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考生的命根。中高考成绩不仅反映着考生学习情况,更决定考生能不能有学可上。
2023年中考,山东德州考生孙某,查询到自己成绩后,感觉与平时差异较大,其家长于是向教育提出复核申请,教育局组织专班,对该考生考试过程及答卷进行核查。
通过调取考生考试过程及答卷扫描录像视频,未发现答卷调换情况;对考生信息、答卷漏评、漏加分等情况逐一核对,确认考生相关信息正确,答卷无漏评、漏加分、错加分现象,各科考试科目答卷的考生信息条形码和考生签名一致,确认中考答卷为孙某本人所答。
但是,对该结果孙某及家长却不予认可。
教育局提出通过司法鉴定或聘请第三方文鉴机构进行鉴定。但孙某及家长未再答复。
中考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事,从命题到考试,从评卷到成绩统计,都有着严格的流程,特别是当下,整个流程都有监控录像,一个普通考生的试卷,若说被人调换,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有人想故意为难该考生者,中考7科外加初二初三的地理生物9科,每一科从考试到阅卷到分数统计,如果能有人一一“调换”,那这个人应该比谍战片中的高级特工还高级——但一个中考,就算这个人与考生和家长“有仇”,当下有人能有如此大“能量”吗?
就算有,现在全程核查也肯定要露馅,这不仅是违规更是违法,相关人员降级降职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犯得上吗?
无独有偶,与德州相距千里之外的贵州毕节,也有一个中考考生何某,中考分数被“偷”了。
考生家人说,7月10日,科任老师帮其查分,系统显示中考成绩为439.5分,当日其母亲收到毕节市教育局短信,也为439.5分。7月11日,收到毕节市教育局短信通知,其已被某高中录取。
但是,7月16日,何某去某高中报名,却被告知报名系统没有其信息。再查询成绩,竟显示减少了50分,变成了389.5分。遂向相关部门反映。
毕节市教育局调查后回复说,该生实际考试成绩就是389.5分,教育局发送的后台短信内容,与该生实际中考成绩一致,且并未发过被某高中录取短信。
后进一步调查发现,何某某提供的查分截图有PS痕迹,原来是孩子自己作假啊。
其实,此类事件并非新鲜事。早在2018年,河南高考就出现过这样一场乌龙。
2018年高考,河南有4位考生说实际成绩与自己预估分相差较大,其中一名考生估分627,但公布的成绩只有335分,几近腰斩。
家长要求查卷。见到试卷后,孩子坚持说自己答题卡上的名字被涂改,作文被置换,被疑似调包。其中一名女考生还回忆默写了考场作文,信誓旦旦坚称自己的作文题是《不负时光,不负年少——致2035的你们》而答题卡上却变成了《富强中国,不负年少》,且笔迹也不是自己的了。
家长坚信孩子所说的是实话,并实名举报。有名考生家长还以自己检察官身份为孩子“实话”担保。一时间,全国轰动,几近引发高考危机。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最后,真相大白——孩子们说谎了:答题卡就是他们的答题卡,所谓名字被涂改也是他们自己的考场所为,字迹不一样,也是自己后来故意为之。
四名家长网上求助,舆论大造,实名举报,动用了国家多个机关、无数人员,甚至公安系统为其作笔迹鉴定,费尽周折,最后结局却令家长始料未及,尴尬至极……
中考高考,都是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一分之差,考生就可能无学可上。
个别考生与平日成绩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事:有生理上的原因,比如感冒、头痛等引发身体不适;有心理上的原因,压力过大,太过紧张等都可能影响考生正常发挥;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考生日常考试成绩“水分太大”,中高考的严格使其无法“灌水”。
考生成绩与平时不符,考生和家长提出质疑完全应该 ,要求复核也是应有权利。但是对于复核结果,百般不认可却并不理智。
作为考生,如果精神正常,应对自己的考试答题情况有正确的判断,中高考评卷可能比平时要严格,比考生自我想象的要苛刻,但不能就此对结果不预认可,非要逼评卷者按自己的要求去阅卷,评出自己想要的成绩。考生如果对考试过程记忆模糊了,就算试卷摆在那里,都不相信是自己做的,那问题就严重了。
作为家长,相信孩子,更要相信组织。绝不能犯河南那位检察官家长的错误,溺孩子溺到迷失了理智,连正常思维都没有了。甚至以自己所谓的"办案经验"去“推理高考”,钻进思维的牛角尖,最后唯有打脸!
最后,平湖一柱再提醒广大家长,现在是法制社会,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错误一定能得到纠正,正义终会得到伸张,走正当程序,找应该找的部门,真相一定会大白,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所以,事关孩子,求助媒体不可取,“上网”要慎重。媒体也好,网舆也罢,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最后还要回到现实中去解决。
而无论自己主张是否得到认可,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都会让孩子成为“公众人物”,会给他们造成巨大压力,心理上留下阴影,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就孩子一生而言,健康成长比成绩的高低、能否升学更重要!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