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葛福安团队
独家授权语文阅刊发布
原创|2023年深圳高三二模高分作文点评(一)优秀范文1-8
原创|2023年深圳高三二模高分作文点评(二)优秀范文9-15
2023年深圳高三二模高分作文点评(三)
深圳市教科院 葛福安 编 2023-05-07
目 录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编号:16 考生号:0312201048 得分:55
持理不循法,发展自得之
(对于多概念作文题目,观点的表达,多有些难度。比如这道作文题中的“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这句话,如何以标题涵盖之,这篇文章的标杆给人启发。“持理不循法”5字,建立起“有定理”与“无定法”之间的关联,而且让人容易理解,不但易于理解,还有“此语妙哉”的感觉。其妙,当然是纳两概念于一语,其次便是这5对5言的整齐感。“持理不循法”,一肯一否,是认识层面的概括;“发展自得之”是实践层面的概括,因而,这短短10字标题,既扣题目材料,又指向现实意义,有扣“今天,这句名言……”的导向功能。——此标题值得学习。)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细忖斯言,终于悟得:吾辈青年要想在波谲云诡的时代下实现个人的发展,需把持定理,摒弃定法。(观点表达与标题表达,正好反了个个儿,标题是认识在前,实践在后;这里是目标——实现个人的发展——在前,理念在后。)
(开头一段直接引述题干内容,简明直接。由学到思到悟,由“观念”到“现实”,从“时代”到“个人”。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实现个人的发展,需把持定理,摒弃定法。论点也是一个“点”,“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此言甚广,适用的范围自然可以多向界定,作者在这里作了很好的界定——“实现个人的发展”。不过,我们要看的是,文章下面的写作,是不是围绕“个人的发展”这个名言之理适用的范围为写作主线,有没有做到“一以贯之”。)
把持定理,方可找准核心,一击即中。(分论点一。“方可”,意味着“把持定理”前省略了“只有”,建立起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把持定理”的重要性。)德国哲学家曾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问题与情境。我们惟有把持不同中不变的原理与规律,即定理,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困境。(析其理。以另一“叶子”名言以前提,推出问题与情境之不同,得出“有不变定理”的结论。这个推论,思路清晰,逻辑自洽。)且看,中国把握国家发展的定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再看,河南卫视把持为人民服务的定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秋奇妙夜”中大放异彩。(事实论据,强调国家发展和河南卫视的文化发展,不过,如何显现“青年个人发展”这一主线呢?)综上所述,吾辈青年当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键,把持定理,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结句,不忘回到作为青年学子自身的角度谈发展,不过,“综上所述”中的“上所述”并不是围绕“青年自身发展”的,这里有些硬贴的感觉。)
摒弃定法,要求我们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论点二,与论点一有区别,这里省却了“摒弃定法”正确性分析,直接谈“如何做到”)韩非子有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发展之中,我们惟有摒弃不变的方法、策略,即定法,方可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准备。(这里在谈“为什么要摒弃定法,求得新法”,从这句话中,也可以概括出分论点二和论证的大前提)回看近代中国,毛泽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成立了新中国;再忆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时代背景与中国实际,推动中国迎来了新发展。(同样又是事实论据)综上所述,吾辈青年当摒弃定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件分析,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添砖加瓦。(又是结句。和上一段的结句相同,也有硬贴“青年自身发展”的意味。)
(从段落结构上看,这段与上一段,段落结构相同,都是提出分论点——名言佐证——理论分析——事实论据——结论句。两段重复,会不会给人段落论证结构单一的印象呢?)
揆诸现实,勿需讳言,我辈青年,有人以定法为宗,忽略事物之间的差异;有人自怨自艾,将自身的失败推向定理难辨;有人躺平“任嘲”,缺少追求定理的奋斗。(在认识层面作出分析后,关联起现实,而且指向“我辈青年”中的“守定法”的反例,这一层次提升,就是联系现实的内容,对于名言警句指向、没有提供情境和对象的作文题目,写作者能主动关联现实,尤其是文章“青年自身发展”这一问题主线,这就让本文有了写作价值上的体现,这一点真是“值得高三学子深思”!)作为高三生的我们,面对高考这一大难题,当把持学习与题目的定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自身的发展增光添彩。(在文章的结尾处把青年人应“持理不循发、发展自得之”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矮化”成为了考好高考难题,突然没来由地降低了调门,整个曲子就不和谐一样。)
(这一段“揆诸现实”,“揆诸”得不错!这一段跟第二、第三段形成正反对照,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了本文论点。这一段寥寥数言,却给人振聋发聩之感。)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理应牢记王夫之的教诲,把握身物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把持定理,找准核心;同时也要摒弃定法,看到事物永恒的运动发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书写人生华章!把持定理不循法,人生发展自得之!
