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通讯员 穗教宣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的通知》明确广州11个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在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新的课程计划。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包含课程计划表及说明,课程计划表主要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年级、学科进行分类,明确各学科每周的课时数及各年级周课时总数。
《课程计划》明确每学年共39周,其中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
《课程计划》突出五育并举:明确“劳动”为国家课程,并考虑学科特点,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安排课时;将人工智能作为广州地方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信息科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课时。
《课程计划》更加注重书法教育:在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时中,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还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七至九年级单独开设硬笔或毛笔书法课,也可将书法课程融入美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或校本课程中实施。
《课程计划》还明确,落实国家有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要求各门课程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以适应未来培养跨学科、多元化人才的需要。
每学年共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等。
小学、初中每课时均为40分钟。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根据学科实际探索长短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必修内容,由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讲,平均每周1课时,可在道德与法治、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课时中统筹安排。
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以听说为主,课时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每周安排2课时。
书法在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时中每周安排1课时,提升学生综合文化艺术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七至九年级单独开设硬笔或毛笔书法课,不具备条件的,可将书法课程融入美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或校本课程中实施。
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学校根据实际统筹艺术课程教学安排。八、九年级在音乐、美术基础上,可根据学校实际开设戏剧(含戏曲)、舞蹈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课程。
人工智能课程是广州市重要地方课程之一,课时在三至八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科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
学校每天必须统一安排30分钟的体能锻炼或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列入学校课表。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时可统筹使用,可分散或集中安排,统筹使用时应确保课时总量不减少。可合理利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劳动与研学实践等校本课程。
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落实幼小衔接工作,将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中的部分课时统筹使用,系统安排全员参与、全学科参与、全部门协同的入学适应教育。
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鼓励将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原则上,各门课程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中小学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融入相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以融合渗透为主,原则上不独立设课。(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善茵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