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在北上广深,关于“国际高中办学资质整改”的问题一有风吹草动,教育圈就会闹得沸沸扬扬。
近日,广州、苏州两地教育部门相继发文,宣布将本地部分国际高中纳入中招体系,消息一出就让朋友圈又炸开了锅。
广州、苏州两地官宣
报考国际高中必须参加中考
5月19日,羊城晚报发文:广州市内“省实等公办、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纳入中考平台招生”。 根据招考办发布的“指南”内容,目前纳入广州市第三批次、第四批次招生计划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12所学校,并将增加7000多个普高学位。
也就是说,想读国际学校,得先拿到中考“通行证”。
图源:羊城晚报金羊网官微
无独有偶,苏州市教育局于5月12日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苏州市区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于报考国际课程实验类高中也做出了类似要求。
根据苏州市教育局文件,共有22所国际课程实验类高中被纳入中招体系,报考的学生均需参加中考,并额外加试外语项目。
图源:苏州市教育局官网截图
广州和苏州都是京沪之外国际教育资源最丰富、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而两地纷纷官宣“报考国际高中必须参加中考”的消息,是否意味着未来全国范围内的国际高中都将遵循这种模式?
作为国际教育“风向标”的上海,是否也将如法炮制,对国际课程“一刀切”呢?
上海市教委2014年已认证“21所”
沪籍生源均需参加中考
其实,“报考国际高中必须参加中考”这件事,上海市教委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设规划和实施。
2014年,上海市教委认证21所高中为国际课程试点学校,其中包含10所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10所民办国际高中和1所中外合作办学高中。
其中,公办国际课程班仅限上海学籍的学生才能报考,民办国际高中及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则不限制学生的户籍、学籍;但所有报考这21所国际高中的上海学生,均要参加上海本地中考,并达到对应分数线才能被录取。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是610分。
这些学校走的是双轨制,即保留国内学籍可参加国内高考,又可以通过海外升学考取国外名校。在如今国际学校风雨飘荡的这几年,“21所”的可靠性也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一点。
今年“21”所共计招生2313人,与去年招生人数保持一致。其中10所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共计招生453人,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和中外合作办学高中在内的11所学校,共计招生1860人。
目前国际化学校按照承办形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01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经教育部门审批、专门招收外籍和港澳台身份的学生,不需要中考成绩。比如上海美国学校、惠灵顿、德威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国际高中。
02
公办高中国际部
经教育部门审批的公办高中国际部,比如:上中国际、复旦附中国际部、华二国际部等。
03
持民办普通高中牌照的国际学校
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是经教育部门审批、以招收中国籍孩子为主的民办高中或民办学校国际部, “21所”包含的10所民办高中需要提交中考成绩且达标,除此之外都不需要中考成绩,但是如果是中考后参加秋招考试,部分学校对中考成绩会有要求。
上海“21所”模式将推广?
“靴子”落地前,一切都是未知……
根据羊城晚报报道内容,广州市之所以将中外合作项目纳入中考平台管理,是为了对办学项目进行更好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或减轻学生们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图源:羊城晚报金羊网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就是为了对教育市场进行更好的监管,让教育行业更加规范化。
现阶段规范的是民办国际化学校,当这批学校全部被规范:
“无证无照”的“双无”国际高中——责令立即停办,依法予以查处;
“有照无证”的国际高中——不得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培训,督促退费;
“有照有证”的国际高中——整改转型为普通民办高中,依法申请中外合作办学。
“证”和“照”分别是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未来,我们常说的不限国籍的国际学校,基本上都转型成为了“普通民办高中”。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以后就只有外籍子女学校了。
这些由国际学校转型而来的普高,再向教育部门申请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举办国际高中。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做教育规划时非常纠结,一边萌生了让孩子转学国际教育的想法,一边又担忧大环境因素,不想完全放弃体制内。
那么,未来,“双轨制”会成为新的趋势吗?
这个问题现在也无法回答,无论政策如何变化,走国际教育路线,只是孩子成长的另一条跑道。
无论国际高中是否会新增高考班,对于选择体制外路线的学生而言并非全是一件坏事,双规并行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