永远不会被惨淡现实浇灭的爱国情怀穿越了千年的风雨依然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热血沸腾。
曾经,几千年文明历史积淀让睡眠这样一个人类既普通又重要的日常有了无比丰富的意义,曾经的中国人重视睡眠也懂得睡眠。而现如今,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精神内耗却不断挤压着睡眠的空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民性的或主动或被动的“睡眠剥夺”危机。人们想方设法地从睡眠那里“抢”来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又屡教不改地从睡眠那里“偷”来时间娱乐——那个脱口秀段子“大晚上的你睡什么觉!”虽然夸张,但很多上班族听了也是报以“我懂”的苦笑。于是“熬夜”成为了年轻人的常态,日复一日陷入了“晚上不肯睡,早上不愿起”的恶性循环和日复一日困在了“今晚一定早睡”的罪恶感中。焦虑、抑郁等问题如同黑暗中的幽灵逐渐向我们靠近——我们因生活的负担而忽视睡眠,因忽视睡眠而身心疲惫,睡眠的问题又进一步加重了我们身心的负担。
是时候让我们慢下来,回归我们的初心,如雨打芭蕉的小憩一般享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既来之,则安之”的舒适睡眠了。当我们开始重视睡眠,我们就不难发现睡眠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它既包含了我们独有的文化因子,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基因——如何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是答案的关键。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把一种和传统木板床和棕绷床不同,由弹簧和海绵组成的睡着更柔软舒适的床垫成为“席梦思”,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席梦思”并非床垫的名字,只是一家比较早进入中国的美国床垫品牌而已——先一步占领中国市场使它的名字成为了产品本身的代名词。在半个世纪艰难赶超的赛道上,中国自己的品牌做到了“不可能”,自创立以来,慕思用了近20年的时间和其他同类国货品牌一起,把床垫这一千家万户品质生活的必需品打上了“中国烙印”,也代替了席梦思这样的“洋品牌”成为了中国老百姓最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之一,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用中国的智慧为每一场中国人的舒适睡眠打造“中国方案”。
从学习到引进、从扩大知名度到提升科技含量,从敏锐地捕捉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到回归自己的文化基因,慕思的《雨眠》在柔和唯美的倾诉中悄然走进了20年大国品牌之路的新境界,而这种新气象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国潮”回归,既是我们找回“国风”,用中国人积累千年的文化底蕴支撑经济繁荣后的“文艺复兴”,也是中国经济在“潮头”不断攀登商品经济价值链,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品牌”,创造“中国价值”的壮丽旅程。
我们从传统中去伪存真挖掘主推我们前行的力量——回首,是为了更自信地向前;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亦是如此,我们在奋斗中更应重视高质量的休憩,在忙碌中也需要寻求身体和心灵的“慢镜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我们注定无法去回避人生的风雨,就像自然自有四季更替的接替,那么我们最好的选择是用安然与从容来面对风雨,在风雨中睡个美美的觉吧,山中风云变幻,小楼一夜春雨,智者无忧,无论风雨都好眠。
竹斋听雨眠,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情趣和智慧,一场好眠是梦的开始,一场好梦是心灵的霁月清风,一觉醒来是漫天灿烂的云霞。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