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上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你会付出多少努力,吃多少苦?花费多少年?在每个人的心中可能永远没有答案,即使有答案的可能努力了十几年,终究无法实现,有的人,只是凭自己的爱好去玩,却能在14岁的年龄玩进北大,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今年北大发出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
今天,北京大学官方账户的一篇内容引爆网络,北京大学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院博雅讲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颀,亲自为来自福州延安中学的林沛晗送上这封录取通知书。
院士为新生亲手发录取通知书,这是莫大的荣誉,也是最人才最大的肯定,更是对人才的尊重,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北京大学对人才的渴望,我想,这里面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传承,或者是,一代人的接棒子!
接过上一代的棒子,开启这一代的辉煌,这是精神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青年未来殷切的期待!
历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开启了抢人大战,这已经称为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北大录取了一名初三的学生,看似提前三年抢夺了人才,深究背后,却又不一样!
从北京大学的报道中,我们发现,北京大学对于林沛晗的注意,不是一天两天,应该是跟了几年、
这一段文字是北京大学在介绍林沛晗时候的文字,简单的文字,却蕴含深刻内容!
第一,这是一个物理天才,初一就自学了初中全部物理知识,这可能跟家庭有关系,也和学生本身有关,并且下面的话,我们重点理解,和高三学生一起学物理,并且同场竞技,不逊色,水平达到了福建省物理竞赛前列!
这怎么理解呢?该学的已经学完了,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实践和问题的解决,以及物理与其它交叉的学习!
其实看到这里,已经很简单了,如果再让林沛晗高中学三年物理,估计还是这个水平,可能竞赛水平好一些,但是探究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就固化了,与其这样浪费人才,不如早早培养,让更好的老师给与更好的指导,甚至独立培养,我想,这也是北京大学把他录取到物理学院的关键吧。
在考前,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个初三少年,看图片,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活泼的青年,眼里充满求知的渴望,据林沛晗母亲的记忆中,他从小就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着迷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科普读物。
林沛晗母亲的回忆,让我想起来很多人的经历,都是小时候家长的鼓励、支持、启发,最终成就了自己。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缺少天才,很多天才,都因为家长的训责而磨灭。
因为喜欢捣腾电器,家长认为破坏东西,换来的是训责,因为热衷科学小实验,家长认为搞乱、搞脏了房间,换来的是罚站,久而久之,孩子的探索的欲望消失了,逐渐成为普通的人。
因此,这里我插句题外的话,该支持孩子的时候,还是支持,就像现在,很多学生学不好物理,不是因为他们笨,是因为很多现象他们不理解,不同从生活中理解,比如,为什么会有闪电?静电如何用物理解释,很多家长估计都忘了。
因此,这里,我推荐这本物理可以这样学,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物理思维,孩子有了概念,学起来自然也就简单了,现在,趁着假期,给孩子准备一套,让孩子看这个、玩这个,相信,他的物理思维水平,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很多时候,当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埋怨孩子,我们要想想,我们给孩子创造了什么环境?不要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样,我们要看自己的孩子!
人才的培养要多向思考,可以循序渐进,比如现在的流行词“社会时钟”,意思就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但是,也要分人,有些人,注定不凡,注定与众不同,我们必须单独培养,我想,这应该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吧。
对于家长来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懂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点,重点培养,不要相信所谓的快乐教育,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时候逼一下,支持一下,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