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葛福安团队
独家授权语文阅刊发布
2023年深圳高三二模高分作文点评(三)优秀范文16-20
2023年深圳高三二模高分作文点评(四)
深圳市教科院 葛福安 2023-05-10
目 录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编号:21号 考生号:0305290054 得分:55
遵定理寻良“法”,凭定法探真“理”
(标题即观点,准确把握住“理”与“法”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辨证关系。形式上采用对称句,“理”“法”对举,又巧妙反复,有一种回环之美。)
①面对内忧多患的时代,思想家王夫之敲响了“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删掉句号)的警世钟,希望统治者从“天朝上国”梦中醒,(。)(此处应该是逗号。)最终无奈地见证国门被殖民者炸开。而今,这句名言仍旧闪烁着实用的光辉。私以为,躬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躬逢大变局”,搭配不贴切,一般为“躬逢盛事”、“躬逢其盛”),唯有遵守不同环境下的定理为我们举旗定向,才能让闪耀着智慧光辉的正确方法为我们指路引航。(作者在此段中用“内忧多患的时代”、“敲响警世钟”、“天朝上国”、“见证国门被殖民者炸开”等词来形容王夫之所处的时代,不是特别恰当。但作者对题意的理解非常准确,“唯有……才能……”句,紧扣两个核心词,鲜明地摆出论点。)
②依定理遵规律,向下探寻,只有遵理才可以找到良“法”。(分论点一,阐述了依遵定理规律对于找到良“法”的重要性。)
③前人的苦难告诉我们规律的强大,逆势而为最终只能舟毁人亡、淹没江河。盛极一时的诺基亚手机面对智能手机方兴未艾的现象视而不见,反而一意孤行,最终败倒在智能化时代浪潮下;(反面例子)与其相反,中国高铁在面对起步晚、条件差等诸多问题下,寻找到“借鉴学习再超越”的发展快车道,在短时间内迅速完善设备设施”,超越日本等原高铁强国,在引领亚洲上跑出“加速度”。(正面例子)前有车则后有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数青年带着新时代中国的奋斗精神,秉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为民族复兴的伟大蓝图不断增辉,无数人与集体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找到了奋斗方法,咬牙立根于破石之中,建设而今之中华。(用诺基亚手机的反面例子与中国高铁的正面例子来论证分论点一。事例典型,分析扣住“良法”,“遵理”体现不够。)
④前人的实践是后人的引路牌,我们研究前人的脚印,就有可能找到最快的路线,登高而眺,见发展的内在规律。(本段语序稍微改动一下会更好:前人的实践是后人的引路牌,我们研究前人的脚印,见发展的内在(规律),就有可能找到最快的路线,登高而眺。由研究前人的实践获得发展的规律,再找到最快的路线,为第一个分论点的论证作结,单独成段,更为突出。但此段没有提及关键词“定理”、“规律”,语意不够明确。)
⑤结定法探定理,向上追溯,只有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可以探寻真“理”。(分论点二,阐述不断总结定法探寻真理的重要性。“向上追溯”与上文分论点一的“向下探寻”相勾连,使得文章前后对照,结构严密。)
⑥一百年前,红船上的会议探究了三座大山与前人心血让革命焕然一新;七十年前,“进京赶考”与“窑洞对”指明了总结的真谛,力图跳出“历史周期率”;现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受褒扬,二十代表会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chatGPT的出现令人深思,欧洲战局不见息端。回溯前人的路,是我们能够找到时代定理的重要抓手,盲目抛弃道路,便宛若无头苍蝇只能迷失在迷局中。不廓清定理、总结时局、摸索方法便只能消失在历史车轮之下。(按时间顺序,从一百年前列举到当代,一口气列举了6个例子,看得出考生平常很重视素材积累,叙述语言简明扼要。分析上若能扣住“总结方法”和“探寻真理”,就更好了。)
⑦遵循定理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廓清不同时间下的不同条件,在不同条件下把握不同的规律。定理不变是永远为更好的发展举旗定向,但会随事物发展而有所变化;总结定法不是循规蹈矩,更不是精致包装的经验主义,在而今变局时代,总结定法是开拓创新的必然准备,也是发掘规律的唯一路径。我们应反对盲目从众的大众心理,应树立辨证思维,通过优秀的方法认识转变的定理,认识规律的转变亦有所道理,家国在把握定理中安康富强,青年亦在其中自立自强,从“躺平”的思潮中站起来,从自嘲的压力中走出来。只有守住向上的发掘动力、发扬向下的实践能力,才可能在时代中大有可为。(此段是非常出彩的升华段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了两个关键核心词之间的辨证关系。考生一方面强调我们需要遵循定理,不遵循理而自行其是,法易成失去方向不切实际的瞎指挥。另一方面创新性提出要总结定法,但一定不是“循规蹈矩”和“精致包装的经验主义”,而是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为“开拓创新的必然准备”。)
⑧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应对变化的挑战。如果我们只追求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失去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寻找灵活的方法和策略。(此段接上一个段落的后一部分,继续将道理与时代、青年挂钩,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⑨前人皆尽越,我辈复登临,当代青年应借如今江水激荡之势,凫舟沧海,手摘日月,以雉(雏)凤之音,清荡现今人间!(结尾以诗句引出,又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给青年发出激情昂扬的倡议,收结全文,颇有气势。)
