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共读了7年绘本,我挖掘到了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宝藏童书,其中就包括科普绘本和漫画书。今天在这里一并分享给你,供你参考。
喜欢逛动物园,热爱小动物的孩子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本《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里面不仅有孩子们平时能在家里、动物园里亲密接触的动物们,还能看到很多只在夜间出没,只在深海、高山出现、长相奇特的野生动物,特别长见识!
从不同哺乳动物类目的特点,到每种具体哺乳动物的详细资料:体长、体重、主食、分布、栖息地环境、濒危状况……孩子想知道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有2000多幅细腻逼真的图画和高清照片,帮助孩子走近、了解真正的动物世界!
先来了解下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两大特征。
根据孕育宝宝的身体结构的不同,可以把哺乳动物分为三大类:单孔类(鸭嘴兽)、有袋类(袋鼠)、有胎盘类(人类)。
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动物在孕育宝宝方式上的不同,书上提供了鸭嘴兽、袋鼠妈妈孕育宝宝的手绘图和高清照片,让人忍不住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身材小巧的鼯鼠会滑翔,大多数人都知道,可世上还有会“飞”的猴子,你知道吗?
它们就是生活在东南亚森林里的斑鼯猴和菲律宾鼯猴。这两种猴子会利用发达的皮膜在树林间滑翔——从高大的树上跳下,让体侧的皮膜迎风张开,再滑翔落到远处的树上。在危机重重的森林里,这是最安全快速的移动方式,也是它们得以继续生存繁衍的重要原因。
奇蹄目的知识点,也让人耳目一新。第一次知道,动物竟然是以脚趾的数量奇偶来分类的。
奇蹄目就是指脚趾(蹄)为1根或3根(奇数)的动物。可分为3科:马科、貘科、犀科。原始的奇蹄类有5趾,逐渐进化后蹄趾数量减少。趾数越少,在奔跑时足部的着力越有效,越能适应快速奔跑。马科动物只剩下1根脚趾。南美貘前足有4趾,后足有3趾,用来支撑身体的都是前后足的第3趾。白犀前后足均为3趾,用来支撑身体的是正中间的第3趾。
在书的右下方还有身高120cm儿童和身高170cm的成人作为参照对象,帮助孩子们更真切地了解动物的真实大小。
不管是让孩子通过阅读认识各种哺乳动物,了解它们的身体结构及其生存技能,还是帮助孩子建立科学思维,学会正确分类,这本《小学馆大百科:哺乳动物》都值得一看!
世间万物都相互依存,在这本《走进奇妙的自然世界》中,我们不仅能看到100种动植物的专业科普,还能在作者的带领下进行26个自然探索主题!
首先,我们得知道生物是如何被分类的。
科学家们几乎每天都会在海洋和雨林中发现新的物种,目前已知的生物物种就有数以百万计。根据它们的特征,大致可被分为七种: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鸟类、植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比如昆虫、蜘蛛和龙虾等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蝾螈属于两栖动物;鲸不是鱼类,而是典型的哺乳动物……
都说“团结就是力量”,对于生活在大自然的动物们而言,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书上还分享了很多有意思的动物知识。
关于生态系统的科普,书中就孩子们最熟悉的池塘展开了详细描述:
看似每个故事都是相互独立的,实则环环相扣,石头、植物、昆虫、动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谁也离不开谁!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为维护大自然的和谐做什么呢?
请孩子们记住,我们属于自然,自然也属于我们所有人!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最好的办法是让动物们有足够多安全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而不是刻意去打破生态平衡。
如果孩子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么这本《走进奇妙的繁花国度》一定很适合他。56种花朵,100种动植物的科普认知,52个探索主题,这场绚烂纷呈的视觉和知识盛宴绝对值得拥有!
