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育儿责任中,不该再有“消失的他”
“生育支持政策应使男性休假能最大化家庭经济利益,从而鼓励男性休育儿假。”7月11日,人口专家汤梦君在世界人口日研讨会上的发言,再次强调填补男性育儿责任缺失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讨论。(7月12日红星新闻)
近年来,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生育意愿下降、生育率降低的背景下,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释放性别平等的力量:提高妇女和女孩的声音,释放我们世界的无限可能性”。人口发展前景为何与性别平等政策息息相关?
根据平等-生育逆转理论,性别平等对生育率的影响呈U型分布,更高水平的性别平等起初会降低生育率,但最终会鼓励生育。原因是对女性来说,在两性关系不平等的社会下,子女照料牵绊、职业发展的担忧往往由女性独自承担,严重制约女性生育意愿,而这些担忧在性别平等的外界环境下,更易得到缓解。
近年来,落实生育政策中的两性平等举措,一直备受关注。当前,许多城市都延长了男性配偶陪产假长度,部分城市延长至30天。同样地,多地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增了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年可享受10天育儿假的规定,弱化传统视角下的性别分工。
但在现实层面,将“纸上权益”的兑现往往还在少数。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济原因。由于育儿假期间的大部分成本均由用人单位承担,一些企业出于节约人力成本的原因,故意对男性育儿假视而不见,导致育儿假时常止步于“纸面假”。另一个是观念原因。一些男性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认为自己不应该因育儿责任限制职业发展,故意逃避陪护妻子生产责任,导致了男性育儿假“有权不用”的现象普遍。
明明是男女双方平等的育儿假,在落实方面又变成了女性专属。那么如何才能“使男性休假成为家庭经济与时间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我们可以从国际社会中汲取经验,以瑞典为例,其实行育儿假配额制,明确“父亲配额”不可转让,通过“强制执行”男性育儿假,避免男性对育儿责任的逃避,也平衡了女性因育儿责任而导致的职业前景受阻。
同时,也应看到,在生育政策中的经济支持上,各地仍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鉴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结余较多,但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次占比较小的现状,有专家建议由生育保险基金弥补育儿假休假成本,提高企业兑现育儿假的积极性,保障男性育儿假“应休尽休”。
育儿假对男性而言,是权利也是义务。找回育儿过程中“消失的他”,不仅有利于分担传统家庭角色中女性的义务,也有利于承担儿童教育的应尽的责任。在当下老龄化加剧、生育意愿较低的语境下,弥补育儿过程中的父职缺失刻不容缓。(正观评论员 杨晗)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