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后,两张成绩单刷屏:学霸还是学渣,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越是优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亲力亲为。
期末考试后,一位老师晒出了这样两张成绩单:
第一张成绩单来自班里的一个学霸,99分。
试卷发下去后,家长不仅签了字,还认真写了评语:“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孩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还望老师严加管教,让孩子再有所进步。”
试卷的小主人也对这次考试进行了反思:
“我因为马虎,第一道的O没大写减了一分……”
第二张成绩单则来自一个后进生,65分,刚刚及格。
老师让孩子找父母签字,可第二天收上来一看,试卷上根本没有家长的签名,只有孩子自己写的:
“爸爸说已看过了。”
这位老师总结道:
“想知道一个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根本不用看他的分数,看看试卷的签名区就知道了:
一般成绩好的学生,家长签字也更认真,还会给出各种评语,总结孩子的优缺点,或是鼓励孩子进步;
而那些成绩刚及格的孩子,不仅家长的签字相对潦草,有的家长还会直接忽略。”
这不由让我想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无论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得不到完美的效果。
在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每个成功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同样,每个落后的孩子也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潜在的根源。
一张小小成绩单上,不仅写着孩子的水平,也藏着家长的分数。
孩子不会长成你期待的样子
但会成长为你现在的样子
为什么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的成绩却是天差地别?
看了成绩单上的签名才知道,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师,而在站在孩子身后的父母。
电视剧《小舍得》中,就有这样一幕:
家长会上,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上台发言,说:
“我喜欢吃巧克力,可我妈妈总不让我吃,说吃了会胖。
但我明明在妈妈梳妆台下的垃圾桶里,发现了好多巧克力的糖纸,妈妈都是躲在房间里吃,吃得比我还多!”
随后,镜头一转——
只见坐在台下的男孩妈妈,跟儿子一样体重超标,正笑得一脸尴尬。
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之前曾看过一则新闻:
贵州一名13岁的男孩,因不满父母阻止他玩游戏,对爸爸大打出手,一度惊动了民警。
爸爸向民警抱怨,儿子沉迷游戏,不爱学习,简直让父母操碎了心。
可当民警问起儿子为什么要打人时,儿子却说:
大人们平日里就知道打麻将,很少花时间照顾自己,一遇到问题就会动手,自己都是跟他们学的。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则是那执笔之人。
孩子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就取决于父母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榜样。
就像作家托尔斯泰说的: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若我们整日刷剧玩手机,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爱玩游戏?
若我们一年到头翻不了一本书,又有什么资格批评孩子学习不专注?
若我们自己都对工作对生活敷衍了事,又怎么指望孩子能勤勉好学?
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
而镜面映照出的,不是别人,恰是我们自己的样子。
指望孩子自觉
是最不可信的教育
前阵子,闺蜜向我抱怨:
“我儿子真是太不自觉了,每次出门前,我都跟他说等做完作业才能玩游戏,他也点头答应了。
可等我一走,他照样该玩玩,看大人差不多要回来了才打开课本糊弄两笔。”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开学时,给孩子买了各种习题集,到了期末一翻,才发现几乎每一本都是空白的;
放假后,为孩子制定了各种假期计划,本想着利用假期弯道超车,开学后惊艳所有人,可坚持了不到一周,孩子就将所有的计划抛之脑后;
带孩子参加各种打卡活动,还没一个月,孩子当初的雄心壮志就偃旗息鼓了……
于是,家长就开始指责孩子:
“间歇性努力,持续性放弃,这孩子一点都不自律。”
可事实上,自律本就是反人性的。
纵使是成年人又有几个能保持高度地自律,数年如一日地坐冷板凳看书学习呢?
孩子亦是如此。
《清华学霸教子经》一书中就曾指出: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所以,父母一放养,孩子就放羊。
而这时,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孩子缺乏自觉性,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远古记载:“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
牛不认真耕地,舜为什么要鞭打自己,而不是责怪牛呢?