清透的水彩,清新的配色,优美的线条,它不仅仅是一本正儿八经的科普绘本,更是一本美轮美奂的艺术绘本。真的是那种明明可以靠才华出道,偏偏凭颜值一战成名的好绘本。
再来说说它的科学内涵。花朵的分类、结构、妙用、特别的生存技能都能在书中一览无遗。
根据花朵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花朵可分为6个家族:雏菊家族、兰花家族、果果家族、鳞茎家族、尖刺家族、豆荚家族。其中覆盆子、苹果、樱桃、扁桃和玫瑰都属于果果家族(蔷薇科),豌豆、鹰嘴豆、花生和小扁豆这类豆荚家族(豆科)的植物开的花都像蝴蝶一样美丽。
有关传粉者的科普也非常生动、接地气:
清新明艳的水彩画,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还加入了很多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如“槭树的种子从树上旋转着落下,就像一架架小直升飞机。”“那些臭气熏天的花通常长得很大,而且毛茸茸的。这是为了让贪婪的食肉蝇上当,它们最喜欢寻找大块头的动物死尸来大快朵颐。”
这套书真是太适合给小学生做课外拓展了,真正做到了集美感与科普于一体,始终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
水稻、小麦、玉米、大麦、小米的种子是我们的粮食;菜籽、花生、大豆、油桐籽等种子可以成为油料;胡椒、花椒、茴香的种子可以成为香料……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种子。
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曾写道:“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就设计出各种策略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建立种子保护机制来确保自身的繁衍,比如“耐脱水”等自我保护能力。
从母株脱落前,种子已完成脱水过程,并且基本停止内部的代谢活动,这类种子被称为正常性种子。
没有耐脱水性,且保持活跃新陈代谢的种子无法长期保持,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会迅速发芽,倘若长期暴露在太阳和风中,则会马上死亡,这类种子被称为顽拗性种子。比如鳄梨、可可、茶树、咖啡树都属于顽拗性种子的典型植物。
而且种子们在传播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依靠风力传播,有的依靠水力传播,有的通过动物携带,还有的喜欢独自完成传播方式。
蒲公英的种子像一顶降落伞,利用风力飞行;海椰子的果实有着独特的结构,可以飘在水上去旅行;野萝卜、圆盘苜蓿、原拉拉藤的种子表面长有钩子,可以将自己附着在动物的皮毛或者人类的衣服上“搭便车”远行;酢浆草的种子在成熟后,一遇到外力就会立刻喷发出去;芹叶牻牛儿苗的种子长着一根坚硬的细丝,随着空气和地面湿度的变化旋转着钻入土里,到达适合它萌发的土壤深处……
黑白绘图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后的呈现,扫描电子显微镜是研究种子的必备仪器。
最令人惊讶的是,人类通过观察这些身怀绝技的种子们得到了很多设计灵感,并进行了很多发明创造:
另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种子的花样玩法,比如制作黏土丸子、玩井字游戏、观察松果在有水和离水的不同状态、制作种子收集袋、制作沙锤等等。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陪孩子读读这本书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读完这本书,你就可以和孩子随时随地开展生动有趣的自然教育课了。
《夏之虫,夏之花》属于一本同时包含昆虫与植物的手绘图鉴。书中画有18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包括公园、花坛、停车场、田野、小溪边、马路边等,引导孩子们走出家门学会发现与观察,认识身边这些看起来有些熟悉却始终叫不出名字的植物与昆虫们。
常见植物和昆虫都有名字标注
池塘边是蜻蜓诞生之地,也是它们觅食的天堂。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蜻蜓都是肉食性的。
书中既有碧伟蜓羽化的场景,也有很多常见蜻蜓的科普。前半身呈绿色,尾部成棕黑色的叫碧伟蜓;全身红艳艳的大蜻蜓叫红蜓;黑白相间的蜻蜓叫玉带蜓。下半部分体貌特征与蜻蜓相似,身体更纤细,翅膀更轻盈窄小的不叫蜻蜓,而是蟌。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各种毛毛虫、蝴蝶、飞蛾、天牛、步甲、蜜蜂、螳螂、螽斯、胡蜂、马蜂、独角仙、大蠊(蟑螂)等昆虫的科普。
如果你计划在这个暑假带娃探索大自然,那么这本书可以说是刚需之选!
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烈,就像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提问机,每天都会抛出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来。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上述这些问题,那么建议提前囤一本《放大镜君和家中的科学》。
好玩易懂的科普形式,从抛出问题到回答问题,一步步引导孩子学会提问和思考;清晰明了的图片解说,让孩子轻松搞懂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可爱萌趣的人物形象和活泼鲜艳的字体设计,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喜欢阅读科普书!
