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罗东骏
来源:图虫创意
高盛6月28日宣布,中国核心业务主体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已获批正式更名为高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盛将此次更名视作高盛在华业务的新里程碑。
高盛此次更名源于公司股东和股权比例的调整,在中国逐渐放开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高盛随即谋求取得加强对在国内业务的控制权。
如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对外开放,外国法人独资券商数量持续扩容,越来越多外资券商加速在国内设立控股券商进程。
“一个高盛”的蓝图
2004年12月,高盛获得证监会批准,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盛持股33%股权,由知名银行家方风雷领头创立的高华证券持股67%。
高华证券持股67%,对高盛高华拥有绝对控制权。不过,高盛在高盛高华的出资比例高于25%,高盛高华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这一情况在早期中外合资券商中较为常见,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而言不会超过1/3,但也普遍高于25%。时代财经梳理发现,华英证券设立之初,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33.3%,华联证券持股66.7%。中德证券则以外方持股33%、中方持股67%股权的方式组建。
2017年11月,监管放宽门槛,允许外资在券商、保险公司、资管公司以及期货公司的持股比例达51%。两年后的8月,高盛申请将其在高盛高华证券的持股比例由33%提高至51%。证监会核准这一申请后,高盛亚太区联席总裁李廉公开表示:“这是高盛在华业务发展的里程碑。我们将对高盛在华业务进行重组,并且寻求尽早实现100%所有权的可能性。”
高盛高华随之发生一系列人事变动。2020年9月前后,官网显示,高盛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范翔接替方风雷出任董事长,总经理则由拥有监管背景的索莉晖担任。
2020年4月1日,外资券商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即日起生效。外资在券商的持股比例可达100%。中国向外资金融机构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年底,高盛收购合资公司高盛高华100%股权与高盛高华达成协议。
2021年8月,摩根大通获证监会准予备案成为摩根大通证券唯一股东;同年10月,高盛也获证监会准予备案,将收购尚未拥有的高盛高华全部股权,成为第二家外方全资控股证券公司。年底,高盛高华开展业务重组计划,受让北京高华现有业务。
业务迁移、整体承接工作完成之后,高盛高华更名为高盛。高盛方面表示,此次更名为该公司在中国赋予了更为清晰的品牌形象,使之与全球各地保持统一。
外资券商加速国内布局
外资券商队伍持续扩大。2023年1月,渣打证券有限公司获批准设立。
渣打证券是我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而高盛和摩根大通证券则经历了漫长的股权收购才由外资参股变更为外商独资。
据时代财经梳理,目前国内除渣打证券、高盛中国和摩根大通中国3家外商独资券商,还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它们分别是瑞银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星展证券、大和证券、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其中,瑞银证券和摩根士丹利证券在2022年分别取得11.79亿元和8.8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1.81%和39.77%。高盛高华在2022年扭亏为盈,营收为5.83亿元。
诸多外资券商翘首以盼,期待进入中国市场。证监会披露,截至6月28日,包括花旗证券、法巴证券、青岛意才证券的设立申请尚处于审批阶段。
今年上半年,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等先后在京会见美国桥水基金、法国东方汇理、日本大和证券、英国汇丰、加拿大宏利金融、新加坡淡马锡、德国安联保险、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美国景顺和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
来访的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普遍表示,此次来华亲身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潜力和活力,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为国际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将继续与中国深化合作,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和投资,期待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