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肠道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肠期健康,防控常在”。设立节日旨在提升公众的肠道健康意识,并重视和了解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对儿童的全身健康都非常重要。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不仅负责消化食物,还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和整体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健康的肠道可以帮助人体摄取足够的营养,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并有助于预防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例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和肠道感染等。
那么该如何保护儿童的肠道健康呢?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当前的儿童肠道问题现状并不容乐观。《中国婴幼儿肠道健康白皮书》揭示,84.2%的妈妈表示自家宝宝遇到过肠道问题,其中近30%的宝宝经常遭受肠道问题困扰。
一系列已发表的大样本调查研究也印证了儿童肠道问题在现实中的广泛存在。相关数据显示,超38%的儿童被肠道问题袭扰。
①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消化不良与小孩的生理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孩子肠道黏膜还比较稚嫩,肠道肌层的发育也不完善,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因此会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表现:孩子出现食欲减退、大便恶臭、有口气、腹痛腹胀、有肠鸣音等情况。
②便秘
儿童便秘的问题不少见,原因也多种多样,但90%-95%是功能性的。研究显示,慢性功能性便秘儿童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
表现:孩子的排便次数变少,表现出不适、烦躁、费力,大便带血丝等情况。
③腹泻
大部分儿童腹泻都是感染性腹泻,由于消化系统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入,这类儿童大部分都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
表现:孩子的大便次数明显变多,且大便的质地比平常松散且富含水分。
①吃得油腻
长期吃大量高脂肪、油炸食物,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得肠道负担过重,无法完全分解脂肪,这样就会导致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损。如果肠道菌群紊乱,会引起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另外,常吃高脂肪、油炸食物会刺激消化道收缩,减慢胃的排空、加重便秘,也可能加速肠胃蠕动,导致腹泻。
②滥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喜欢胡乱给孩子用抗生素,孩子一出现生病的迹象,家长就给孩子吃抗生素。但是抗生素乱用会给肠道带来严重伤害,抗生素在杀死细菌病毒的同时也摧毁了大量肠道益生菌,严重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
如果长期服用抗生素,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不仅会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引发肠道疾。
③常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加工肉类包括香肠、培根、火腿、牛肉干、腌牛肉,以及其他烟熏、盐渍、发酵或腌制的肉类。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于2018年发布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报告指出了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④缺乏运动
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运动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和肥胖。
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易诱发胃、结直肠炎症和肠胃肿瘤。
⑤喝水太少
孩子长期饮水量过少,不仅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吸收,还会导致肠道缺水,继而出现大便干燥、便秘等情况。
如果便秘发展为习惯性便秘之后,后期可能会有痔疮、肛裂等问题,甚至是会增加自身患大肠癌的几率。
①合理饮食
孩子的饮食一定要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少吃油腻、辛辣、腌制类食物。夏天更建议孩子清淡饮食。
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鱼、肉、鸡蛋等等,注意采用蒸或者是炖的清淡烹饪方式,更健康,还要注意到粗粮和细粮的合理搭配。此外,还要记得多喝水,保持每日的饮水量。
②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果在治疗疾病或预防感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避免用用停停,这样既不利于治疗疾病,还有可能产生耐药。
但如果不对症或没有感染,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影响肠道健康。因此,要想保护肠道健康,切忌滥用抗生素。
③加强运动
运动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显著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有益菌的数量。
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运动,比如跳绳、打球、爬山、慢跑、骑自行车等。具体需要运动多久,可以参考《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和专家建议:
1-2岁儿童:每天各类体能活动应不少于180分钟。
3-4岁儿童:体能活动时长不少于180分钟,但中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应占其中60分钟。
5岁以上儿童:每天应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至高等强度身体活动。
此外,切忌不能久坐不动,建议坐着1小时起来活动2分钟。
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春夏交替时,细菌多,疾病易发,需要谨防病从口入。孩子要保持的手部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等等。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文末给我“点赞+在看+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