买铅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铅笔上标注着很多不同的记号,如HB、2B、B等。大多数人只知道2B铅笔写出来的颜色更深,HB的会浅一些,却不了解这些字符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在《放大镜君和家中的科学》中,就有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详细科普。
至于橡皮为什么可以擦掉铅笔笔迹,却擦不掉彩铅笔迹,书中也有相关拓展。
铅笔芯在受到纸张摩擦之后,会碎裂成非常细小的粉末,这些粉末进入凹凸不平的纸面,就形成了笔迹。橡皮通过摩擦,将纸面上的铅笔粉末吸附起来,形成橡皮屑,纸面上的字迹就消失了。
彩色铅笔的笔芯成分与普通铅笔不同,由颜料和蜡构成。彩色铅笔的粉末颜色会直接渗透到纸张内部,这完全超出了橡皮能够擦拭的范围,所以彩铅笔迹无法被橡皮擦掉。
夏天到了,很多当天没有吃完的食物都要用保鲜膜覆盖后存入冰箱冷藏柜。但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玻璃盘很容易贴紧;木盘却很难封紧。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与“分子间作用力”(也称“范德瓦尔斯力”)有关。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到一定范围时,引力就会大于斥力。而且,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双方靠近时这种力量就越强。
保鲜膜和玻璃盘的表面都很光滑,所以两个物体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很强;木盘子看似表面光滑平整,用放大镜放大后,表面却是凹凸不平的,所以两个物体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太小,很难将保鲜膜覆好。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关于胶水粘贴、数码相机成像、微波炉加热食物、冰箱制冷、泡沫洗手液出泡、遥控器控制电视等科学原理的阐述说明,都讲解得有趣又生动。
暑假漫漫,有这样一本轻松有趣、引人入胜的科普童书日日相伴,孩子再也不会觉得无聊咯!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全方位空间站使用指南,按照太空为家、建造空间站、准备发射、空间站中的生活、工作中的航天员、未来的太空任务六大主题进行划分,解释了空间站的概念,描述了空间站的日常运作,介绍了航天员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空间站展开工作,以及那些在地面上为太空探索做出重要贡献的众多了不起的人们。
所有有关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哟!
先来了解下空间站的概念。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基地,航天员轮流去那里生活和工作。空间站为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提供了独特的环境,这是因为微重力使人可以开展在地球上无法进行但又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目前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有2座:由多个国家共同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独立建造的天宫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太空中最大、最复杂的人造结构,由16个国家共同开发。它的组装过程涉及数十次火箭发射、航天飞机飞行以及太空漫步。第一个模块于1998年发射升空,第一批居民在2000年入住。目前由5个航天机构负责维护。它们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罗斯联邦航天局(Pockocmoc)、加拿大航天局(CSA)、欧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
国际空间站大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它的居住空间与六居室的房子一样大。它由许多被称为模块的圆柱体单元组成。空间站内部的每个表面,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被利用了,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墙上都有给航天员指路的标志,模块之间都有把手,方便航天员借力行动。
在空间站里,航天员可以把笔和纸放在任何地方,但是必须用尼龙搭扣、胶带或者夹子固定,以防止它们飘走。由于储存空间有限,空间站里的所有物品都必须登记在册,包括航天员的补给和等待被送回地球的垃圾。
航天员要在太空漫步或舱外活动时,想要节约时间和体力,有时候会借助加拿大臂2号进行空间站外的地方转移。
加拿大臂2号是在加拿大设计和制造的,于2001年被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是一只非常先进的机械臂。它上面有7个电动关节们可以像人类的手臂一样灵巧地做各种动作。可以将模块、物资、航天员从空间站外的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
那么,怎样的人更有机会成为一名航天员,成为航天员后需要接受哪些日常训练呢?书中也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拥有飞行员、科学家和医生经历的人更有可能被选为航天员候选人。
航天员在第一次执行任务前至少要在模拟器中训练300小时,以便了解航天器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正确地控制它们;使用人体离心机进行超重力训练;进行抛物线飞行训练(飞机以高速反复上升和下降,导致其中的乘客自由漂浮),帮助航天员提前适应微重力环境;在水下训练课中练习使用在太空漫步期间可能要用到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缺氧训练,并且知道在缺氧昏迷之前如何自救……
书中还有关于航天员如何在空间站吃饭、洗漱、理发、如厕、种菜等内容的科普,也讲述了那些在地面提供支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故事,还有关于空间站未来的畅想与思考……对于热爱天文学,一心向往成为宇航员的孩子而言,《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好书,不仅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有关太空的大多数问题!
在这本书里的发明涵盖科学、食品、交通、技术、生活用品等,融合了物理、生物、化学、数学等多门学科,读来令人大开眼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发明家并不一定是非常聪明的人,也不一定非常富有或者拥有大量的资源,他们有的是杂技表演者,有的是水管工,有的是视频博主,有的是女演员……只要坚持不懈地尝试,再尝试,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发明家,进而改变世界!