【点评】
本文考场评分55分,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主要有以下优点:
另外,本文有两个现在学生容易犯的通病,需要引起我们的警醒:
错用标点,规范用法缺失。第①段中,“面对内忧多患的时代,思想家王夫之敲响了“‘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警世钟”,引号里的句号要删掉,因为这里是间接引用,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此处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此类优秀学生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都有欠缺,可见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标点符号的指导和训练。
(深圳技术大学附中 邓怀涛)
编号:22号 学生号:0304103494 得分:55.5
保定理,变万法
(拟题:“保定理,变万法”两个动宾短语,简洁工整,表现出语言的整饬美;能扣原材料核心词“理”与“法”,彰显文章观点;一“保”一“变”,透视出“理”与“法”的辩证关系;“保定理”改为“守定理”,动宾才能搭配得当。)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只有坚守不变的原理、规律,用因时、势而变的方法、策略,才能应对时代的考卷。(a.标点:“因时、势”改为“因时因势”;b.“应对”改为“答好”)吾侪新青年,当以不变之理、万变之法立于时代风口浪尖上。
(首段开篇复述王夫之名言后,应扣核心词“定理”与“定法”两个概念,准确阐述其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才能与下句“只有……才能……”对接,以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
以定理为本,窥本质,察关键,应对多变时势。原理和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原则,它们可以在多个时代周期中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指引人们明辨方向。君可见(改“见”为“知”),古有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之刚强勇健,“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a.修改语句:把“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之刚强勇健”修改成“自苦不休,刚强勇健”;b.“利天下为之”后,可续一句“以成后人敬仰的伟大的兼爱精神”)君可闻,今有谷文昌喊出”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将我埋掉”的胆魄,(“胆魄,”后续上一句“风雨无阻,鏖战飞沙,”)终成漫山“木麻黄”的赫赫战功。他们以同一种坚持,同一种躬身破局的精神,让这份坚持的思想跨越时代,造福天下。从春秋战国到新中国,定理之哲思,定理之睿智依然生机勃勃。(修改语句:把“从春秋战国到新中国,定理之哲思,定理之睿智依然生机勃勃”修改成“从古到今,闪耀着智慧和哲理光辉的定理”)它(依然)是无数伟(删去“无数伟”)人(们)行动的准则,却又隐于暗处,鼓励人们不被其约束,用各自的方式来反映定理。(删去“却又隐于暗处,鼓励人们不被其约束,用各自的方式来反映定理。”)由是观之,定理应为本(改句:“应以定理为本”),匡正(我们)出发(的)道路。
(第二段,以“以定理为本,窥本质,察关键,应对多变时势”为分论点,列举墨子“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谷文昌“讲坚持、奉献精神”两例,但都与核心概念“定理”无关,反映学生写作时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正确、不深入。)
以万法为招,推陈出新,以应无(错别字“无”当改成“对”)万变之局。方法、策略皆随时间、地点、条件的转变而改变。如只以定法应对,那便无异于刻舟求剑中那不知变通的人了,不仅(删去“不仅”)付出了努力,还(是)一无所获。(运用假设论证,增强了“以万法之招”破“万变之局”的论证力量)新时代,从计划生育到放开三孩,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这不仅仅是变化的名词(修改:把“变化的名词”改成“名词的变化”),而是对社会情况的深刻把握(。)(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正是因为洞见了形势的变化,所以才有相关政策的出台,配套措施的应声落地。定法,意味着死板,脱离实践。(针对材料句,结合观点剖析,揭示出了观点的深刻内涵)这样的(删去“这样的”指代性词语,使下句的表述更准确)思维定式于社会而言是有相当大的危害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定式,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事件至今触目惊心(。)由是观之,以万变之法开新局方为正道。
(第三段论述较为成功。体现了议论文中观点句+阐述句+材料句+剖析句+结论句主体段的基本建构特征,使论证内容饱满,论证力量强大。)
揆诸当下,许多同学和家长依然信奉量变即是质变,希望于题海战术和课外辅导班可以对学习有显著提升(加“这一不变的信念”),事实上,他们应该做的是审视自身,弄清”错在何处”和为何出错,(加上: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思路和做法,以“万法”来应对学习中的“万变”,我们才有可能让自己成为理想的“学习翘楚”!)
