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龄的甜甜正处于好动期,父母一个没看住,他不慎从半米高的床上坠落,后脑勺砸在木地板上,小脑袋当即肿了起来,家人赶忙送医……眼下,暑假已至,加之申城气温接连走高,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急诊已接连收到多起类似案例,急诊接诊量已较之前翻了近一番。
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暑期往往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对此,医生提醒,约有50%的意外伤害就发生在最常见、或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家庭及其附近,有不少意外伤害甚至就发生在家长的眼皮子底下!因此,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幼儿的看护,谨防熟悉的场景变成监管盲区。
家长稍不留神,惨剧就发生了
随着高温来袭,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接诊量呈明显上升势头。“送来就医的孩子中,头部外伤的孩子不少,光昨天就接诊了近50个。”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詹琪佳告诉记者,按照年龄划分,小年龄的孩子多发坠床伤;在大年龄的孩子中,遭遇车祸伤的不少。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意外伤害就发生在身边,即被家长认为很安全的熟悉场景。
5岁的佳佳躺在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至今仍处于半昏迷状态。佳佳所居住的小区人车并不分流,他在小区内玩耍时,被一辆面包车撞飞,颅内出血,人当即昏迷不醒。
飞来横祸,令一家人难以接受。120救护车呼啸着将他从嘉兴市第一医院转运至上海市儿童医院。经过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积极救治,佳佳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但目前仍处于半昏迷状态,需密切监测治疗。
有研究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至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占儿童总死亡31.3%,且以每年5%到8%的速度上升。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包括道路交通伤害、坠落、溺水、创伤等。
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跌倒和坠落占1至6岁儿童居家伤害的首位,是6岁意外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原因的第3位。
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曾接诊一名3岁女孩,因与家中另一名孩子打闹,不慎从床上跌落,砸中了一枚柄部朝上的磁力钉。钉子直接扎进女孩大脑,刺破脑膜。经长达5小时的手术,手术团队才顺利取出异物。
“家里空间相对较小,一旦物品摆放过于拥挤,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撞击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詹琪佳提醒,家长应尽可能保证家庭环境的安全,同时密切关注儿童的活动,否则面对活泼好动的幼童,家长稍不留神,惨剧就发生了。
随手摆放的美工刀修眉刀,都可能成为“危险之源”
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沈阳也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相较于前几年,今年暑假以来,“急诊的‘大活’少了,‘小活’多了。”与开放性伤口和骨折这类“大活”相对,所谓的“小活”,更多指的是在家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如门挤压伤、美工刀划伤等意外伤害。
在他的门诊上,3岁以内幼童的切割伤最为常见。“家长随手摆放的美工刀甚至修眉刀,都有可能成为危险之源,孩子模仿能力强,一不小心,就会在稚嫩的皮肤上留下一道道口子。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割断手部肌腱。”沈阳说。
这一就诊情况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尽管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假期安全已有警戒之心,有一定防范意识,但通常对于家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防范危险的意识还不够。
上海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也接诊过一个案例:孩子在家中接连吞下4把近20厘米长的牙刷,家长竟然直到一周后在医院检查时才发现。由于拖延就医,孩子的急性食管和胃粘膜已有损伤,所幸经胃镜手术成功取出全部残留牙刷。
“误吞异物是儿童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其5岁及以下儿童占比高达75%。”上海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顾竹珺介绍,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又缺乏对危险的判断和预防能力,意外就这么发生了。
记者获悉,仅上海市儿童医院内镜中心取出的误吞异物就包括硬币、纽扣电池、发夹、钥匙、玻璃、磁铁、钉子、石头、电动牙刷头、戒指、积木玩具等。
如何预防和降低伤害发生?事实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减轻甚至预防。近年来,随着儿童无伤害行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沪上儿童专科医院通过“医-社-家”联动的方式,也在积极推动儿童伤害预防工作走进校园与社区。
在采访中,有医生特别提到:建议家长们在保护子女的同时,也要适当教子女一些自我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认识危险,规避危险。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旦遇到意外或危险情况时,有一定能力初步应对。”沈阳说。
作者:李晨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