曾经的凯西·保卢斯只是一名平凡的裁缝,可遇到她的爱人——热气球爱好者和跳伞运动员赫尔曼·拉特曼时,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
震惊于赫尔曼讲述的空中杂技表演,她放下了针线,成为了赫尔曼的助手。不过,她的裁缝技能并没有荒废,她开始制作和缝补气球。1893年,凯西不再满足于缝制气球,又开始了新事业——表演空中杂技,并且成了德国的第一位女性跳伞者。
因为长时间与跳伞工作接触,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从背包中展开降落伞的机制,使之在降落的过程中按时打开,以便她更好地控制自由下落的时间,在空中做出更惊人的特技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摸索,凯西最终发明了一款很好用的可折叠降落伞——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来排列绳索和折叠降落伞,解决了连接降落伞绳索易缠结的问题。
1915年,凯西的这项发明获得了专利,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凯西因此荣获德国颁发的战争援助十字勋章。
路易斯·布莱叶是法国教育家,发明了出色的盲文系统,用点阵代表字母,把原来阅读系统上的12个点减少为6个,并且创造了63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每种排列方式都在不大于指尖的范围内,更利于盲人们的日常阅读和书写。
说起来,这个创造发明也与他的自身经历紧密相关。
3岁时,路易斯·布莱叶在父亲的奶酪作坊里玩耍,拿工具在皮革上打洞时,眼睛不慎被锋利的工具戳伤。这只眼睛被感染后失明,后来另一只眼睛也逐渐被感染。到布莱叶5岁时,他的双目彻底失明了。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幸运的是,他10岁时进入巴黎皇家盲人青年学院(世界上第一所盲童学校)学习,学校创始人华伦泰·阿羽依教他通过触摸纸上突出的字来学习阅读。11岁时,军官巴比尔上尉带来了由他发明的通过触摸到的点和线组成的非视觉阅读系统。
不过,巴比尔上尉的阅读系统读起来很慢、很复杂,而且无法拼写句子。布莱叶想创造一个更简单的字母表,便于阅读和书写单词。到16岁时,布莱叶创造了自己的阅读系统——“盲文”,使用6个点的各种排列点阵来代表字母表中的字母,之后还在盲文系统中加入了音符、数字和标点符号。
现在被全世界的盲人都在学习使用布莱叶创造的这套盲文系统!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名人的发明故事,包括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法国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中国古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等等。
如果你希望以更多发明家的故事来激励孩子努力上进,积极探索,那么这本《DK发明家的故事》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在这本书中,你会读到很多科学史上令人难以置信的突破和巧妙取得重大发现的故事,会了解到科学家们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是如何坚守本心,继续探索的;你会发现研究科学的各种方法,有的科学家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有的科学家将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或将粒子撞在一起来检验新想法,还有些科学家直接在大脑中探索或者进行思想实验……总而言之,科学如海洋一样深邃,如宇宙一样广阔,如生命一样多样化,永远有隐藏的世界需要探索,永远有新的理论需要检验,永远有未知的事物等待被发现!
种田的一定是农民吗?不,还有可能是科学家。袁隆平爷爷就是一位伟大的农学家。
为了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他苦心孤诣开始研究水稻,研究怎样提升水稻的产量。水稻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植物,当花粉落到卵细胞上后,就会结出种子。因此,人工种植的水稻(栽培稻)通常很难与其他水稻进行杂交。
1970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一些有卵细胞而没有花粉的野生稻。1973年,经过艰苦探索,袁隆平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终于培育出了一种新的超级稻种,其产量比普通水稻高了20%。这种超级杂交水稻可以在较少的土地上产出较多的粮食,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稳定粮食供应。目前,超级杂交水稻还在其他大陆种植,帮助解决世界各地的粮食短缺问题。
作为苏格兰医生和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最厉害的发现在于找到了细菌克星——青霉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弗莱明担任军医的时候,发现陆军医院中很多士兵因伤口感染而死亡。战争结束后,他开始研究医治感染的方法,他集中精力寻找可以对抗感染的微生物的药物。他决定在培养皿中培养葡萄球菌。1928年的一天,他发现未清洗的培养皿中长出了霉菌,而最靠近霉菌的细菌都已经死亡了。
霉菌会杀死细菌吗?
事实证明,弗莱明的猜测是对的。这种霉菌属于青霉素家族,可以杀死很多细菌,包括一些可以导致肺炎、梅毒和白喉等致命疾病的细菌。更难得的是,青霉素与当时的其他杀菌剂不同,它不会伤害人体细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变成了一种可供人类使用的药物。亚历山大·弗莱明也因发现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知名科学家们的精彩生平。说一句功利性的话,提前了解这些名人故事,对于孩子将来学习写作文举例还是大有裨益的。
总的来说,给孩子挑选童书把握两个原则即可:宜精不宜多,快乐与实用并存。当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个负担,他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