(结尾段,相当于总结性陈述。回应前面说到的“道理”与“现实”,“时代”与“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正面强化所持论点——“持理不循法,发展自得之”。水到渠成,逻辑严密,自然顺畅。)
【点评】
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值得肯定的是,基本上做到“一以贯之”,即以严谨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时代青年为自身发展必须“持理不循法”的观点。
说其“基本上”,在于本文5段,基本都是朝着论点的可能性去分析论证的。首段提出论点后,第2、3段进行论证,第4段关联现实,提升了文章的针对性,第5段总结全文。只是在第2段和第3段的段落分析论证中,淡化了“青年自身发展”这条主线,但第5段,集中在青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反例,突显出文章主线。
当然,作为考场作文,这篇文章也有着值得提升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点评人:深圳市桂园中学 陈冬平
深圳市教科院葛福安)
编号:17 考号:0304101463 得分:55
参悟定理,不拘定法,守正创新
(标题包含了核心概念,简洁有力,高度凝练了本文立意。)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百年光阴似箭,王夫之的灼灼真言在当下仍振聋发聩。如今正当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改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变幻莫测、风起云涌。愚以为,吾辈青年应当遵循“定理”,而不拘泥于“定法”,守正而后创新。(首段概括材料中的关键词,抓住“有定理,无定法”,并且站在“今天”思考“有定理而无定法”的内涵,明晰时代价值,顺势提出文章论点。)
所谓“定理”,却是不变的规律和原理(去掉“却”),是世界运转和事物发展的金科玉律,应是我们的参照;而“定法”则是不变的方法、策略。可世间万事各有不同的情况,一种“定法”岂能遍行天下?如此刻板不知变通,显然不可取。只有在充分参透定理后,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法方为上策。(概念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本段集中阐释“定理”、“定法”的内涵,联系现实,再次强调文章论点。)
吾侪青年,行事应充分掌握定理中的原理和规律,为因地制宜打下坚实的基础。(分论点一,考生能将“吾侪青年”和题目中的“今天”完美融合,可见审题功力非同一般。)定理是世界的本质和根源。成语有云“固本清源”,可知本的重要性。本是主体,只有固本方有延伸的基石。(抓概念,同时加入了自己对“定理”的理解,对概念内涵的阐释,反映思维品质。)是以只有我们充分参悟定理中的原理,才能将其灵活运用以判定合宜的方策。(应改为“我们只有”,复句的使用,在思维表达上起强化的功能。)且看国力强盛的唐王朝,正是因其充分参悟了"民为本"这一亘古不变的定理,理政为民,终有万国来朝、物阜民丰的歌舞升平;大禹治水亦正是参悟了水势之道的规律,终引大江入水,驯服江河而名留青史。(排比论证,例证丰富,句式整齐。“大禹治水”中,应强调对“无定法”的使用,如此,方能全面把握关系。可改为“大禹治水亦正是参悟了水势之道的规律,以疏代堵,……”)由是观之,参悟定理实为首要。(总结句未能点明“定理”、“定法”二者关系,与分论点一略有不同。)
吾侪青年,在参悟了定理之后,应不拘于定法,勇于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变换论述角度,提出分论点二,思路清晰。)若是我们参悟了这世界的运转规律,却仍是守前所为,遇到不同的问题、处于不同的境地下,不晓得运用我们所掌握的本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纵使能暂时解决几个当前的问题,也终究因不知变通而不能致远。只有掌握定理、运用定理、打破定法方能让我们直抵成功的彼岸。(使用多个复句,强化思维表达的深度。阐释句中,两个关键词相互交融,值得借鉴。)百年前中国革命严峻的形势下,正是毛主席充分参悟马克思主义中的本质定理,并将同质异化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道路,打破了“定法”的桎梏,向中国大地洒下星火,终可燎原。试想,若是毛主席满腹雄才武略但只是“守前所为而已”,中国的革命还能迎来曙光吗?我想是万万不能的。(只有一个论据,论证略显单薄。)由此观之,不拘束于定法,手握定理因地制宜方是正道。
然余观世间不成事者,不外乎两种:一是不能认识定理,光追求多样的方法;二是虽掌握了定理,却拘于定法,不懂得挥动手中的定理之剑。前者方向错误,缘木求鱼;后者墨守成规,守前所为。都应是吾侪青年所应深深戒备的。(此处有语病,可改为“吾侪青年应引以为戒”)吾辈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应当参悟这世间的定理,并运用其中不变的规律制定不定之法,随机应变,守正创新,方不负那一抹鲜艳的红!(结尾段,列举两种现象,进一步强调题目中的“时代价值”,没有流于形式上的套话。)