(第四段,针对现实错误做法时,回答“怎么办”的论述,残缺不完整,括号内为补充的文字。)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辈青年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桢干(挺拔)之姿(,)闪耀星斗之明(修改:把“闪耀星斗”改为“星斗闪耀”)(,)傲然挺立(删去“傲然挺立”,求得三个短语并列,语气贯通)以自身气象万千(修改:把“以自身气象万千”改为“自身万千气象”)回应时代波澜壮阔(修改:把“回应时代波澜壮阔”改成“赴身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以求句意上下畅通)。
(结尾的呼告,“身处”“吾辈”这词句,体现了文章合为时,合为人而写作的载道性,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一立足点使主旨的绾结背离了写作的中心词,也背离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似有套作之嫌,叫人惋惜!)
【点评】
一、文章闪光点:
材料中船山先生关于“有定理”“无定法”这一思想,在文题中,由一“保(守)”一“变”的表述中,得到了辩证的体现,显示了笔者一定的审题立意的功力。
复述材料入篇,推出中心论点;然后从“理”与“法”两翼展开论证;再联结现实,在文尾以两个比喻,做出了生动形象的有力的呼告。
以第三段为例,体现了笔者有一定的议论文写作素养。
二、文章的期待处:
考场作文急就章,反映出学生应急状态下的写作水平。文章一时好,背后十年功。要更强化基础能力,增强辩证意识,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深圳市富源学校 唐梅艳)
编号:23号 考生号:0304101005 得分:55
须遵循定理,勿拘泥定法
(标题紧扣核心概念,采用对偶修辞阐明二者关系,清晰地表明观点)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之言字字珠玑,于百年后之今日,(时间概述不准确)仍值得我辈青年深度思考挖掘。(首段概括材料,明确回应“结合材料”的写作任务,但遗憾的是考生没有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观点。)
何谓“定理”?其乃科学现象之规律,为人处事之原则,事物运行之原理。定理是航海时抛定的锚,前行时头顶的星,引领人之行动,构筑底层逻辑。(在材料基础上合理延伸阐释“定理”的内涵及意义,凸显了思维深度;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何谓“定法”?其乃以不变之方法策略处理具体多变之情境。以定法行事,是疲于思考之体现,难成大事,终不可取。(阐释“定法”的内涵及局限,观点明确)当循定理、拒定法也。(提出中心论点,呼应标题,但中心论点提出突兀,与前文衔接不够紧密。)
当遵定理,定理为一切方法奠基。(分论点一,呼应标题前部分,且强调“定理”对方法的奠基作用,具有思辨性。)寻找到、把握好事物不变的定理规律,而后以此为基寻觅方法,方可实现“执大象,天下往”之境界。(此处引用显示出作者较广的阅读面,阐释了“以定理为基础寻觅方法”的意义,值得表扬)君可见,工人院土,把握好了焊工基本原理,以此为基摸索出独门绝技,终以平凡书写不凡,解决动力车组核心问题;君可知,国家洞梁钱七虎以为祖国奉献一生不求名利之思想定理(“思想定理”这个概念有误,可以改为“原则”),隐姓埋名多少载,助力国防。(第二个论据与分论点关联性不强,没有论证定理与方法的关系。)由此观之,定理筑方法之基,不可或缺。
勿循定法,以定理为基灵活择法。(分论点二,呼应标题后部分,在分论点一基础上提出要灵活择法,逻辑严密;句式有意识地与分论点一统一,形式规整。)事物是具体的、变化的,应结合情况具体分析后灵活选用方法,切不可万事一法也。以定理为大原则,而后灵活择法之榜样不胜其数。且看,徐梦桃把握好运动之基本方法(此处把“方法”改为“原理”,更贴合本段观点“在遵循定理的基础上灵活择法”),在数次失利后调整细微方法(此处有语病,可修改为“在数次失利后改进方法”),终于31岁年龄夺得奥运金牌(此处有语病,可删掉年龄);且听,书声朗朗《朗读者》节目遵循“访谈+朗读”之定理,(“书生朗朗《朗读者》”有语病,可删除“书声朗朗”;“访谈+朗读”是节目形式,不是定理。)由第一至二至三季中采用由主题词到话题设问之不同方法,终成一季胜于一季之佳话。吾侪青年诚应以其为榜样,于定理中寻觅合适之新法,必强于用“定法”之怠于变通者。
