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天气 资讯 AI赋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仍需市场机制稳定环境效益与投资回报

AI赋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仍需市场机制稳定环境效益与投资回报

建筑领域,特别是既有建筑领域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超过一半,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超20%。

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城市,建筑物密度较高,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占比较大。来自WRI数据显示,广州、深圳和香港三个城市的排放量占大湾区建筑领域总排放量的60%。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将对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的方向将带来什么变化?既有建筑,特别是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需投入的大量资金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化机制来解决?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短期内既有建筑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需要住建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和标准,指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为推动建筑领域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部分受访人士则建议通过强制手段推动建筑行业纳入各地区碳排放交易市场。在此前的规划中,十四五期间包括建材在内的八大高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受访人士认为,长远来说,只有通过市场化机制让业主清晰明了改造能为自身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才能吸引更多业主参与到节能改造中来。

AI技术助力建筑节能改造

与新建建筑的能耗管理归口住建部门不同,既有建筑的改造无需向政府部门进行申报,政府部门无法统一数据,因此市场目前仍处于自愿自发进行改造的阶段。

在7月中旬刚刚结束的广东省节能宣传周,广东省住建厅展出了省内15个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典型案例成果展。

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包守权介绍,此次典型案例成果展中,有6个案例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这些案例展示了广东省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领域多年来的摸索和创新,通过这些案例,也可以看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在广东经历的不同阶段。

目前,市场上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业内人士介绍,早期合同能源管理以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为主,即能源管理公司事先承担建筑物节能改造的费用,与业主、管理方确认节能量后,双方按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

在能源改造前,能源管理公司通常都会对既有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预估。

记者从广州市一家能源管理公司提供的《建筑能源运营信息采集表》中看到,能耗预估需要收集项目的业态、面积、配电容量、空调系统装机容量、电梯数量等信息,以及近三年的用电量、中央空调用能量、电力维护成本等数十项信息,在此基础上,能源管理公司再针对建筑的情况提出改造建议。

包守权向记者表示,由于节能改造后能耗核算受天气、业态运营情况的影响较大,难以公正核算能耗变化情况,近年来广东的能源管理公司也在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2.0版本,即能源托管模式,或称能源供应服务模式。该模式同样由能源管理公司事先承担建筑物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及后期运维的费用,改造完成后,能源管理公司以卖能量给业主的方式,按建筑物后续使用的能源单价来收取费用。

除了在合作模式进阶外,既有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一位熟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专家向记者介绍,以往对既有建筑的改造技术主要有智能化能效管控、物联网温控管控、高效节能智能照明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等,如今AI等新技术也在辅助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率的提升。

广东省超算绿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陈瑛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典型案例成果中的广州黄埔尚城万科里和摩登大道商务大楼两个改造项目。

陈瑛介绍,AI智控节能系统能做到不破管,不改线路,不改变原有的基础设备,只在原有的设备上加装或者嵌入式安装无线传感采集和执行装置,实时采集温湿度、压力、流量、风量等设备海量运行数据,后台即可自动调控最优运行策略,利用AI持续控制能耗系统的调节。

2022年经改造后,尚城万科里项目的中央空调、地下车库照明、排油烟机平均年节能率为27.4%,全年实现节省电量约94.91万千瓦时,节省电费约70.8万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20吨以上;摩登大道商务大楼节能改造项目年节能率为28.6%,全年实现节省电量约50.6万千瓦时,节省电费约38.8万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00吨以上。

AI技术同样应用在广东省首家碳中和酒店广州珠光地中海酒店的后期运维中。2020年,广东粤信鼎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该酒店空调系统实施高效机房改造并托管运营。改造后,中央空调系统年耗电量由改造前的629万千瓦时降低到242万千瓦时,年节约电量387万千瓦时,节电率达61%。在改造后,粤信鼎能凭借AI智慧能管平台为项目提供15年的智能化能效管理服务。数据显示,地中海酒店整体升级改造费用1350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报期5年。

大范围改造需绿色金融支持

尽管能源改造的效果明显,节能减排也是大势所趋,但在起步阶段,节能改造的费用应由谁来承担?

包守权认为,现阶段来说,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还未形成有效的市场衡量标准前,由能源管理公司先行出资,再从项目后期回报中逐年收回成本的模式,更能调动业主改造的积极性。但这也对能源管理公司造成了较大的资金压力,现有已成功改造的项目多以信托计划、基金产品或股权投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借助银行绿色金融的支持,才能将改造向更大范围去推广。

近年来,包括渣打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不少银行,对既有建筑改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但鉴于目前既有建筑改造尚未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的指引和标准,银行发放的贷款在进行绿色标签认定方面存在难度。包守权说。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仅有河北、湖北两地出台了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且全国都尚未有专门针对金融支持既有建筑的标准和指引出台。

因此,部分受访人士和金融机构也呼吁住建部门及金融监管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和政策,为金融支持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认定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更多金融资源的倾斜。

香港中文大学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场与金融实验室主任赵俊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短期来说,将建筑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也是推动业主积极进行节能改造的强制性手段,而这也是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化要求的体现。

目前,在北京等区域性碳市场,建筑行业已经被纳入强制管控范围。但建筑行业并不在全国碳市场已确定的八个行业之内。核心原因是建筑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用电产生的范围二排放。全国碳市场目前已将发电行业纳入,若再纳入建筑行业,将带来重复计量问题。因此,如何推动上述两个行业在全国碳市场和区域碳市场的有效衔接,还有待探讨。赵俊华说。

按照此前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有八大高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目前电力行业已经纳入,钢铁、石化等行业也在研究纳入的方案。建材行业就在八大高排放行业之中,未来也将纳入全国碳市场,不过建筑领域覆盖面广,所涉及的主要行业要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难度较高。

在运用强制性披露手段推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方面,一些积极的信号也已经出现。

据悉,目前中国香港、新加坡已有相应政策出台,要求政府机关公布其所使用的建筑物能耗信息。广东韶关则于今年6月份公布了全市2022年度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情况,包括机关办公建筑59栋,大型公建15栋。

从长远来说,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市场化机制,让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业主获得相对确定的实际效益,才是推动既有建筑节能减排的长久之计。

据悉,目前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正与其他建筑、物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密切联动,计划联合各方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号召更多业主参与进来,推动建立节能改造样本项目的数据库,形成同类建筑可量化可参考的单位能耗数据。

我们希望通过逐年累积样本,使统计数据更具普适意义。只有在足够大的样本基础上,形成某一同类建筑可参考的单位面积能耗比的尺子,形成一定的市场公信力,后续其他既有建筑主体在做改造决策时才有可参考的标准和依据。这意味着,业主、能源改造公司、银行在项目投入前就能知道确定的环境效应和回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包守权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su173.com/alarm/a80726.html

AI赋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仍需市场机制稳定环境效益与投资回报

极速天气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AI赋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仍需市场机制稳定环境效益与投资回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AI赋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仍需市场机制稳定环境效益与投资回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