【点评】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呼应材料,抓住关键词,并能够结合时代价值,建构“有定理”、“无定法”之间的关系。观点句“吾辈青年应当遵循‘定理’,而不拘泥于‘定法’,守正而后创新。”简洁有力,实为难得。
第二段紧承上文,对初始概念“定理”、“定法”做出阐释。此处,如果能够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加入自己对关键词的理解,会更凸显考生的思维深度。
三、四段分别从不同的论述角度提出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从论证关系的角度来看,分论点一重在说明“定理”对“不定法”的基础作用;分论点二意在强调“在参悟了定理之后,应不拘于定法,勇于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与第一个分论点相比,第二个分论点略显逊色,此处如果能够谈一谈“不定法”对“定理”的促进作用,就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二者的关系。此外,文章的中心论点为“吾辈青年应当遵循‘定理’,而不拘泥于‘定法’,守正而后创新”,从全文来看,并未扣题“守正创新”。此处的“守正而后创新”可以作为第三个分论点,形成结论。如此一来,三个分论点之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自然能够强化文章的逻辑力量。
从论证部分来看,第三段的论证更为充分,第四段论证略显单薄。值得欣喜的是,主体段落的复句句群体现了考生娴熟的语言表达力,使文章具有思辨的力量。
结尾段关联写作主体,体现写作时间(今天),分析论证的过程中与青年立场融合,体现了考生备考时对现实的关切。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李珍珍)
编号:18 考号:0306190513 得分:55
有定理而无定法,方克险阻取成功
(标题胜在紧扣核心概念“定理”“定法”、观点明确。但作者或许是为讲求对仗而调整了字数,标题稍显不通顺,或可改为“方能克阻取成功”。)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而如今,吾辈青年当深刻理解,有定理而无定法,方能克险阻以至成功。(首段即结合材料,符合考场作文要求。但只引不议,过渡稍显生硬。)
“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天下有不变的道理和规律,却没有一尘(应为“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我们青年应深刻体悟这一点,并本着不变的原则和道理,面对千变万化的困局,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克万难,终抵群星(此处有语病)。(第二段阐释核心概念“定理”“定法”的含义,为下文论述二者之关系作铺垫。)
有定理却行定法,将会顽固不化、面前荆棘丛生。(提出分论点一,通过批驳“有定理却行定法”,来论证“有定理而无定法”的合理性,角度新颖。)心中本着定理,在万变的难题上,固执地使用不变的方法与策略,那么难道(应为“题”)何以解开?(阐释论点)回溯往事,有人获得一本农书,便整日埋头啃书,自以为得定理方能成才。可是当真正在村里实践时,他只本着书本的定理与定法,不能面对实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终导致水车没建成,还把水渠扩大。水冲出来,将半个村庄都淹没了。(此处举例以深化论证。但一味依赖定理、信奉教条、不知灵活处变、相机择法者,世有多例,建议作者准确举出多例,且尽量用复句串联,或可使论证格局更为深阔些。以“有人”来笼统举例,说服力稍显不足。)因此,我们应当有定理而无定法,灵活变通,方至成功。(回扣论点)
无定理且无定法,将会滥用方法,困难重重。(提出分论点二,通过批驳“无定理且无定法”,来论证“有定理而无定法”的合理性。)倘若不学习不变的规律和原理,那么行事将无依据,用法将无源头。无依据的行事与方法的滥用(此处有语病),最后的结果也只会是失败。(阐释论点)种树的郭囊(应为“橐”)驼曾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他洞悉了树木生长的规律,因此不滥用方法,在树木需要的时候应用不同的方法培育它,最后使树木“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繁(应为“蕃”)”。而其他种植(改为“种树”或更通顺些)的人却不这样,他们“根全(应为“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还“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更有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如此对待树,不遵循其生长的规律,滥用方法,树木又怎能长得好呢?(作者能联系教材,且举例妥帖,值得借鉴。)所以我们要遵循规律,活用方法,方达彼岸。(回扣论点)