吾侪青年应勇立时代潮头,当把握好“定理”,不拘泥于“定法”,处事灵活有原则,以己之行,助国之成。当每一个个体把握好自我人生之道德原则定理、事业基本方法定理,并于处理的每件事中以变通之心择灵活之法,(此处逗号应改为分号)当国家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战略,且不忘“两个一百年”之初心定理,遵循为人民服务之定理,中国必将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此处国家层面应添加“无定法”的论述,与前面“个体”在形式上保持一致,也回应中心论点)(此段先谈青年该怎么做,再联系现实,突显了时代价值。联系现实时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分析,不是流于形式的套话,值得表扬。)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此处引用寓意“贤才生逢盛世”,是很贴切的起兴。)吾辈青年正处抟扶遥而遨九天的展翅之际,当不忘先贤“天下有定理无定法”之告诫,遵循定理而不拘泥定法,以已之行,助国之富兴。(总结全文中心论点)
【点评】
首先,文章的立意符合题意,具有思辨性。作者紧扣核心概念,围绕中心论点“须遵循定理,勿拘泥定法”展开论证,分论点一“当遵定理,定理为一切方法奠基”,分论点二“勿循定法,以定理为基灵活择法”,都明确了理、法的关系,具有思辨性。
其次,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意识强。第一段先引材料,如能提出中心论点,则更规范;第二段概述“定理”“定法”的含义并对观点进行总体概括;接下来两个主体议论语段先谈“理”和“法”的关系,再基于二者关系谈怎么办,逻辑严密,且两个分论点段落,都是由分论点开头,接着阐释观点,再结合相关论据分析总结;倒数第二段立足时代背景,联系青年,思考“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的现实价值;最后结尾。层次清晰,结构规整。
再次,语言表达上有亮点。标题对仗工整,分论点简洁凝练,主体段中整散句结合,巧妙运用了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结尾引用诗句起兴等等,语言表达灵活流畅,有一定文采,是一篇考场佳作。
本文亦有不足之处,一是本文谈及理、法关系时,只谈到了“定理”对方法的奠基意义,之后没有论证变通方法对“定理”的意义,没有全面把握关系,如能指出并论证“无定法”能促使“定理”发展,则思辨性更强;二是文章论证不够充分,论证手法单一,主要为举例论证;分论点一第二个论据与分论点关联性不强,不过瑕不掩瑜,整体上这篇文章的论据还是贴切的;三是个别语句有语病。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陈丽诗)
编号:24 考号:0307107507 得分:55
循古道之定理 创今朝之定法
(“循”“创”两个动词,隐含两者关系,用“创今朝之定法”来表达对“无定法”的理解,准确且有新意;再就是,标题的语言形式,以对仗的形式表达观点,清晰明确,可见用心!)
古人的哲思点亮星空,与时代同行。(引入一句环境,“时代”一词,是不是预示着标题中的“今朝”一词?)正如王夫之所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即流传千古的定理永远斑驳陆离,而今朝时代的变迁却需要吾侪青年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驾驭时代之浪,我们需要循古道之定理,创今朝之定法。(从引用材料,到简析材料,再到出观点,这个过程,重要的推动力量是逻辑,这里更多的是“创今朝之定法”,而“循古道之定理”似乎被忽略。)
循定理,创定法,体现了守正与创新,变与不夜,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立性的对立统一。(从标题出发阐释定理与定法的关系)定理不变,是因为它凝聚着古人千百年来的深远哲思,是历经淘沙大浪而稳扎于河床的金玉;定法无不变,是因为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时代的快速收展与波谲云诡需要我们如水一般善利万物,因事制道。(这一段的阐释功夫,作者全力就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展开进行,丝毫不去求助于例证之类的方法,而且融理证与喻证于一体,说理分析的能力在第二段就显示出来,给评卷老师以高分判断,这一点值得学习!)
