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写作业是门苦差事,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
在聊到这个话题时,家长们都会大吐苦水,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家孩子总是在作业上犯一些很简单的错误,甚至怀疑起孩子的“智商问题”。
殊不知,这正是因为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视角,以“儿童思维”去看待和理解孩子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什么是“儿童思维”?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
给孩子辅导作业,一个很简单的题目讲解了三遍。
问他明白了没有,点点头。
让他自己复述一遍。
牛头不对马嘴。
是因为孩子真的智商存在问题吗?
当然不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
美国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终生致力于研究儿童思维和认知。他认为,7-12岁(小学)的儿童,在思维上开始逐步摆脱具体现象的依赖,初步拥有了逻辑抽象能力。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
孩子在7岁之前,看到眼前有10个苹果和5个梨子,他会用手去数,然后告诉你有15个水果。
但是在7岁之后,当孩子在纸上看到“10+5”算式时,通过非常艰难的努力(在孩子看来是的),他能够在脑袋里想象出10个苹果和5个梨子,并在脑袋里数好,然后告诉你答案。
所以,在家长最头疼辅导作业的小学阶段,孩子的“儿童思维”就是:开始摆脱具体的事物依赖,初步具备了逻辑抽象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从过去“可视化”地思考问题,开始过渡到能在小脑瓜里构建一些简单的逻辑想象,譬如上文的例子,哪怕家长没有在孩子眼前摆上苹果和梨子,孩子仍能够开始运算一些简单的算式,这就是从具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重要阶段。
敲黑板,划重点!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点,是孩子此时才初步具备了逻辑抽象能力。
“初步”指的是,孩子虽然具备了这个能力,但仍并不熟悉,表现在写作业时,就是针对一些题目,仍然无法熟练地通过逻辑抽象能力去完成思考,也很难理解大人用逻辑能力输出的讲解。
为什么家长要懂“儿童思维”
作为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大人的思维模式和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
譬如:你所理解的“简单”和孩子眼中的“简单”是不能划上等号的。
所以当你给孩子辅导作业时,如果代入了你自己的思维模式,那么出现孩子听不懂的情况,就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情了。
当家长发现自己讲了半天,孩子仍然一脸懵懵懂懂时,也会存在两种情况:
(1) 家长无意识,完全用大人的思维模式来讲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无法理解。
(2) 家长有意识,自认为“小孩能听懂”,实际上还是老一套,孩子的思维方式仍然无法理解。
久而久之,家长觉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仍然总在作业上犯错误,讲了还是错误连连,进而大发脾气,甚至造成自我的心情抑郁。不仅对和睦的家庭亲子关系产生影响,导致家长产生孩子“智力问题”的错误认知,而且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也造成重大的影响。
如何运用“儿童思维”,来解决孩子作业老大难
如果你当前正困扰于辅导孩子作业的问题,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试试:
(1)鼓励表达思路
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辅导作业。通过孩子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孩子是在哪一步出现了思维上的误区,方便我们对症下药。
(2)代入角色共学
知道了孩子的思维误区后,我们需要暂时抛弃掉大人的思考,变成跟孩子一样“幼稚”的一个小伙伴,尝试用孩子当前所学到的知识点,来帮他讲解当前的题目。
(3)多用具象案例传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孩子早就熟悉的的具象模式,运用举例子、讲故事等结合生活场景的方式,来为孩子描述如何去了解题目,如何去思考。
(4)给出正向反馈
当孩子在你的辅导下成功完成一个题目,并且能够复述题目的思考过程时,你需要即时给出积极的反馈,表扬并鼓励孩子完成下一次尝试,帮助他树立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的自信。
之前我在辅导女儿作业时,遇到一道题目,问唐代杜牧的“山行”里面的四句诗,哪一句描写了枫叶流丹的壮丽景象,女儿纠结在“停车坐爱枫林晚”和“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之间,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作为大人,我当然知道答案,我也可以直接把每句诗的现代译文告诉她,让她直接选择就行了。但是这种方法,可能第二天她就忘记了,遇到类似的题目仍然会错。
于是,我鼓励她说出她的想法,小朋友的理解也相当有趣:“停车坐爱枫林晚”里有个“枫”字,“霜叶红于二月花”里有个“叶”字,问题是问枫叶,于是她摇摆不定。
谁能想到小朋友有这么清奇的脑回路呢?
所以最后,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扮演成了唐代的“杜牧”先生,女儿扮成了我的书童,我们登山赏枫,复现了四句诗里的场景,结果不等我发问,女儿突然脱掉纸做的“书童帽”惊呼:
“哦!原来枫叶像火焰一样红啊!”
我觉得,以后女儿再想到这句诗,一定也会想起每句诗里我们所演的故事,并记忆深刻。
综上所述,学会运用“儿童思维”来辅导孩子的作业,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增强孩子的兴趣,对于家长来说,也能够避免对孩子散播负面情绪,错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
鼓励孩子表达思路,代入孩子角色理解问题,多用孩子熟悉的具象例子进行讲解,最后,积极反馈正向表扬,你会发现,“笨娃”越来越聪明,家长也会越来越轻松。#记录童愿成真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