因为舜深知,牛走得不对,它自己是不知道的,但人知道该如何引导它,却没能负起相应的责任。
教育也是一样,孩子不自觉,责任其实在家长。
毕竟,没有哪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的。
孩子的天赋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
若父母不珍惜,就会被收回
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名为《伤仲永》的古文。
讲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岁就能写字、作诗。
街坊四邻都觉得这孩子是个天才,可方仲永的父亲却没有好好培养儿子,而是整日带着他闲逛、四处炫耀。
结果,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就“泯然众人矣”。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但却不是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能有所作为。
归根结底,是因为有的父母选择了撒手不管,而有的父母却选择了制定规则、时刻监督,一点点帮孩子去除本性中的任性和散漫。
还记得之前“原地封神”的00后女孩杨倩吗?
她身上有太多的头衔,“清华学霸”、“奥运冠军”,每一个拿出来都含金量满满。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
曾经的杨倩也像大多数普通孩子一样,一遇到挫折就想放弃。
12岁那年,杨倩进了高手如云的青奥队,接二连三受到打击,产生了无数次想退出的念头。
可面对女儿的眼泪,杨爸爸总是态度坚定地说:
“不行,你不能放弃。你想想你当初有多热爱射击,再坚持一下吧!”
后来杨倩考入清华大学,每天又要训练,又要上课,忙得没时间休息,一度准备放弃学业。
又是爸爸将她逼了回去:
“读书,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就这样,才有了如今来自清华的奥运冠军杨倩。
《朗读笔记》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婴儿出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
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虽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育人却容不得任何差错。
做父母的,一旦摆烂,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年,上天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收走孩子的天赋与力量。
父母当下的每一个决定
都足以影响孩子今后二十年的人生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你浇还是不浇,庄稼都会长大,但收成绝对不一样;
你教还是不教,孩子都会长大,但前景绝对不一样。”
如果说人生是场接力赛,那么原生家庭就是那第一棒。
的确,家庭之外,孩子还会受到老师、同学、伙伴……这些第二棒、第三棒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底色。
若父母长期缺位,只会造成孩子一生的遗憾。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能被替换,唯独父母这一角色无法替代。
之前,不少网友将安徽女孩丁雯琪誉为“学神”。
不仅因为她是省内首个被麻省理工录取的学生,同时接到了8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更是因为她精通各项才艺,钢琴、古典舞都考过了十级。
而她成才的秘诀,就是因为身后站着的“虎妈狼爸”。
小时候,雯琪做事三分钟热度,是父母狠心将她摁在琴凳上,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逼她养成了专注的习惯;
上学时,女儿贪玩好动,父母便严格督促她按时写作业,让她学会了时间管理……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正因有父母狠心的管理和督促,孩子才能一点一滴地形成好习惯,获得好成绩。
管教,是先自管,而后管人;家教,是先自教,而后教子。
去年,湖南衡阳一家三胞胎因高考成绩火上热搜,分别考出了664、674、654的高分,均被985大学录取。
谈到自己的好成绩时,三兄弟将这一切归功于母亲:
“很少会有一个母亲像我们的母亲这样,为了孩子的教育,把自己逼成了一位教育专家——作为工程师的母亲,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言传身教,才是最有力的教育。
当父母活成了一道光,又何愁孩子的人生不会熠熠生辉?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而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着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就一番事业。”
这一路上的痛苦,不仅要由孩子亲自品尝,也需要父母共同分担。
在别的父母将孩子丢给老师、爷爷奶奶时,我们要亲力亲为教导他们养成好习惯;
要牺牲几乎所有的娱乐时间,努力成为孩子心中的好榜样;
要关掉电子产品,拼命挤出时间,耐心地陪伴在孩子左右……
但当我们熬过了这些痛苦后,就会发现,这块凝聚了汗水和希冀的土地已然开出了最惊艳的花。
点个赞吧,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站在父母的肩头,奔赴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