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在社交方面遇到问题比较多,除了主动性语言差,其互动性语言交谈也表现不佳,特别是对话技巧能力方面急需提升。接下来,教大家一些适合家庭训练的小技巧。
互动性交谈考验的是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匹配能力。包括对话、提要求和命名三个重点,三者关系是:首先要从“提要求”开始,引起孩子的动机。然后通过“命名”为语言提供基础素材。最后形成对话、仿说、阅读。很多家长常见的错误是,经常把“命名和模仿”当做训练的第一步,这样很难看到孩子的进步。
为什么要先做问答形式的训练呢?
因为问答会直接刺激产生对话互动,它比要求孩子模仿更有主动性。建议大家可以先从最简单的要求着手,比如,用孩子最熟悉的歌曲填空补充歌词,故意留下最后一两个字,等孩子自己进行填空,如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如果孩子第一次没有做出反应,妈妈可以给予辅助提示,自己填空并继续唱下一句,再唱的时候有意多停止几秒等孩子做出反应。在歌词填空完成之后,可以再从自然生活中,找出相关比较有趣的功能性语言组合来填空补字,如动物叫声、活动的名字等。例如,我喜欢吹(泡泡),柠檬吃起来好(酸)、猫咪叫(猫猫)等常说之语。
互动性语言交谈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其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在无仿说辅助和强化物的情况下正确回答自己的名字并保持话题;在脱离视觉背景情况下、或者在没有特别的动机因素的情况下,去主动回答问题,
比如:你喜欢什么动物、你爱喝什么饮料等,包括跟人物、角色、名字和物品之地点的问题,如谁是你的好朋友?妈妈在哪?你的玩具在哪?
在对话行为当中,孩子自主产生互动词语是很宝贵的能力,它比依赖强化物更高级。然而在早期对话发展的训练中,家长们常常会低估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一次做不到,就永远做不到,必须要用强化物去刺激孩子的语言动机才行,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特别是“预备”后的“开始”,这一堆话术对孩子来说,不但多余,而且增加了理解和反应的难度。
当然互动性语言不是每个自闭症孩子都能做得到,也要看年龄和基础能力。上面这些技巧,对于3岁左右,轻、中度自闭症孩子比较有效。
一般情况下,开展此项训练之前,需要针对年龄大的孩子(36 个月以上)进行一些能力评估,要确定其能否保持有主题的对话。要关注孩子是否仔细关注并且有较强的表达理解能力;是否能够针对一个主题来回答疑问;是否能保持聆听后,能够回答相关的内容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