汲古道之精华,思定理之用途。天下定理,通过吾辈青年的深刻思考,定能于时代之下熠熠生辉。君可见孔子之主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指导我们要崇尚有贤能的人,同时以“不贤者”为镜反思自我;君可见欧阳修怒吼“国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应为王羲之),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热爱生命……吾辈青年,当驰骋于浩繁卷帙,饱览古人之定理,思索现实之意义,方能更好用知识武装自己,循古人之理行稳,走人间正道致远。(把定理放在今朝,是从上一个分论点中推进而得,这两段见出思维的推进。当然,这一段的写法较为常规,更多的是引用论证,但是,在每个引用分析的过程中,都能从古到今,段落落脚于今朝青年的“循古之定理,创今朝定法”的核心之中,可以说,段落不断拓展,但写作核心仍紧紧咬定,文章的思路体现了逻辑的同一律,也自然体现“结合材料”的要求,并结合时代,启发当今现实意义,扣住了材料中的“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这一句话而写。这也是值得学习之处。)
弘扬开创之精神,谋定法之妙用。定法的产生,(应为方法,对核心概念理解不清晰)更需吾辈青年具备创造性思维,对症下药,随机应变,方能拥万全之策,令人耳目一新。正如邓小平深刻分析中国与世界局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为中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又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毅然迈入电子市场,抓住时代机遇,且用自己独创的“浆糊哲学”吸引人才,终令华为举世瞩目。吾辈青年,也当具慧眼,善析时局,勇于开创属于自己的定法,方能针对性解决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有“我们”的责任意识,对应任务中“你的感悟与思考”)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定理与定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然,这个分论点表述有问题,应该是守定法和创新法缺一不可)(前两段思路清晰,写出题目之“应该写”,那么,文章的第4段,应该如何写呢,即“转”段如何“转”呢? 这里写“缺一不可”,显然有AB—A+B的思维进阶的框架。)定理缺乏定法的修饰,便成了一种生搬硬套,墨守成规;定法缺乏定理的支撑,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用反面论证)根固而木长,源浚而流远。(采用比喻论证,进一步论述两者关系)鸟瞰当下(“鸟瞰”用词不当),俄乌战争,“北溪”冲突,芬兰加入北约,若我们不能以古道之定理为基,以今朝之势开创定法,又何以实现共同繁荣,稳立时代潮头?(结合时事热点,运用反问句再次回扣观点,增强说服力)(全文至此,对于“创今朝定法”还没有写足写到位。这是遗憾之处)
定法为友,定理为师(比喻不恰当),走在生命的两旁。春和景明的时代里,当借定法之桨乘风破浪,观览沿途定理的山色湖光。(收束全文,不过,又回至“定法”为何,“定理”为何,没有回应标题上的“创今朝之定法”这个令人期待的写作层次,毕竟,这个层次,才是超越一般道理而关联当下,体现写作价值的点。)
【点评】
本篇文章有以下优点:第一,时代针对性。全篇多处与时代相结合论述观点,时代意识强,符合材料中的任务要求,达到了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效果。第二,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整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引材料亮观点,简洁明了,中间段落论述“定理”“定法”以及两者关系,最后做总结,环环相扣,逻辑关系清晰。第三,论证方法多样。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第四,素材多元。素材有古有今,同时能结合时事热点。
然而此篇作文也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核心概念理解不准确,全文都在阐述“定法”,可王夫之的名言告诉我们“无定法”,即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第二,语言不够严谨,有待推敲,如文章中的“鸟瞰”;又如“定法为友,定理为师”这里比喻不恰当。第三,知识性错误,将“国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作者王羲之错写成欧阳修。
当然,文章最大的值得改进处,还在于“创今朝之定法”的简单化处理,或者说把标题的这一半淹没于论证之中。首先,这“半个标题”中有一个新的说法,“今朝之定法”,那么,读者一定期待作者谈清晰“今朝的定法”是什么?如何界定?毕竟,原题中的表述是“无定法”,从“无”到“有”到“创”,这恰恰是文章写作的巨大的思维空间,也是文章体现思维与思辨的地方。因为,既然你有了“循古道之定理 创今朝之定法”这样一个思考的终点,那么,就要以终为始,把这的思考的过程展现出来,这才能形成文章的逻辑自洽性,才能完成写作。
(点评人:深圳外国语学校博雅高中 姚慧)
(补充点评:深圳市教科院 葛福安)
编号:25 考生号:0307107457 得分:55
寻发展规律,通解决之策
(以回目式标题表达出中心观点——探索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观点清晰,值得赞扬。但未能把材料中“定理”与“定法”的核心意思表达准确)
“天下有定理和无定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如是说。世上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寻,而这需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规律,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我们的目标,促进发展。(首段引用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引材料后缺少对材料的分析概括,略显生硬)
