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进了精神病院:不要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霸凌者
#记录童愿成真时刻#
幸运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则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当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个霸凌者。
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6月23日,13岁的男孩陆青终于鼓起勇气,踏入了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派出所报案。
报案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他在戒网瘾学校里遇到的教官张顺。
一年前,陆青被父母送入了一所号称专治“贪玩、厌学、早恋、行为不端”的特训学校,没想到,就读的半年期间,教官竟然多次猥亵他。
在离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陆青常常觉得“活不下去”了。
他胃痛、恶心,并时不时呕吐。
还曾出现过幻觉,好似听到有人让他拿刀自杀,还有人叫他“去卖身”。
不久后,仅13岁的陆青被确诊为重度抑郁、中度焦虑。
如今,陆青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伴随着媒体的深入采访,这桩悲剧有了更多细节,映入眼帘:
原来,在被彻底拖入深渊前,男孩陆青曾喊过三声“救命”。
第一次,发生在陆青进特训学校前。
当时,因为有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他,陆青开始厌学。
然而,陆青的父母却不曾了解过背后的隐情,他们只知道儿子整天抱着手机、不肯上学。
于是联系了特训学校,让4个教官以涉嫌网络诈骗为由,将陆青骗到了这个给他带来无限痛苦的魔窟。
第二次,发生在陆青被教官猥亵后。
他试图向家人求助,可当奶奶听了他的话后,只是说了一句“真傻”,爸妈则是建议他“放下”。
但小小的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究竟要如何“放下”。
最后一次,则是在陆青被确诊为抑郁症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陆青都处在自怨自责的情绪里,话也不爱说了,以前喜欢的动画片也不看了,还出现了明显的睡眠障碍。
可在种种症状和医生的诊断书面前,陆青的父亲依然坚称儿子在装病。
越看这些细节,越感到心痛:
在跌落精神分裂的魔掌前,这个无助的男孩曾以自己的方式一次次发出求助:
他的厌学、他的哭诉、他的诊断书……
无一不是在喊着“救命”。
可父母不仅没有接收到儿子求救的信号,反而用忽视、冷漠和贬低将他一点点推向更绝望的深渊。
陆青的故事,以反面教训,时刻提醒着作为父母的我们:
千万别再做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霸凌者了。
情感霸凌
让孩子活成了一座孤岛
网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老一辈糟糕的育儿建议有哪些?
其中一条被无数人点赞的是:
“对孩子吃穿特别上心,但是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却完全漠视。”
在国产高分剧《隐秘的角落》中,男孩朱朝阳的父母就是如此。
父母离婚后,朝阳跟着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母亲生活。
平日里,母亲努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儿子提供好的生活,一切围着孩子转,唯独对朝阳的内心世界漠不关心。
得知儿子在班上被同学排挤,经常是孤零零一个人后,母亲没有当回事,只说:
“你不要管别人说什么,你只管好好学习。”
父亲再婚后,更是几乎忘了还有这么一个儿子,连儿子考了第一都是从牌友口中得知的。
在父母的情感忽视下,长期隐忍压抑的朝阳最终走向了“黑化”。
就像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他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
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恨、愤怒,是破坏性的。”
不被看见的孩子,就像是被流放到孤岛上的囚徒,一点点被荒凉和无助淹没。
到最后,要么用伤人宣泄着自己的委屈,要么将绝望的枪口对准了自己。
曾看过一个心理咨询师分享的真实案例:
一个男生上大学后患上了抑郁症,曾多次向妈妈求助,说想看心理医生,却被妈妈以“得了精神病还怎么找工作”为由劝阻了。
男生情况不断恶化,最终决定找心理咨询师做自杀干预。
可妈妈依旧不理解:“好端端的,去那干啥?”
