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不包括教师工资在内,近日已向各地下达2023年义务教育相关转移支付资金2274亿元,比上年增加148亿元,支持各地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其中,在推动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方面,安排330亿元,同比增加30亿元。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财政支出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投入水平的高低,这对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尤为重要。伴随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的稳步增加,着力补短板,推动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正取得积极成效。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资金到位
这33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财政部称,用于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推动缓解“城市挤、农村弱”的问题,分配的增量资金主要用于中部地区。
除此之外,在保障农村学生饮食和营养改善上,财政部还安排277亿元,支持地方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每生每天5元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反映在教育发展阶段上表现尤为明显,尤其是伴随城市发展全方位提速,城乡教育差距一度处于不断扩大的态势。
为推动城乡教育差距持续缩小,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成为迫切任务。其中,确保资金保障一直是影响均衡发展的“风向标”。
“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是教育投入的主体部分,其投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切实用好义务教育投入,其中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是弥补欠账的关键所在。
“实现国民素质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经济必须反哺教育,而随着一系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到人的目标正在实现。”吴遵民认为,优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提高教育均衡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佘宇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统筹、提高教育经费保障的政府层级的同时,要完善教育公平保障机制,巩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近年来,国家层面在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不遗余力。据财政部介绍,受益于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提高,安排1560亿元,同比增加115亿元。其中,全国约1.59亿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约24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活补助,约14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
发挥资金引导作用 助力乡村教育队伍建设
乡村教育历来是我国公认的教育短板。近年来,随着教育经费向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取得诸如校舍环境提升、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改善等一些成效。然而,利用好激励机制持续建设和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水平仍被认为是直接影响补齐教育短板的关键性因素。
教育强基须先强师。吴遵民认为,做好基础教育工作,老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须久久为功。
佘宇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资源的均衡,而教师资源能否均衡的重点取决于能否实现教师流动。他建议,积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应在认清当前建立教师流动制度面临主要障碍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充分考虑教师个体及学校、主管部门等机构利益对教师流动的影响,从激励与约束两方面入手,对相关制度障碍进行针对性改革。
“采取鼓励举措吸引优秀教师任教农村,对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水平至关重要,这背后,是一项项包括配齐农村薄弱学校合格教师,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进修等具体工作。”吴遵民认为,受益于包括“特岗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利好农村基础义务教育发展政策的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对农村地区公立学校的经费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教育事业。以始于2006年的“特岗计划”为例,该计划就是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根据财政部有关安排,今年还安排107亿元,继续支持地方实施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三区”人才计划等政策,引导支持农村学校多渠道补充优秀师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时报访谈丨李建伟:从五方面应对内生性人口收缩
●解读丨养老金上调3.8% 三种调整策略相结合更显公平
●地产周刊丨成渝楼市被认为是“大盘股” 发展潜力可期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