“定理”是不变的原理和规律。(对“定理”概念进行阐释,强调规律的永恒与不变性)在我们做事的过程是不能违背规律的,否则结果将会不尽人意,要遵循规律首先要做的是积极探寻规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跳出了以往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看到了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发展规律,并结合自身国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向伟大复兴一步步迈进。(举例论证,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角度出发,有历史思考意义)又如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我们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再去办事,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引用论证,引用语录,从生态保护角度来谈,思考面广)。如此,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规律的重要性,从而才能寻找到解决方法。(由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强化规律重要的观点)
“定法”是不变的方法、策略。“无定法”说明没有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规律而有所作为。(对“定法”概念进行阐释,进而强调“无定法”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可见其努力,但其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可忽视,根据调查每个地区的情况,从而根据实际,作出相应的方案,做到精准扶贫,推动了社会发展,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我们学习中,这对我们也有所启示,就像不同的题目有着不同的方法,我们要学会灵活变通,更好地帮助解决困难。(由脱贫攻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启示做题灵活变通,有思考深度)
寻找规律是提出方法的条件与基础,我们所提出的方法与策略离不开规律。(将“规律”与“方法”的关系点明,提出方法离不开规律的观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任务,保护者需找寻自然的规律才能给予保护,而根据规律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与现代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吸引大众、呼吁大众保护文化并传承文化,使人们感觉文化魅力的同时又能发展文化。(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强调根据自然规律出台相应保护政策,体现出当代青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作为当代新时代青年,面对波谲云诡的局势与瞬息变化的时代,我们既要积极探索事物的规律,又要有所作为,用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发展自我,发展社会。(结合新时代青年进行升华,立足于“我们”立场思考)
【点评】
第一要赞赏的是本文论据涉及面广。囊括政治、历史、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此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并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第二值得肯定的是启示思考意识强。文中三个分论点先从阐释“定理”“定法”的含义、“定理”与“定法”的关系角度出发,每一段举例论证后都联系到我们应如何做,文中的启示意义从论据出发,小到个人做题,大到文化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个人到社会乃至国家,将“合为时、合为事”的写作价值观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彰显写作者的思维深度与表达能力。
然而文章不足有三处。第一,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材料的核心概念是“定理”与“定法”,标题“寻发展规律,通解决之策”并未涵盖这二者核心概念。“定理”强调的是规律的不变性与永恒性,但文中第一个分论段阐释了“定理”的含义后,却着重在谈规律的重要性,论述存在理解偏差。第二,逻辑还不够清晰。开篇引材料后立即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分析材料的语句,由材料直接到观点,缺少逻辑性。第三,存在一些语病。如“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同”语句后缺少“生存”或“相处”等谓语动词。
(深圳外国语学校博雅高中 李美琴)
附:深二模标杆作文细评
深二模1号标杆作文 得分:60
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
(“循”“探”两词,明确“定理”“定法”两者的关系,一为方向性指引,一是实践性摸索;“光”“道”与“定理”“新法”形成本喻关系,省略的主语可以理解为“时代青年”,标题的语意清晰,明确。此题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定理”是从作文题里“拿来”,“新法”则是自“无定法”变化新造而来。)
①王夫之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即天下有不变的原理却没有不变的方法,其对理和法的认识于当今世界仍富极大启示之意。我认为:我辈当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开头段,一句引,一句结,中间一句为过渡。其过渡的话题界定,对写作较有启发:“其对理和法的认识”为写作范围的界定,“理和法”也明确了关系;“于当今世界”呼应“天下”,即“当今之天下”;“富极大启示之意”,界定写作方向。总的看,这一句话,决定了文章写作的清晰走向。)
②理,即原理与规律;法,即方法与策略。定理是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吾等头上熠熠之星光,给予我们普适原理的指导。新法是吾侪青年需积极探索之道,于新时代开辟新路径,致力于民族复兴之春潮。法同理相辅相成,在辩证统一中焕发强大的力量。
