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写作训练必不可少,通过“升格”让学生认知到自己写作的问题是考场作文提升的关键所在!
那我们一起来做“升格”手术吧!
文本一:AI人工智能与人
莫让AI扼制住我们的喉咙
(建议咽喉二字更佳)
天津一考生
《流浪地球2》中,神通广大的幕后黑手Moss,让人产生智能机器具有的智商已经超出人类,未来极有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错觉(整个句子把简单的句意搞得太复杂,建议改成简单句,并且能够做到前后搭配)。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以前从未有的渗透力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还是病句,进入改为“侵入”更生动,发挥的作用前加“且”,并替换短语为“产生的影响”),更强化了人的认知(还是病句,残缺,对此的认知才是正确的表达)。
AI能不能替代人取决于两件事:人的控制欲和控制力,人是享有做决策者的那个欲望的,且人是不想要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牵着鼻子走的。(有些深刻,但读起来并不十分顺畅)
AI替代的仅是工作流程当中的一些环节,(尤其是)机械重复的部分,人类的神经学网络(该短句句意残缺,要么删除,要么+无可替代做句子结尾)。富士康的拧瓶盖工作(依旧成分残缺,不知所云),诚然,养家糊口是一份了不起的责任感的承担(搭配有问题),可是人生的价值不应该仅限于此。AI能带走(带走一词什么意思?改为取代!)许多规律性工作,这些规律性工作并不代表人相对于AI没有了价值体现(体现一词完全可以删掉)。
艺术家有更深的探索(探索和控制欲的关系、控制力的关系没有提前铺垫啊,忽然提出有些突兀了),可AI显然并不具备。探索可能是对美本身的追求。当阿尔法围棋打败世界冠军柯洁时,柯洁哭泣并爱着围棋,阿尔法围棋并没有从胜利中感到开心的滋味;梵高一生活得很纠结,也很痛苦,他的画中所表现的那种撕裂,许多时候不来自于生计的辛苦,而是来自于艺术本身所带给他的绝望(梵高的例子在论证什么?);当王安石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的时候,他的人生是没有生计之劳的,可我们对人生依旧有畏叹之感。(生计和控制欲的关系依然没有说清楚吧)人可以做深刻的思索,这种思索并不来自于苦难(这个观点我不赞同呢!苦难带给人太多思考了啊!),而来自于我们有人生的体验感本身。
辛弃疾的词很多时候是不合格律的,他成为伟大的词人恰恰是因为它们这些意外性的出现,诗词的价值,从来不是因为它是写的最完美的诗词,而是因为这个诗词中包含了一个诗人的情感体验,生命历程,对生命更深层的思索,是凝结在其中的人类智慧和精神密度使一个艺术品更有情绪价值。(这个和控制力也没有明显关系,论证显然失败了)
AI的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可能。人类社会历史上每一次科技的革命,都是为了让人成为主宰世界更长的人(搭配搭配搭配,搭配不当句子不顺!)。深圳的社会里(这句话你觉得在表达什么?),有了互联网的时代,两三个学生加上一台3d打印机,可以从设计师变成一条龙的生产线。未来工作的质量可以得到提升,而人,有了更多的可能。可见人生的价值不止局限于创造产值。
AI与人探索的结合,像一针知识型社会的催化剂,也构画着更好的社会蓝图。只要人的主体地位不缺失,AI就不可能危及人类,更不会给人类文明画上句号。(只有最后一段的逻辑和语言表达稍显正常)
特别提醒:
所有的论述“动作”都有且只有一个抽象概念,且不得中途脱离或抛弃!
论而不述是非常容易偏题的!
下篇升格后会做统一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