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北京地区博物馆资源将全面融入教育体系,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增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馆校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建设北京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课件库”,中小学各学段每学年安排1次以上博物馆主题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生在博物馆实践 资料图
市教委与市文物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馆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共同认定一批博物馆、纪念馆为北京市博物馆中小学教育资源单位。各中小学将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在各学科课程中增加博物馆教育有关内容。各博物馆将充分利用馆内资源,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发系列课件,重点围绕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对标中小学语文、数学、历史、综合等课程,打造与学校教育相互补的北京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课件库”,以适应不同年级的需求。
各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博物馆将与学校签订协议,在学校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结合学校教学特色及学科课程设计特点,常态化实施博物馆优秀文化进课堂活动。博物馆社教人员将加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外辅导教师团,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设文化艺术类活动课程,指导学生文化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
北京还将构建博物馆研学资源体系,遴选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向社会推介。各校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此外,各博物馆还将加强馆内设施建设,配套必要的教育设备,优化青少年活动空间;研发更具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通过制作博物馆手册、口袋书等,增强博物馆学习效果;创造条件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博物馆志愿活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