(一段4句话,分三层次。第1句为第一层,引;第2句、第3句为第二层,析“定理”“新法”的内涵;第4句为结句,法理融合,产生力量。这一段为全文逻辑的起点,下文以此为基础而展开。)
③定理为新法提供遵循,使新法在正确方向上突破。(分论点一)若无定理之指引,再多为新法致力的新生力量终为绳头小卒,晕头转向,难成大事。只有将探新法的力量用于定理之上,方可借风而动,行践履之。(不言“定理”这有无,而言“定理”之作用,这里也算是隐去了推理的大前提: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故而要在定理之下创新法。)中国航天“天问”问天,“羲和”逐梦,“嫦娥”探月,“北斗”翱翔,无数的突破皆在几十载积累的精确数字、天体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取得的;袁隆平挖掘水稻生长周期和杂交规律,继而破新法,“喜看稻菽千重浪”。(举两例而论之,一在天,一在地,也颇有意思,而且用语讲究,且切合“定理”“新法”的语境)因而,定理为新法奠定基础,提供遵循。我们当循定理之光,在原有规律的指导下探新法之道。(结句,两层,一层是知,一层是行。)
④新法是在探索和追寻定理,使定理得以继承发展。(分论点二,指向新法对定理的继承发展之功。这里可能会留有逻辑缝隙:定理还会发展吗?发展的定理还叫定理吗?看作者有无涉及)世界万物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倘若固守陈旧方法,“守前所为而已”,则将难以发展新理,(此处出现了一个新词“新理”,应该是相对于“定理”而出,具有与“新法”的对等功能,而且建立了“新法”与“新理”之间的关系)泯灭于浩浩汤汤的世界浪潮。只有开辟新方法新策略才能促进发展,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君可见钱七虎探寻国防工程建设原理,开辟防空洞新法;君可见李佳琦开电商直播之路,把握市场取向原理;君可见中国借“一带一路”之议,发展世界共发展之理……(三个例证,均是“新法”促进“新理”,且不说其间事理关系如何,单从例证阐释的角度看,作者的思维路径是相当清晰的)静言思之,新法发展探求真理,我们当探新法以循定理。(结句。这里的“循定理”,似乎没有照应本段出现的“新理”,也有可能是“定理”之发展,太过复杂,作者没有时间论及,因而这里的思维缺少豁然之感。)
⑤于此,我们当把握和遵循规律,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分论点三)“前人之路可循,我辈之路创新”,在当今波诡云谲之大变局,要循定理探新道。揆诸当下,不少青年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某大国逆世界规律实行贸易战,此皆不利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揆诸当下”两方面,一中一外,也见出视野格局)只有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方可互利共赢,铸就美丽中国。(结句。定理与新法,光与道,共赢的期待,当然,最后,如果照应前面中外例证,也应该是“美丽中国”“大同世界”。)
⑥上有定理为我们指引方向,下有时代之春风给予我们探求新路的力量。我坚信,华夏之红旗必定于世界之巅迎风飘扬,中国之巨龙必定盘旋于青山之上。(结尾段2句,一句为总结全文,一句是高昂的国运发展。这也算是文章观点“我辈当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的行为结果吧。)
【评分】20+20+20=60
【点评】
本文评定等级为一类(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一号文(最优标杆卷)应该是写出这道作文题接近理想中的样子。这道作文题,古之名言在先,定理与定法,一有一无;今之“深思”在后,从古而今——此题可谓“简约而不繁复”。虽则简约,却是写作的关键指向。王夫之“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为定题意之内核,确定意义,并于思辨中而显现作者思维深度与逻辑力量;“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起写作引导之功,关联当下,以“合为时、合为事”的写作价值观而显现思维之上的家国情怀与天下视野——正是这两处,才是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也在这两处,显示出写作者的思维品质与表达功力。
以下分而析之,以示优秀标杆作文引领价值。
一、对题意之“核心”内容的充分释能。
主要体现为3点。
二、写作“合为时、合为事”价值体现。
“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两句话体现了写作对时间(今天)、写作主体(人们、你)的规定性,也正好切合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中“天下(或‘天下人’)”的定位。文章在论述定理与定法逻辑关系中,紧扣正反两面现实素材加以析证:中国航天发展的道理与现实,袁隆平探究水稻杂交的定理以及对定法的突破,“君可见”引出钱七虎、李佳琦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反面析证方面则引述了中国某些青年的无所作为以及某大国的逆世界发展之定理的贸易战等,这无疑让写作在析证的同时,也关联到现实生活,以显示写作者对现实的关切深度。同时,“我们”“我辈”“吾侪”等写作思考主体的频繁出现,让析理与文章的青年立场融合,文中有时,文中有事,文中有我,主动体现“立德树人”这一高考的考查最大选项。
三、思辨力及语言表达力对论证分析效果的增强。
王夫之这句“天下”名言本身就自带思辨性,因而,对“定理”与“定法”关系的思辨,也是写作的思维必选项。本文的表现这种思辨力时,运用了丰富而复杂的复句句群,这一优势,以③④两段表现最为突出。“若无”“只有……方可”“继而”“因而”“倘若……则”“只有……才”……复句或复句群在思维表达上起到强化的功能,是写作者思辨力量的外化。论述文的力道,还体现于语言的表达力上。比如论点句或分论点的简捷,以短句为主;分析论证性语言的充分性,如举例“中国航天”的那一处,以整句为主,“君可见”三处,则整散结合;鼓动性语句,如文章结尾,以比喻性、形象性语言为主。诸如此类,皆对文章的表达力增色甚多。
当然,“君可见”“揆诸当下”之类的说法,也可能会因近几年(尤其是近段时间)在考场作文中的高“出镜率”,可能给人带来“不适感”,这可以“换而言之”。毕竟,联系现实、关联当下是写作的不变“定理”,但如何表达,则是“无定法”,可以有所创新。正如理学大师周敦颐言“文所以载道也”,此为天下写作“有定理”;一代文宗韩愈言“陈言务去”,则为天下写作表达“无定法”。在考场写作上,岂不也是“有定理而无定法”?
