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是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和学情,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过程的最后往往设计一个拓展活动或者一些教学练习来检测教学效果。
这样的流程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实践后老师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惑:本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检测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评测?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是否保持内在方向的一致性?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本文以笔者的一次公开课: 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1 How many为例,阐述如何基于主题语境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一
基于主题语境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基本范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王蔷和李亮认为:教—学—评指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一体化”则指这三个方面的融合统一。 “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2019)。这是对于“教-学-评”三者关系较好的诠释。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主题语境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教学活动、评价任务置身于一个主题语境中,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为中心,在语境带动下实现语用输出,融评于教、教评一致的一种教学路径与方法。具体来说, 就是最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在语境下有意义地教、学和测评”这几个问题。“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路径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
在确定了基本设计要素之后,如何来排列组合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基于美国课程领域专家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将评价任务置于设计教学活动之前,而不是在最后,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评价任务也能及时发挥反馈和促进功能,从而更好地判断目标达成程度,促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调整。
笔者探索出一条基于主题语境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路径: 教师先分析教材明确主题语境,之后解析课标和分析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价任务和标准,最后创设教学活动。(如图1)
图1: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
二
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解析
(一)立足教材语境,确定教学目标,教-评有目标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部 2012)。“教-学-评是基于目标展开的专业实践”(崔允漷,雷浩,2015)。由此可知,确定目标是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三个维度去思考。首先,课程标准是根本依据,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体现。其次,教材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要求的载体,是主题语境的主要来源。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2017)。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前,必须立足教材语境,明确学习范围,挖掘育人价值。最后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去思考。横向思考就是根据课标要求,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梳理出本单元的核心学习内容和要求;纵向思考就是依据教材中单元主题内容,梳理学生在本单元之前所学过的相关主题内容以及学习水平,并明确找出学生需要学习内容的起点和基点,从而最终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在《新标准英语》三(上)教材中,Module 5和Module 6两个模块的主题语境都是numbers。而本课是关于这一主题的第一课时,本课教材主要提供两大情境,其中第一板块是通过4只小兔子过马路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口号式的、指令式的数字语言“One, two, three, four.”。第二板块是通过一个魔术的情景来感知核心句型 How many?以及1~8这几个数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梅里尔在《首要教育原理》中提到“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时才能促进学习”。于是在设计教学之前笔者一直思考:numbers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关于魔术的生活经验并不多,若将这两者结合,不仅可以让课堂充满魔幻,还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那么何不将魔术搬进课堂?因此,笔者将本课的话题定为“Magic show”。 这个大语境的创设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了他们的认知规律,同时也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
笔者所在地区采用的是PEP《英语》(三起)教材,由于是教学技能大赛,上课内容源于其他教材。因此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使用是PEP《英语》(三起)三年级教材的学生。由于初学英语,学生基于主题语境的纵向知识与技能有限,在设计本课教学之前,笔者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了双向梳理。 从已知——略知——新知——预知进行梳理后,便明确了学生本次课堂学习的起点,也明确了教学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落脚点(新知部分)如表格1:
表1
立足主题语境,整合分析结果,开始叙写教学目标。目标是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设计的总纲领,起到导向和检测到两大功能,因此目标的叙写必须要求明确、清晰和可操作。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
01 知识与技能
(1)能在语境中听懂、认读和识别相关词汇
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how many,做到语音正确。
(2)能在语境中听懂、会读、会说日常交际用语“How many + 复数的名词”。
(3)能在活动中使用“One, two, three, four.”口令,并形成一定的课堂常规习惯。
02 方法与策略
通过观看魔术表演、参与魔术表演、体验表演魔术、玩魔术纸牌等活动来感知和运用语言。
03 情感与文化
(1)能在英语活动中感受魔术的乐趣以及魔术表演的仪式感。
(2)能在魔术中快乐学习英语数字,在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二) 基于语言语境,制定评价标准,教-学有依据可评
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或短语的特定含义(朱浦,2020)。 在语境制约和目标导向下,评价任务的设计有了严格的要求。第一,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设定相一致。也就是说,但凡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评价任务,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二,评价任务要有可操作性。能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并且让学生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第三,评价任务要有层次性。不同的评价任务要有一定的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第四,评价任务要有真实性,与学生产生共情的评价任务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不同学段、不同课型所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因而可以按需设置不同的评价维度。低段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中高段的评价维度增加了对学业成果的评价。本课是学生学习英语起始阶段的一节对话课,因此,评价维度主要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效三个维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观察表。如表2评价框架。
表2
在确定了评价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基于语境创设评价任务,当然,评价任务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评价任务的完成度要有合适的标准来衡量,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来制定评价标准,基于评价标准,再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限于篇幅,评价任务和依据在具体案例中详述。
(三)建构立体语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在确定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后,教师应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指向相应的教学目标,让评价任务和教学效果有据可依、有法可测。在本课中,笔者基于主题语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浸润式的语言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可靠的载体和持续的动力。本课以magic show为主线,创设了三大板块魔术语境:教师魔术、教材魔术、魔术与生活。首先,认识教师魔术师是教的过程;然后,走进教材魔术师Mr. Pan是扶的过程;最后,学生自己扮演魔术师是放的过程。在整个教——扶——放的过程中,始终以目标为导向,以形成性评价伴随活动推进,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体验和学习经历,有层次地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教师头戴魔术帽、身穿燕尾服、手拿魔术棒,一出场就化身为魔术师,讲台就是舞台,学生就是观众,让学生与魔术师打招呼,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接着教师运用人机互动的方式变化出四顶魔术帽,让学生利用色差功能寻找数字one~four。同时“One, two, three,four。”是贯穿整堂课的口令,口令的形成为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做好铺垫,这也是对教材第一板块的创新解读和运用。紧接着教师灵活运用魔术道具,让学生在真实的魔术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让语言真实发生,让课堂妙趣横生。本部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如表3:
表3
在课堂第一部分的真实魔术语境中,学生已经初步会听读核心词汇。此时,教师带领学生从实际魔术走进教材魔术,一起认识教材语境中的魔术大师Mr. Pan,当教材插图中的人物被赋予名字后,学生们就自然能与教材人物进行对话,也很期待这位魔术师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表演。在教材的配套资源中,文本动画就是魔术师从魔术帽子里变出八只兔子的表演。通过看视频回答、图文配对、配音表演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内化语言,夯实语言基础。学生也在语境的带动下,在表演性的视频配音中,初步体验了魔术师的角色,为实现自主语用输出做好铺垫。如表4:
表4
在英语学习中, 通过创设时空语境,可以将学生的知识系统与生活经验整合,让语言从生活中来,走到生活中去。此时,学生走上舞台扮演魔术师,教师成魔术师的助手,利用信息技术之便帮助学生展现魔术,并引导学生对表演合理评价,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纸牌是魔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纸牌活动将数字与颜色结合、数字与文具结合、数字与身体部位的结合、数字与生活常识的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当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在现实世界中实现,那么学生所学的语言就发生了真正的迁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就有了真正的意义。如表5:
表5
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1年8月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 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15,33(04):15-22.
[4] 威金斯,麦克泰.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5.
[5] M.戴维·梅里尔(M.David Merrill),盛群力等译,首要教学原理 (美) [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6] 朱浦.单元单课设计的实践.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84
来源 | 凌哥英语 作者丨朱敏明
本文经授权转载,明师俱乐部进行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明师俱乐部
《中国风·虎阅英语分级阅读绘本》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让深度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生
如何做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给英语老师的暑假书单,假期选本好书充充电!!
十年经验吐血总结!各年龄段孩子,英语应该怎么学?
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