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在面对孩子入园的问题时,很多适龄宝妈开始焦虑起来。
不知道宝宝到底几岁入园是“最佳时间”。
邻居静静自打娃出生后,就是自己一手带大的。
虽然闺女下半年还不到3岁,她就打算先送上幼儿园,如此一来,自己就“解放”了,可以有大块时间干点想做的事。
宝妈小青一直是孩子姥姥帮着带,她想着孩子能晚点入园就让晚点去,最好是三岁半或者四岁。
去的太早,怕自己娃在幼儿园被别人欺负,不敢吭声。
到底让孩子几岁上幼儿园?不同家长,会根据自家情况有不同的考量。
但是,基本上“让孩子3岁上幼儿园”,是很多父母会达成的一种共识。
就连幼儿园机构也是这样设置的。
公立幼儿园要年满3岁才可以入园上学,这是个年龄门槛限制。
私立幼儿园,基本上也是3岁进入小班,有的设置的有小小班,可以接纳三岁以下的宝宝入园学习。
一位有着16年丰富经验的园长妈妈说:
其实,对于孩子“最佳入园”时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3岁或者4岁,而是要因人而异,看宝宝是否具备了这三大能力因素。
① 是否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
很多孩子入园前,还是爷爷奶奶追着喂饭,或者看着电视吃饭,根本不会自己拿着勺子吃饭。
也有很多宝宝,纸尿裤戒的晚,有的甚至穿着“尿不湿”去上学。
宝宝没有自理的生活能力,给自己和老师带来不便,也会产生抵抗心理。
记得大宝当时是3岁入园的,因为他玩心大,幼儿园老师没及时提醒他上厕所,经常是尿裤子或者拉在裤子上。
幸好当时的生活老师人不错,及时给他换上备用的裤子,还把脏了的衣物简单处理下,让我们放学拿回家。
其实,这种情况也就持续一学期,第二学期他每天都可以保持裤子干爽不用更换。
这也是很多宝妈的领悟:送给男孩的礼物,就是让他晚一年入园。
② 是否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语言表达是社交的主要实现载体。
只有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表述清晰,才能准确的向老师表达情感和需求,也能和小朋友玩在一起。
有些孩子说话晚,性格内向,早早的送到幼儿园,遇到身体不适或者口渴、上厕所或者被欺负等情况,不能及时告诉老师,回家告诉家长。
孩子的情绪会受到很大阻碍,对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
③ 是否能适应陌生环境、融入集体生活
有些宝宝是“慢热”型的,比较排斥进入陌生环境,和不熟的人打交道。
这时候入园,对孩子身心也是一种伤害,面对未知的人和事,内心会很恐惧、抗拒。
有的孩子却能够快速融入新环境,和小朋友达成一片。
这时候,年龄就不是简单的划分标准。
而是看孩子情绪管控能力如何,可不可以简单的处理一些矛盾和争端,会不会及时向老师请求帮忙;
听得懂老师的指令,会一些礼貌用语,不乱跑、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课堂游戏和任务。
看看孩子自身免疫力强弱,季节更替、气温变化大对一些敏感体质的孩子很不友好,孩子一上幼儿园就会经常生病,一来二去的请假,也会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一波三折。
其实不管是孩子两岁多,二胎宝妈没有精力照顾大的,急着送去幼儿园;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让孩子晚一年入园。
宝宝上幼儿园前,父母家长一定要针对上面提到的三大能力要求,及时帮助孩子做好一些必要准备,好让孩子能够顺利入园,帮助孩子欢欢喜喜踏入“社会”第一步。
① 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心理准备
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期待。
大宝上幼儿园前半年,我专门为他挑选了一些针对幼儿园生活的绘本,每天给他“灌输”观念:幼儿园多多好,里面有小朋友一起玩,有好吃的一起吃,有老师带着一起做游戏……
还带着他到即将要去的幼儿园门口去看看、玩玩。
大宝对幼儿园生活好向往。入园的时候,高高兴兴的背着小书包就进了教室,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分离焦虑。
尽管一天、一个星期下来,问他上幼儿园的感受,他发现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但是至少不排斥。
半个月后,他就完全熟悉了幼儿园的班级生活,白天一起吃一起住、三餐两点,天天 也挺高兴。
② 引导做好孩子情绪管理
另外,情商高的宝宝,走到哪里都“吃香”,尤其是上幼儿园和小学,老师更喜欢乖巧懂事、会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
2—6岁的宝宝,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但是作为一个小小“社会人”也不得不应对外面的人和事。
有些孩子,遇到问题,用哭闹解决,在家里还好,家里人都让着。
上幼儿园后,再动不动发脾气、和小伙伴抢东西、哭闹,很容易被老师批评,小小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处理解决情绪的方式,其实就是让她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无形中提高娃的情商,锻炼好性格。
③ 做好儿童“反霸凌”心理建设
和一位从事幼教的朋友聊天,她说:其实幼儿园里,也是小小社会,存在“恃强凌弱“的现象,就是那种霸道孩子欺负弱小孩子的情况很常见,在很多老师、家长看不到的地方。
有些孩子太胆小,不敢声张,也不愿意跟家长老师说,就默默承受。
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变得越发怯弱自卑,为以后成长留下阴影。
作为家长,我们能保护孩子一时,却无法保护他一世,很多时候,只能靠孩子自己懂得如何正确“防御”。
家长能做的,就是教会孩子认识霸凌,变成“不好惹“体质,站出来,为自己”伸张正义“,勇敢的说“不”。
由育儿心理机构推荐、资深幼教专家编写的《儿童反霸凌自我保护》教育绘本,还原生活中可能处处存在的霸凌场景,用孩子们听得懂、能够理解的简单语言,模拟演练、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反击。
家长要及时给孩子灌输“反霸凌”意识,让他知道:
被人“欺负”不止是“被打”这么简单,被孤立、被言语辱骂、被冤枉、被排挤、被起外号、被恐吓等等,其实都属于“恶意伤害”的范围,需要及时告知老师或者家长,找外援协助。
帮助孩子提前预防、建立自信,让孩子能够辨别霸凌、远离霸凌,变得懂得保护自己、强大起来。
本期话题:孩子上幼儿园前,你为娃做了哪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