唯有定法而无定理(应为“唯有定理而无定法”),方克险阻取成功。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灵活运用不变的方法,才能成大事。缺其中任意一点,都可能导致失败。(在前两段的基础上,提出分论点三,衔接自然流畅。)如今,面对波谲云诡的世界变局,新冠病毒仍在世界漫延(应为“蔓延”),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在眼前,吾青年当循定理而无定理(应为“法”),脚踏实地,埋头苦方(应为“干”),方能在困难重重中披荆斩棘,在惊涛骇浪中驰骋江海,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此句后半部分若能扣紧“定理”“定法”,开展更为扎实的论述,将更贴合题意。)
春风浩荡扑满风(此处有语病),此时蓝图已然绘就,新时代青(补充“年”)应遵定理,行变法,方(补充“可”)书写美好未来之华章。
【点评】
作为应试之作,本文能进入优秀之列,有如下三点可供借鉴:
一、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与不少考生采用一段论述“有定理”、一段论述“无定法”、再用一段文字将“有定理”与“无定法”生硬拼接的写作思路相比,本文作者采取“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实让人惊喜。
二、分论点始终紧扣两个关键词之关系来展开分析,辩证思维清晰严密。
为了论证“有定理而无定法”,作者首先咬紧概念,在第二段尝试对核心概念“定理”“定法”进行阐释,此处虽发挥平平,但至少完成了下文论证的准备工作。定理与定法、一有一无,是题干为考生提供的论证前提。对大多数人而言,“照着讲”“往下讲”或许是最“保险”之举,本文作者对此却有不俗的理解。作者不仅没有将二者割裂开,且通过批驳“有定理却行定法”、“无定理且无定法”两种情形,从反面确认了“有定理”且“无定法”的合理性。得益于前两个分论点的铺垫,行文至第三个分论点时,便显出水到渠成之效。且看此处——“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灵活运用不变的方法,才能成大事。缺其中任意一点,都可能导致失败”,读来便觉妥帖自然。
联系教材,学以致用。
作者能将课内所学的《种树郭橐驼传》灵活处理为论据,亦使文章增色不少。这也提醒着考生,论据的择取并无定法,教材同样是可供挖掘的宝藏。
当然,囿于特殊的写作环境,本文存在着可改进之处,这也是我们对作者提出的更高的期待:第一,语病较多。建议成文后再细加检查。第二,对“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的回应仍有提升空间。如何在“今天”挖掘出“有定理而无定法”的时代价值,或可花费更多笔墨。仅简要概括时局并对青年发出呼吁,说服力仍稍显欠缺。若能联系更多贴切的现实素材,在论证中表达青年对现实的关切,将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同时展现出作者的写作视野与写作深度。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许枫绵)
编号:19 考号:0304101706 得分:55
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
(标题即中心论点,扣题准确,“守定理”即“有定理”,“破定法”即“无定法”,后又推导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即“创新法”,这是做法的角度,隐含主语是青年,点明了青年立场,是最后的落脚点。标题既保留了材料中原有的关键词,又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审题立意和思维深度,且句式整齐。)
思想家王夫之有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斯言灼灼,华夏风雨五千年,总有真理定理亘古不变,代代滋育后世人,而社会兴衰风云变幻中,又怎有定法能使辈辈生搬硬套?(反问句式表明“无定法”,简短有力。)细思之,当今时代,吾辈青年唯有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方能在变局中脱颖而出,一展吾辈雏凤清声。(首段引材料入题,开门见山,中心论点突出,写法规范。“吾辈”“青年”点明了写作身份,可见作者行文中的任务意识。)
何为定理?正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自然进化之理,定理即为在历史涌流中始终如一的原理规律。何为定法,(?)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应用其中之法,即为定法。(概念阐释清晰,内涵解读准确,语言简洁有力。)
天下有定理,恪守定理方能使青年踏实行走于征途。(分论点一,表明定理对青年的指导地位)天下有定理,正如地球是圆球状,而不会因人思想而被左右,变成一个正方体。(本句能够论证分论点,但语言表述略显稚嫩。)青年人应恪守定理以行征途,正如天才少年曹原,脑中恪守科学与自然的定理,心中恪守钻研创造的为人定理,方研究出新型石墨烯,在人生中开辟自我的征途。倘其心中毫无定理可言,新型石墨烯何以于现在闪烁于世?(运用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论据使用得当,假设与反问能够强有力地论证分论点,语势充沛。)美国也有一份周刊作过调查,而青少年群体中竟有24%认为地球非圆形,世上有魔法存在。读来令人唏嘘,究其根源,便是定理未在他们心中建立,如此,他们又怎能如曹原,在人生途中踏实渐远?(此例可以看出作者有反例意识,想要追求正反结合的效果。但所举例子并不恰当,这一调查中的青少年未来发展如何尚未有定论,无法起到反例的作用,为了反例而反例,反而暴露了作者思维的缺失点。)
