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最近几个月,一不留神,就爬到高高的书架上去了。书架就在书桌旁边,不过,书桌的高度她是无法直接爬上去的。这时候,若兰通常会搬来一高一矮两个凳子,手扶着书桌,踩着矮凳子,上到高凳子上面,再踩着高凳子,爬上书桌,然后从书桌攀上书架,整个就一“猴子”爬树。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在想,一个女孩子竟然如此调皮,要是换了男孩子,这恐怕是要“上天”的节奏。
Sukie祺祺:
星蓝228173054:
孩子变“猴子”,原是“空间敏感期”到了!
当孩子学会“爬”的时候(孩子一般在8个月左右就会爬了),就已经“坐不住”了。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宝宝想要“征服”的领域。到了一岁半左右,宝宝的能力又增进了一层,已经能走会跑了,他们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爬高。家里的沙发、窗台、桌子、柜子等,只要能攀爬的地方,他们都会去尝试一二。
我家若兰就是这样,从最早的爬沙发、爬椅子、爬窗台,到现在动不动就爬上桌子,攀上书架了(在老家的时候,还想爬树呢。不过,这一点其实都是遗传了我了。别看我上学之后就是标准的乖乖女,5岁之前,可是“假小子”一枚,爬树这种事,根本不在话下)。带她到外面玩,也不是爬台阶,就是爬花坛,最近又迷上了小区广场的攀登架。
除了若兰宝贝,我也常见周围的宝宝喜欢爬高爬低,紧跟着看护孩子的妈妈或奶奶、外婆总是呵斥不停:“不要爬上去,会跌倒!”、“下来,等下摔了!”......可是,通常是大人喊得越着急,孩子爬的越开心。家长只好一边护着孩子,一边叹息着“这孩子真是太调皮了”。
大人们可以看到,对于3岁前的孩子,如果附近有阶梯,孩子会毫不犹豫的沿着阶梯向上爬。在屋子里或家里的时候,孩子总喜欢往椅子、沙发背、柜顶或者窗台上爬。不要认为这些行为和举动是孩子们太顽皮,其实,
孩子对于空间的认知,不是单靠想象的,而是通过玩游戏,用手脚以及整个身体来探索空间和距离。
空间敏感期,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表现有所不同:
几个月大的婴儿,喜欢把东西从高处拨拉到地上,找到后再拿到高处拨拉下来,如此循环,感受最初的空间概念;
1岁左右的孩子会发现空间有“里外”之分,里面的能抖出来,外面的能塞进去,所以往小洞眼儿里塞东西是1岁左右孩子乐此不疲的工作;
到了1岁半左右,孩子会对一个狭小的空间非常感兴趣,比如:钻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躲猫猫”(捉迷藏)是这个阶段最受孩子欢迎的游戏;
1岁半到2岁左右,小朋友对爬到“高处”开始有兴趣,喜欢爬窗台,爬桌子,爬楼梯,爬栏杆,而且会琢磨出一套先用手试探再用腿的尝试方法,这都是儿童在运用身体对空间把握的过程;
“爬高”的阶段过去后,孩子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便会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下跳。通过不断挑战和征服新的高度,孩子对于空间的感知和把握变越来越强。
所以,
孩子喜欢“攀高爬低”,好处竟然这么多!
1-2岁左右的宝宝精力旺盛,喜爱运动,而且好奇心十足,特别喜欢攀爬。面对宝宝兴致盎然的攀爬欲望,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或者女性家长)总是急忙制止。其实,攀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其实,尝试和喜欢攀高,是宝宝动作发育到达的一个阶段,和爬行一样,对宝宝额叶及小脑的发育有利,前者是脑部负责推理及解决问题的中枢,后者负责平衡与协调。
宝宝一旦学会“爬”的本领之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喜欢到处爬。宝宝在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而他也在动作的快速发育中体验自己的成长。
攀爬时儿童需要调动全身的各个部位协调运作,需要手、脚、眼及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使他们身体更灵活、反应更敏捷,对促进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好处。
因为小孩子对于距离跟空间没有明确的概念,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探索。大多数孩子在两岁左右这个阶段都精力旺盛,喜爱运动,而且好奇心十足,攀高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概念,又有助于孩子从新的角度去观察环境,有利于孩子对环境的探索,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理。
每当孩子攀爬到一个新地方,距离高度的变化,给孩子的视觉带来新的感觉和体脸,这也契合了所谓的“站得高看得远”。这时父母如果能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安全地登上“高峰”,对宝宝来说也是成就一段新的探险、遇见一个新的世界。
当宝宝成功地爬上沙发或是登上楼梯的台阶时,他对自己的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又加深了一些了解,对如何调整自己的动作以避免危险又多了一份认知。
离开地面向上爬这一动作对于孩子来说,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孩子会反复地进行练习。一次次的尝试会让孩子积攒经验,增进技能,慢慢地就会因为熟练而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起他们不畏困难、顽强坚毅的精神,为他们长大成人后的个人奋斗精神奠定最初的基础。
孩子喜欢“攀高爬低”,家长这样做!
攀爬对孩子成长发育好处多多,但家长往往会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攀爬时受伤而禁止儿童进行这项运动,实际上,很早的时候国际上就有一个“视崖实验”:儿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个在视觉上表现出低洼的部分都不会爬过去。这证明儿童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的。
所以,不要让我们过分的紧张,压制了孩子对环境探索的热情和学习新事物的欲望,这对儿童的成长很不利。而且,孩子爱爬高是天性,是不容易遏制的。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的成长的更有收获呢?
安全从来是养育宝宝的第一要素,所以对可能给宝宝带来危险的各种可能性都要提前预防,切实做好防范措施。
在攀爬的过程中,即便宝宝一不留神摔下来,只要头没有磕碰到尖锐的东西,父母也不用过于紧张。通常如果孩子从与他们身高相当的地方滑落下来,一般不会受到伤害,坚硬的头盖骨,柔软的关节是孩子天然的保护伞。
另外,孩子在“冒险”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学习自己评估危险性,绝不冒然做自己能力之外的动作。像我家若兰宝贝,虽然平时因为跑步太急不时会磕磕碰碰,但从来没有因为爬高而摔跤,反倒看她总是更加小心,小手抓得更紧。
宝宝喜欢“爬高”是很正常的现象,还能帮助他们探索目力以外的世界。这时父母该做的不是遏制他们的这一兴趣,而是鼓励他们安全地登上“高峰”。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多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带他们到户外踏青、登高,既能让孩子欣赏美丽风景、陶冶情操,又满足了他们的攀高心理。
父母与其不停的说:“小心!会摔下来的!”或是“不行...,不对...”,何不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开发自我的过程。
在排除了明确的高危险因素(如坠楼等)后,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环境,在几米外保护他,小困难鼓励他自己克服,而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或者稍有状况便过去帮忙。如果老把危险强化给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感,破坏他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