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来袭,很多孩子因为感染了“甲型流感”而反复高热,很多孩子因为反复高热而一天内来就诊多次,很多家长刚开始还能通过和医生的沟通接受口服退烧药,因为孩子反复高热,耐心逐渐被磨光,最后直接要求打“屁股针”或者输液退烧的比比皆是。
叶国静 |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大学本科学历,2009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有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专业方向为儿童重症,2019年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进修半年,2021年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童重症监护进修3个月,在儿童危急重症和呼吸方面有一定造诣。
-----------------------✂---------------------------
但有好几个因为甲型流感感染而引起重症肺炎和消化道出血的孩子,我们则是早早给孩子开通了静脉通道,通过输液给孩子进行药物治疗。
输液有风险
是药三分毒,而输液更是存在较大风险,儿童的很多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善,所以儿科都是遵循能吃药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现在很多医院门诊也都取消了输液,那么儿童输液、打“屁股针”和口服药有什么区别呢?
输液、打“屁股针”和口服药对疾病治疗的原则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和生物利用度不一样。
输液是由针头扎进血管,把药物由输液管直接输入血管内,通过血流把药物带到全身脏器,同时也到达病变部位而进行治疗,适用于水溶性药物。
而“屁股针”主要是借助注射器打到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臀部或手臂,由周围的毛细血管缓慢吸收入血,通过血流到达作用部位而起到药物疗效,主要是油剂针剂。
口服药物主要是通过胃肠道,在胃肠道内由胃粘膜吸收后再进入人体,进行药物起效的过程,通常口服药物可能会有首过效应,会在胃肠道内有一部分药物损失。当然,大家不需要担心的是,口服药物虽然有首过效应,但通过计算得出来的药物,进入人体的药物剂量足以达到治疗效果,也就是说,无论是口服药,还是输液,起到的治疗效果是相同的。
因为有胃肠道的屏障,所以同种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口服药物起效慢,而静脉输液和打“屁股针”则起效更快,也更全面的到达人体所要治疗的部位起到治疗效果。药物主要在肝肾代谢,不同药物的药效持续长短,主要和药物的半衰期有关。
口服药更安全
凡事均有两面性,输液和打“屁股针”比口服药物起效要快,但也有它的弊端,输液会产生静脉炎、严重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打“屁股针”则会引起局部肌肉炎症反应,严重会引起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而口服药则是几种用药方式中最安全的,但药物也可能会有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和头晕等副作用,口服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还是和药物本身的相关性会更大。经常输液,还会造成人体对口服药物的耐受性,也就是人们口中“要输液才能好”的情况,所以现在门诊输液也是较以前大大减少。
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建议肌注或输液治疗,在孩子疾病有需要,有些药物是必须通过肌注或静脉输液才能起到最大效果的时候;在孩子因为有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外科肠道术后等疾病不能口服药物时候;在孩子口服药物有强烈呕吐等副作用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采用肌注或者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药物治疗。
对孩子选择任何一种用药方式,主要是通过评估孩子疾病需求情况而定,现在孩子输液的很大原因仍和医生及家长对用药途径认识不足、要求对疾病快速治疗好有很大关系,所以目前儿童安全用药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内容来源:常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