天下无定法,唯有破定法,创新法方能驷脱颖之玉虬。(分论点二,化用《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一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如此而言。(此句引用能有力论证分论点,增强说理力度,可见作者积淀之深厚。)斯言诚哉!华夏文明的江河日夜不息,快速发展的社会分分秒秒都在变化。正如封建王朝时的一人专政若置于今日之社会中只能沦为空话,变局中从不存在定法。面对国外技术封锁,邓稼先抛弃原先技术框架,破定法,创新法,成就“两弹一星”的神话;又如今天的马伟明院士,跳过国外研究流程,直攻要害,破定法,创新法,使中国成为拥有电磁弹射技术的第三个国家。他们不行走他人走过的路,不依赖他人靠过的墙,破定法,创新法,方成功,驷脱颖之玉虬。(本段既有引用论证,又能够正反论证结合,论据选用恰当,示例丰富,“原先技术框架”“国外研究流程”是为定法,因不采用定法而取得创新成果,是对分论点的有力论证。最后一句回扣分论点,整段思路清晰明确。)
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方能使人在百舸争流中更进一步,而不落于舟毁人亡之窠臼。(分论点三,“有定理”与“无定法”的整合。)君可见王启民廿二寒暑栉风沐雨,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为大庆油田提产提质提供全新道路;君可知林俊德五十星霜深藏(功)与名,于新法中教瀚海黄沙腾核云。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方能让人斩千荆破百浪。(运用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势贯通。不足之处是两者的整合应当是重中之重,但从篇幅上来讲,分论点三显然论述的不够精确。本段应当从“有定理”与“无定法”逻辑关系的角度进行论述,提升全文的格局与思辨性。)
“青年者,如初春,如朝露,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研(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陈独秀如是说。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更应将(振)黄鹤翅以飞天空,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在各自的领域里熠熠生辉。诚愿吾辈青年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一展青年雏凤清声。
前方纵有棘蔓无数,吾辈青年凡心所向,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必能叩开理想之门,收获希望,以人生气象万千回应时代波澜壮阔!(再次点题,首尾呼应,重申青年立场,观照现实,体现时代价值,完成写作任务。)
【点评】
一、本文可取之处
作者任务意识强。对“定理”“定法”的核心概念阐释清晰,且全篇从头至尾围绕青少年视角,时刻回扣着“守定理,破定法,创新法”的中心论点。
全文脉络清晰,一气呵成。引材料入题,表明论点;继而阐释两个关键概念;然后分而论之,强调定理的指导定位和破定法、创新法的重要性,再对两者进行整合;结尾处回扣中心论点,重申青年立场,体现时代价值。行文完整,结构严谨,逻辑顺畅。
论据丰富,论证方法多样。文中所举事例翔实,正反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相结合。且引用内容准确得当,可见功底。
语言运用功底较强。全文语言简洁,颇有文采,文中多用反问句和整句,使语言有力量,观点论述强劲有力。
二、本文不足之处
首先,审题立意方面,对“有定理”和“无定法”之间逻辑关系的论述不够明确,应加以详细论证,以提升文章整体的思辨性。
其次,字数方面,停笔位置在1100字的标示处,字数过多,篇幅过长。
(深圳市西乡中学 张文娟)
编号:20 考生号:0307107457 得分:55
心怀定理且徐行,莫守定法堕青云
(标题化用古诗文,清晰表达了核心观点,有先声夺人之势。)
驰隙流年,星霜暗换,王夫之“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充盈哲思、震古烁今。于吾辈青年,当从定理之道、破定法之限,助我们的人生之马如饰金鞍,驰向成功天地。
(首段开门见山,直接引用材料后,立即亮明观点,符合新高考材料作文的写法、规范。只是两层之间缺少了必要的逻辑联系,应该有对这句话的阐释,再自然过渡,提出观点。)
