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7日讯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司长马旭林今年提交了关于在城市规划中预留快递末端作业场所的提案。
近年来,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发挥。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快递业务量超千亿件,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最高日处理能力超过7亿件,年人均快件量接近80件,快递业务收入超万亿元。
马旭林在提案中指出,当前我国快件末端投递仍存在三个问题。
末端投递难。快递业务量增速远超从业人员数量增速,使得末端投递“人少件多”的压力愈加突出。尤其是在“618”“双十一”等大型电商促销活动期间,激增的快件量和短期大量末端用工缺口之间的矛盾,极易出现派送时效延长、快件积压滞留等问题,引发舆论关注,降低用户寄递服务体验。
场地设置难。稳定的场地是末端网点能够正常实施分拣、投递作业的基础。然而现实中,快递企业出于成本、覆盖范围、作业便利程度的考虑,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末端作业场地。尤其是在快递末端投递需求大的一些城市,实体商铺的昂贵租金往往远超快递企业承受能力,加之各类整改整治等政策管制迫使网点搬迁导致的客户流失、延误罚款等都极大地拉高了经营成本,快递网点“安家难”问题异常严峻。
服务提质难。快递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已然成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刚需。然而,快递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地区与快递行业的发展规模、服务能力、社会责任不相匹配。当前,快递末端场所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的少之又少,由此产生的路边分拣、末端投递“摆地摊”、投递服务不及时等已经成为制约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马旭林表示,目前从全国整体看,快递行业基础设施在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仍显不足。
对此他建议,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快递公共属性的研究,指导各地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在国土空间利用、城市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等各项规划政策中合理安排快递场所、便民服务网点等末端基础设施,明确规定:在新建住宅小区、商业楼宇、高等院校等单位时,应当同步规划设置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及建设场地;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时,也应当对小区内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给予场地等支持,与改造项目有效对接,同步推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