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8日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最新演讲,再次掀起市场热议。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新表示,美联储可能不仅会加快加息步伐,终端利率也可能高于此前预期,“通货膨胀有所缓和,但回落过程可能坎坷不平”。通胀,依旧是摆在全球央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胀压力将加大全球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难度”,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应更加谨慎,才能促进经济进一步回稳。
那么,当下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是行之有效、值得肯定的?近日,量化宽松概念提出者理查德·维尔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央行的“窗口指导”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
理查德·维尔纳表示,经济增长取决于实体经济的银行信贷创造,这是央行可以掌控的。在生成银行信贷创造方面,政府财政政策不如央行政策重要。央行的目标,应是创造可持续、高而稳定的、非通胀的、无危机的经济增长。
从全球央行的过往表现来看,理查德·维尔纳评价:“欧洲、北美以及日本央行大多背道而驰,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低效且不稳定,伴有通胀和金融危机。”他强调,现在,西方央行应该向中国央行学习如何做好工作,因为中国央行认识到,经济由银行信贷创造推动。
“但如果银行信贷创造用于消费,消费物价就会上涨。如果银行信贷创造主要用于资产购买,如购买公寓和房地产,就会资产通胀。两者都不可持续。”理查德·维尔纳举例解释,日本央行曾利用“窗口指导”,迫使银行增加主要用于资产购买的银行信贷,却造成了史上最大的住房和房地产泡沫之一。
在理查德·维尔纳看来,银行信贷创造被用于生产性商业投资,主要是为提高生产力或产生新商品、新服务,提供的价值要高于投入成本。将带来高速、稳定、可持续的增长,且不会出现资产通胀或消费物价上涨,也不会出现危机。在此方面,理查德·维尔纳称,“央行在中国以外的地方都做得不太好。现在是向中国央行学习的时候了。”
那么,中国央行到底最对了什么?日前,在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近年来,中国央行坚持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出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目前,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余额有6.4万亿人民币,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5%左右,总体上是适度的比例和水平。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上,有两个亮点:一是支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二是绿色金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就是由结构性货币政策带动金融机构后续的贷款,这些后续的贷款才是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解读。
“放宽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数量,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商业投资的银行信贷形式,是促进实体经济的正确途径。”理查德·维尔纳认为,中国央行的“窗口指导”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
理查德·维尔纳解释,信贷指导政策是合理的,因为银行信贷创造影响到我们所有人,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应该有一个协调人确保这种公共产品只在合理情况下使用。
“银行为消费创造信贷时,会导致消费物价上涨。人们对此并不满意。银行创造信贷用于购买资产包括公寓和房地产时,会导致资产价格膨胀。这很危险。”理查德·维尔纳强调,如果银行主要向小公司贷款,那么这将是更公平的增长。因此,窗口指导是监测、协调银行整体和部门信贷创造的工具,并确保这种通过发放信贷创造的货币只用于公共利益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