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天气 资讯 李公明:从深圳学区之争看“双减”的乌托邦?

李公明:从深圳学区之争看“双减”的乌托邦?

进入升学季。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龙岗布吉街道南门墩片区不少家长反映,布吉街道南门墩片区在今年秋季将迎来新学校,不过在龙岗教育局此前的学位划分公示中,并未将学校近处的几个小区纳入其中。

图源:奥一新闻(资料图)

对于家长对新校学区划分“舍近求远”的质疑,龙岗教育局回应称,正在征集意见。

一、学区划分权不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独自包揽

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当然,教育部门通常会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以及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来进行学区划分或者统筹。

图源:新华社(资料图)

这种情况导致的非议,似乎越来越多。去年我们就讨论过广州南沙110多名“人户一致”的学生未能被就近录取,需要被统筹到3.5-3.8公里外的其他小学一事。

当然,如果是能被划分或统筹到更优质的学校,哪怕稍微远一点,相信家长是会欣然接受的。

很明显,学区划分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能进入优质学校的问题,也与市民的房产价值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报道此事的媒体直接发了三个大大的问号:就近入学为何这么难?家长为何焦虑?学区划分如何更加公平公正?

图源:奥一新闻(资料图)

对于这些问题,老师是怎么看的?

李公明:这三个问的确是大问题,要回答不容易,要解决更是困难。

就深圳家长对“舍近求远”的质疑来说,我查了一下教育局的回应,原来对于什么是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人家有一套说法。

深圳市教育局曾在官网发文,对“就近入学”与家校距离远近的关系问题进行释疑。该文提到,就近入学是指适龄儿童、少年“就读现住址所在片区的学校,并不是指就读离自己住址直线距离最近的学校”。也就是说,以按片区而不是按距离招生的方式落实“就近入学”政策。

图源:奥一新闻(资料图)

那么,“就近”与“按区”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就近”的原意又是什么?

而对于何谓“招生片区”,教育局也还有一套说法:“学校的招生片区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辖区人口分布情况,按道路和住宅小区的边界等进行划分。由于深圳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学校也不是均匀布局,而且办学规模不尽相同等原因,学校招生片区也可能出现大小不同的情况。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辖区学位供需情况,对学校的招生片区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就是所谓教育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以及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来进行学区划分或者统筹。

简单来说,学校与“招生片区”的关系也是由教育局来决定的。

教育部门释读“就近入学”政策及调整招生片区等行政作为的权限合法性,也许没有。但这样的结果是,对市民家长来说,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就近入学”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

那么,这是义务教育法的本意与初衷吗?

家长的焦虑很能理解,就如你所说的,学区划分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能进入优质学校的问题,也与房产价值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图源:网络(资料图)

问题自然就回到如何使学区划分变得公平与公正,这个问题应该由教育专家来回答,我只能从更为外部的范围来思考:如何建立一种关于公平与公正地划分学区的协商与决策机制?

有评论说,为了化解学区划片纠纷和群众质疑,教育部门在决策时应该充分研判,召开听证会和征求民意,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寻求民众理解和支持。这说得似乎有道理,但是实际上还是由教育部门自己说了算。

由于这是涉及所在区域居民、纳税人的共同权益,因此应该由区人大牵头组成由教育部门、公共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协商会议,让各种利益博弈公开呈现,让选民与代表的意见充分表达,最后以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教育行政部门独自包揽。

二、公平地向社会提供教育资源应成基本原则

同样据媒体报道,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了严禁房产中介参与学位租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告。学位出租乱象的背后,是市民家长对优质学位的近乎疯狂的渴求。

图源:奥一新闻(资料图)

一般认为,这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民众对优质需求日益提高之间的深层次矛盾。但这里面首先存在这么一个问题,无论是在公众的认知还是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存在着优质与不优质的区别,这是否意味着权力之手在分配公共资源的时候,存在的不公?

从政府责任来考量,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对政府而言,它所需要做的,就是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至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则由市场选择中去完成。

老师是否认同这样的说法?

李公明:第一个问题很犀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与不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否则的话,家长们岂不是杞人忧天?

所谓教育资源,指的是开展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基础和师资、社会关系等人力条件,是一个复杂的资源综合体。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体系中,教育资源的优质与非优质的区分当然与公共资源分配密切相关。

图源:深圳新闻网(资料图)

问题是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人口状况、社会发达程度等因素也有紧密联系,在客观上也难以实现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同质化,因此在讨论权力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公正的时候,应该有更具体的议题。比如在财政投入、师资分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别程度,在招生政策上的公平程度,还有就是所有关于教育资源投入的信息公开程度,通过这些具体议题来衡量是否存在资源分配不公甚至是政策性腐败等问题。

至于政府和市场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关系,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就政府与公共教育的关系而言,公平地向社会提供教育资源是基本原则。

在这里的所谓公平有两个基本涵义,一是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水平来界定国家对教育资源投入的合理指标,二是其中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程度与国民平等享受的程度。

图源:新华社(资料图)

因此不能说国家完全没有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义务,问题在于优质与非优质的差异程度的合理性与国民分享的公平性。

另外,应该让真正独立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办学政策、资源分享等方面平等竞争,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公平的教育资源语境中才能让教育受众在国民权益与自由市场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文凭应试竞争不变,教育只会越来越卷

前段时间我们讨论了广州小升初的乱象,而深圳又被媒体曝出学位租赁乱象及学区划分争议,这些问题放在国家“双减”政策大背景下,越咀嚼越不是味道。就近入学、摇号、双减等的政策设想,是希望达致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但公众感受到的,教育非但没有表现得越来越均衡和公平,反而是越来越“卷”。

当然,现在下结论或许为时尚早,但至少看起来,“双减”越来越像是一场乌托邦。

李公明:“双减”的确带来很多问题。减少校内作业的结果是“卷”到家里,取消培训机构导致寒门子弟更加难以与富贵子弟竞争,在文凭竞争、应试竞争丝毫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的“双减”其实只是使“卷”变得更惨烈。

倒是在近三年来出现的经济与就业形势使某些阶层和群体的家长和子弟发现“卷”之无益,不如早点出来打工。

图源:中国青年报(资料图)

但是舆情中的这种心态也改变不了“卷”的总体趋势,家长的焦虑还是难以消除。

说到底,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小升初摇号、中考增加指标到校的比例等政策设想即使是在执行得极为公平、公正的情况下,也都并非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和培养人才的最关键问题。如果我们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机制、社会用人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不思改革进取,教育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su173.com/alarm/a39068.html

进行,家长,资料,教育,招生,问题,学位,片区,学区,深圳,观点评论,南门墩,片区,资源,李公明,学区

极速天气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进行,家长,资料,教育,招生,问题,学位,片区,学区,深圳,观点评论,南门墩,片区,资源,李公明,学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进行,家长,资料,教育,招生,问题,学位,片区,学区,深圳,观点评论,南门墩,片区,资源,李公明,学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