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经常说,小时候什么样,就大致能看出长大后能不能有出息。上学时成绩优异、当班级干部;毕业后通常也能找到比同龄人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多晋升空间。
优秀似乎是一种习惯。但是,学好难、学坏却容易。所以很多家长都不敢在任何阶段疏于管教。不过,严格跟苛责之间到底是怎样的界限呢?
有经验的朋友会发现,小学阶段通常是家长们最爱“鸡娃”、最关注培养的时期。这是因为大家觉得子女还有可塑造的空间,不想轻易放弃。
等到中学以后大致定型,家长们才会开始慢慢意识到,原来自己眼中的“小天才”,放在外面也就是很普通的学生。
但小学生家长,尤其是望子成龙的人,往往很难认识到客观差异。有位宝妈在网上“批判”学生,数学只考93分,说他几句便情绪崩溃。
可真的怪学生承受能力差、说不得骂不得?我们看看具体经过,就会知道这位家长多让人“窒息”。因为一道小题错了,家长便认为这是“做题做得少”。
听到这几个字,男生瞬间委屈起来,平常自己属于学习很勤奋的,家长这样说等于是风凉话。他反驳母亲,并且明确提出:老师都可以证明,这次考试难度高,90分以上就很厉害。
然而,部分“中式家长”有个很明显的通病,就是压根不在乎学生说什么,脑袋里也不会去思考和接纳事实。他们只想认准自己的理解,并强迫子女接受。
家长转移话题,一心想证明她说儿子做题少这件事没错。至于男生怒吼、伤心这些情绪,其实并没有关心,而是认为学生过于敏感,怪儿子“发泄情绪”。
有人总结出,日本校园里一种隐形的霸凌,就是欺凌者表面“友好”,不会说脏话、不会打人。但是他们很擅长靠语言进行隐形的攻击。
导致被霸凌的弱势一方情绪崩溃后,又能理所当然地指责,是对方太敏感,这点小事至于生气。如今想想,这种“日式霸凌”跟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逻辑很像。
与其说是“学生大了、心思敏感了”,倒不如说男生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不再听信家长一面之词。这让宝妈觉得慌了。
看完她的解释,网友们不但没有像家长期待的那样“感同身受”;反而纷纷指出其问题。别人尚且知道打个巴掌给个甜枣,这位家长硬是一点糖都不给啊。
家长回复中称“考得好不会给奖励,考得不好也不会说啥”。前半句倒是让人相信是真的,后半句明显跟自己描述的过程矛盾。
小学生的崩溃和怒吼,从来不是一瞬间的原因;能导致他这样,大概已经压抑很久了。谁上学时不曾因为马虎丢过几分呢?家长已经习惯于出现问题马上苛责。
但比这更让学生无奈的,并非考试成绩。而是有一种家长,很像“隐形霸凌者”,就是只许自己单方面输出,他们说话时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一旦子女无法承受、做出反驳,他们更不会及时反思是不是自己表达方式有待改善;而是继续指责学生,认为子女不懂事。换成学生视角,等于傀儡般的存在,怎能不窒息。
网友们批评这位家长,并不是说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时就不能责备。重视成绩本身没有错,但大家不认同的原因,是宝妈仅仅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既不看事实也不顾及儿子的情绪。
首先,每次考试难度不同,老师都说90分以上很不错,但家长避而不谈。其次,家长在把自己的教育焦虑往学生身上转移。
考93分等于天塌下来吗,等于儿子未来缺乏希望吗?显然不是。但母亲已经在为暑假感到烦躁不安了。说实话,这样的心态还真不太适合陪读。
但另一种悖论是,往往全职陪读的家长,则更容易出现这种极端思维。可能是因为,一旦全职陪读,家人和自己对于学生成绩的期望值就变得很高。
在没有工作的背景下,家庭和宝妈自己,会觉得她的职责就只剩陪读。如果不能培养出学霸,就好像是失职。学生等于是陪读母亲的“绩效考核”。责备学生之前,想想是不是担心自己被责备呢?
【话题】你如何看待男生的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