甚至在儿子走进咨询室的前一秒,妈妈还在嘱咐他:“你千万别(跟医生)说实话……”
很多家长不明白,为什么陷入困境的孩子不向父母求助。
其实答案很简单。
因为一次次的忽视,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是断裂的、冰冷的,他们选择离开不是因为脆弱,而是因为失望了太多回。
而那些顺利长大的孩子,也并非因为坚强,只是因为被看见。
语言霸凌
剥夺了孩子的价值感
有这样一则视频:
吉林一名18岁的女孩因学习压力太大,选择了跳江自尽,幸亏被人发现后及时救起。
女儿的父亲得知后,匆忙赶到现场。
可没想到,他一开口,却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只听父亲对着女儿破口大骂道:
“我问你死不死?不死就回家!
跟我走!我问你死不死了?”
隔着屏幕,都心疼这个被刀子嘴所伤的孩子。
《欲望山庄》一书中写道: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曾进行过一项实验,结果发现:
当一个人遭遇语言暴力时,他感受到的情绪伤痛跟身体受伤时所体验到的,几乎是相同级别的疼痛。
(遭遇言语攻击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
正所谓,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很多时候,孩子们宁愿承受肉体上的痛苦,也不愿面对父母那薄薄两片嘴唇吐出的指责、嘲笑和贬低。
民国才女张爱玲回忆起母亲时,总能想到母亲咄咄逼人的样子。
有一回,家里来客人了,年幼的张爱玲想尽地主之谊,便费力搬来了一张椅子,谁知母亲却当着客人的面冲她大喊:
“你这是做什么?!猪!”
后来,张爱玲得了伤寒,母亲照顾她时总忍不住抱怨:
“你就是个害人精,只会拖累别人,真不该管你!”
利刀割肉伤易愈,恶语伤人恨不消。
母亲一次次射出的言语,对张爱玲的影响,大到超乎想象——
长大成年后,张爱玲明明很优秀,很有才华,但在人际关系中却总是不自觉陷入令人震惊的自我贬低里。
看不见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认为自己糟糕、没有价值。
正面管教的创始人尼尔森博士曾质问父母: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刀子嘴,豆腐心”。
刀子就是刀子,它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
身体霸凌
打碎了孩子的自尊心
不久前,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合肥长丰,一个小男孩因为贪玩担心被妈妈责罚,所以躲到了窗外的空调机上。
而他的家人,第一反应不是好言相劝。
而是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不断拍打着孩子。
最终,在孩子的哭喊声,和路人惊呼“不要打了,哪能打呢”的声音里,男孩从五楼坠落,身体多处骨折,目前仍躺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明明孩子已经处在极度的恐惧中,父母却视而不见。
他们只觉得孩子不听话,一心想着用“棍棒”将孩子教育回正轨。
有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很多父母看来,打孩子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在单纯而幼小的孩子眼中,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就只有痛苦。
你听说过“破窗效应”吗?
说的是如果一间房子的窗户破损了,却没人去修补,那么不久之后,其他的窗户也会被陆续打破。
一位咨询师曾遇到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学校经常被人霸凌,老师对此也视若无睹。
后来,咨询师才知道,病根出在孩子的父母身上:
孩子的父母一直奉行棍棒教育,不仅经常打骂孩子,还让老师也尽管打。
孩子跟别人起冲突了,父母也是二话不说先揍自家孩子一顿。
久而久之,孩子逐渐认定:
别人打他,一定是因为自己有错,是因为自己活该被打,而默默挨打就是自己跟别人相处的方式。
于是,咨询师告诫孩子的父母:
“打孩子,就是打破孩子人生的第一扇窗。
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让靠近孩子的人都学着羞辱他、殴打他。”
这也正是父母家暴最可怕的地方:
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好好对待,不配被珍爱的。
从而把爱理解成了暴力,在漫漫余生中,一次次重复童年的伤痛。
作家刘娜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弱小时,父母一定要强。
站成一棵树,让孩子知道你在;走成一条路,让孩子在见过‘保护’和‘珍贵’的模板后,学会保护自己,珍贵自我。”
父母和家庭,应是孩子的退路,而不是孩子走向绝望的末路。
所以,永远不要去做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霸凌者。
给他们足够的关心,跟他们好好说话,不用暴力伤害他们的身体,不用情感绑架他们的心灵……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