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成为了赋予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面前的时代命题。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在6月28日夏季达沃斯TCL之夜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浩平等人共叙一堂,就如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企业新发展路径、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科技研发投入、科研项目组织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起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荣使命。
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但基础零部件、材料、装备、工业软件等领域,仍存在较大短板。构建先进制造能力,进入产业链中高端,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挑战。
就中国企业如何加大科技研发力度,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建议企业应积极推动研发投入占到企业总产值的3%-4%,同时也希望在政策制定方面能够更加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加强产权保护,放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参与条件,以及对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项目的资本性融资便利。
以开放共享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双循环,以开放共享的全球化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过去数十年,畅顺高效的国际贸易给各国消费者带来福利,为全球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但在最近几年里,全球贸易及产业链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低迷叠加疫情因素,加速了各国产业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布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惠及全球的现代化。面对新变局与新挑战,中国政府顺势而为、主动调整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更应以开放共享的精神,加强全球生产布局,以新型的全球化模式真正贯彻和体现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在新条件下,实现全球化发展并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绝非易事,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李东生介绍,TCL不断探索实践全球化发展最佳模式,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通过海外生产直接带动核心器件和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坚持海外经营本土化带动国内上下游供应商在海外共同发展,真正践行双循环相互促进与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
以绿色转型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制定绿色战略,推动产业可持续升级,成为企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下新发展路径的必须。而成功的绿色转型,也必将带来重大的环境和气候效益,从而充分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企业应坚持经营生产上实行绿色生产制造、降低能耗碳排,积极布局绿色新能源产业,并发挥自身实力构建绿色产业链,从而从全方位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DNA。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大时代命题,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以TCL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将宏观远景转化为具体行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坚持开放共享、加快绿色转型,展现企业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