固守定法致停滞,难汲力量勇向前。(提出分论点一,反面论证固守定法的弊端。)若过度追求一成不变之策略,便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铁屋囚”,迷心志,宛人影重重,终被困于一方之地,无法振八商而鸣九天。诸君可见,身上脱不下的长衫如孔乙己的心头枷锁,令不愿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他(概述不恰当,孔乙己并非不愿通过劳动改变自己。)落得万般唏嘘;诸君记否,《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却只懂得咏月,终无法描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美好画卷;诸君可见,溥仪为复辟大清投奔日本,终是四面楚歌,难迎春光。(论据丰富,论证语言精炼。只是事例表述没有紧扣问题,是固守什么样的定法,这就大大削弱了说理力度。)试想若他们灵活处事,破除心中定法,是否能够迎来黑暗中的不啻(“不啻”使用不当,可删去。)灼灼之光,燃永夜而耀四方呢?(运用反问,发人深思,增强说服力。)由是观之,世无亘古不变之定法,唯放下心头枷锁方迎雾虹日晞。(紧扣材料,逻辑严密。)
遵循定理拔昏暗,勇毅前行向未来。(提出分论点二,正面论证遵循定理的好处。与分论点一形式一致,结构整齐。)世界之定理得以穿越千载仍烧灯续昼,是因牵引着中华民族于风雨如晦的岁月中向前。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于新时代提出既符合人类社会进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诚哉斯言(成语使用不当。),此乃指引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必由之路。一隅三反,(成语用得妙,使后面的事例出现得顺理成章。)林占熺遵循当地条件与自然规律,以孳孳汲汲之付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杨善洲因地制宜,心怀自然,终大展鸿猷,为祖国华诞献上万亩林场;卢嘉锡面对“关上耸群峰”之学术挑战,以定理为基,焚膏继晷,胼手胝足,终开辟“材料结构学”的新天地。(论据丰富且恰当。)定理之思如执国之手、与国偕行的桂花酒,俊采星驰,珠联壁(璧)合,(两个成语增添了文采,但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助家国之花蓊郁开、展得风采引蜂蝶。由是观之,吾侪应遵世间之定理,凌绝顶而览众山小。(段尾总结句紧扣材料,重申第二个分论点“遵/循定理”。另外,二、三段论证结构一致,有较强的谋篇布局意识。)
定理为定法中提炼之至臻雯华,涤荡万斛黑暗,指引我们一往无前。定理与定法并非截然对之,而是做到了基础与升华。正如“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引用诗句,恰当地指出“定理”与“定法”之间互融互通的关系),定理是在定法之上加以主观能动性(此处指出定理是在定法之上,与上文中的“定理与定法做到了基础与升华”这一观点相悖,混淆了二者的逻辑关系),将事理进行灵活运用,进而化成不老青山,穿云破雾,引领国家在时代考验下乘风破浪,不拘于时,正道直行以绘就华夏万里赤寰之盛景蓝图。(谈定理和定法的辩证关系。现有论述不充分,相较于前两段略显单薄。)
愿吾辈青年,都能遵定理、破定法,(呼应开头,再次点题)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时代乘风破浪,扬起光辉之帆,于成出海之月的同时助力祖国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升华观点,浩然展望。)
【点评】
首先,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内考虑到整体的谋篇布局,做到了紧扣材料,结构清晰。开篇入题快,首尾呼应,简短有力。主体部分围绕“定理”“定法”两个关键词展开论述,先是阐述固守定法的弊端,接着指出遵循定理的好处,然后论证二者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段首亮分论点,段尾紧扣材料总结,重申观点,段落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其次,这篇文章素材丰富,论证充分。分论点段落中所举事例非常丰富,从鲁迅笔下的“铁屋囚”、孔乙己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再到溥仪,从林占熺到杨善洲再到卢嘉锡,可见考生的积累与素养。在进行论证说理时,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相结合,论证逻辑性强。
再次文章语言流畅,文采斐然。巧妙运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论证效果。善用成语,化用古诗文等,在遣词造句中尽显文学功底。
最后,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内容上缺少对“定理”和“定法”的概念阐释。二是论述上第四段对二者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出现了混淆,论证不够深入。三是语言表达上可见考生准备的用心,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但也出现了错别字、词语使用不当、自造词语等问题,要注意意思自洽,不可生搬硬套。
(深圳外国语学校博雅高中 胡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