(点评:深圳市教科院 葛福安)
深二模2号标杆作文 得分:57
遵循“定理”,灵活用“法”
古有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此言确之。定理,是为基本原理,以不变应万变;定法,是为固定的方法。不守定理是为逆流,守定法是为固步自封。(一语而定)因此,吾侪青年应谨明遵循“定理”,抛弃“定法”,灵活变“法”,方能助力人生的大有为。明理之定,知法之变是为重中之基。(这句好像是观点句,可以,前面的“因此”的“吾侪”更像观点句,其实这句话可放到“因此”前,作阐释句)
理是法的基础,法是理的实践,不守定理不可,固守定法亦不可。唯有守理变法,方能大有可为。(这一段是纯粹的说理句,给人感觉又把文章的核心观点又说了一次)
定理是一切的根本之基,不可变,为“法”的实践奠定基础,不守定理则是逆流倒施。(分论点一)定理作为基本的原理、规律,在方方面面均已定下基架,在定理的地基上筑楼,方得高楼大厦。反之则是摇摇欲坠,定理之重要性不言而喻。(阐释句)在解题时,只有根据正确的公式方能得出最终答案;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当时没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发展超过生产关系(此处分析欠严谨),致使三年困难时期。(以事为证,以史为证)定理,作为总结的客观原理所在,有其存在与发生的必然性。它是一切的根基的指导。因此,世有“定理”,而不循定理是倒行逆施。(结句)
定法是指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法。(引材料句)我们所处的情况恒处变化之中,“法”不可能“定”,故无“定法”。(结合材料分析句)法以理为基础,理可定,法却不可,这是由事物的变化状况来决定的,亦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所言。(分论点二)古有“祖宗之法不可变”之说,清朝固守“天朝上国”这一思想,终至甲午中日战争换来惨痛教训;苏联数次改革始终没能触及“苏联模式”这一弊处,固守其法,至于解体之下场;而中国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灵活用法,抓住时机,经济迅速发展。个人的情况不同,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间亦不可能相同。(以史为证,有古有今天,有中有外)因此,“法”也不能“定”,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改变,而非固守定法,自断前路。(结句)
理,是科学性的基本原理,有其“定”之必要;法,是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方法,有其变之必需。因此,理要定,而法不可定,“世有定理而无定法”之言,由此得之。(这一段再次纯粹说理,作为理之总结,不过,细看其论证过程,对核心观点的呼应上,似乎少了观点句的后半句“方能助力人生的大有为”之处。)
在新时代,我辈青少年应谨明这一观点,在实践中循定理,变定法为发展之道。从《肘后急备方》(应为“《肘后备急方》”)中发现青蒿素提取方法,为治疗疟疾打开新局面,这不正是于定理中发现“变法”的一个正确案例吗?吾侪青年诚应以此为榜样示范,在人生路中明定理,知变法,助力人生。(“助力人生”出现了,但有硬贴之嫌)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鳞翔潜翼(应为“戢鳞潜翼”),思属风云。”愿吾侪青年能明理之定,知法之变,助力梦想远航!(结尾句,引用名言,显积累功夫,也昂扬有力,不过,有些光明的尾巴的意思。)
【评分】19+19+19-1=57
【点评】
本文评定等级为一类(中)。
这篇文章在寻找标杆文的时候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剖”与“析”。看到它的时候,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这里所谓“众”,即从我们眼前流过的文章,多呈现出“观点+事例”的形式,而少有敢于让思维在“定理”和“无定法”中“少驻初程”,展开笔墨去阐释的;而这篇文章能成为众里之“他”,就在于作者敢于并善于停下脚步去深入阐释。虽然没能打破砂锅“思”到底,但作者能立稳概念、咬紧关系,试着去剖一剖、析一析,已经显出了众中之异,足够让人眼前一亮了。
论述文,顾名思义,重在议论阐述。这篇文章有这样几处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作为考场限时作文,这篇文章在观点的逻辑层次、剖析的深入与阐述的严谨等方面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当我们对文章“应有的模样”怀着深深的期待,而埋首众里寻他的时候,作者的确给了我们一个漂亮的回应。
(夹评:深圳市教科院 葛福安
点评:龙华区教科院 张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