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中小学校长为什么感觉到办学越来越困难,为什么觉得校长越来越难当?个中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是,笔者以为,校长缺少自己正确的办学思想,不乏为重要原因。
比如,有些校长一直都是“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的“小商贩”,所以办学没有起色;又比如,有些校长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改革,而是今天学洋思,明天学杜郎口,后天学东庐中学……跟风追潮,盲目崇拜,所以一事无成;再比如,有些校长坐井观天、思想僵化,“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得过且过地充当着学校的“看门人”或“维持会长”……
由此看来,校长缺少正确的办学思想,既是学校管理的大忌,也是当下不少校长的最大短板,更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实际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即校长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办好学校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如果校长缺少正确的办学思想,学校管理不但会开“无轨电车”,而且会迷失办学方向。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一再提醒我们,“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当然,校长要有自己正确的办学思想,指的是校长要有自己正确的办学主张、办学方法和办学价值观;具体指校长应该用正确的思想统领工作,包括学校发展的愿景、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改措施的落实,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需要校长把自己正确的办学思想“可视化”,既注重顶层设计,建构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又细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师生走向“明亮的那一方”,走向教育的“诗和远方”。
那么,校长怎么才能获得正确的办学思想?笔者以为,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去修炼。
一是要用学习和思考淬炼思想。因为当下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是变幻莫测,我们越要处变不惊,既要树立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又要正确处理好“不变”与“变”的关系,科学寻找它们之间的平衡点。
所谓“不变”,指的是无论怎样,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亘古不变的,为此,我们必须遵循规律,遵守教育教学常识,这是我们办好学校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立场。
所谓“变”,指的是我们面对的学生每天都在变化。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考试的组织以及育人方式等必须跟着改变;如果我们依旧以升学为办学的全部内容,依旧怂恿教师“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或者只盯着考分而无视学生的变化和存在,不走进他们的内心,不倾听他们的诉求,不了解他们的困惑,不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怎么能让他们“读好书”?这样的办学行为,就是校长的失职甚至渎职,这样的教师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这样的学校也必然会走向没落。这绝非危言耸听。
这就需要我们多一点理性、清醒和风险意识,尤其是要居安思危,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否定和挑战自己,不断改变认知,不断扩大视野,不断打开管理思路,不断培植管理智慧,不断产生新的办学思想,引导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精进的自觉性,不断为师生营造教育教学生态环境。
但是,不少校长却以工作忙为托词,疏于学习,懒于思考,导致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陷入了越忙越乱的泥淖;实际上,学习和思考才是克服工作忙乱的法宝,也是涵养正确的办学思想的好帮手。
为此,我们要自我加压,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学习和反思,才能提高发现和跟进问题的能力,才能“弹好钢琴”,才能学会放手和放权,才能使我们“分身有术”,才能不断减轻自身的工作压力,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同时,既为学习和思考提供足够的时间,又能集中精力谋划学校的发展,还能集中力量攻克各种难题。那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有希望,就能总结提炼出新的办学思想。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但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更能促进师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视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视为工作和生活的常态。具体说来,既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又要善于学习教育理论、报刊杂志、各学科课程标准和人文社科哲等书籍,竭力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用理论总结、梳理和提炼经验,用理论提升思想的“含金量”,且把思想转化为“生产力”。
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此,我们还要向同行、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等学习,既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又积极建构微信朋友圈和自己的公众号;既大胆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促进分享,又虚心接受同事的意见建议乃至批评,促使自己的办学思想更加正确、更加成熟。
而且要主动打开脑门、敞开心扉,自觉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的热点话题以及痛点和堵点问题,大家互动交流,争鸣探讨,碰撞思想,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进一步放大办学思想。
另外,要耐心倾听师生心声,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提升思想内涵获取“第一手资料”;更要以读书和写作为媒介,用心复盘和反思过去的工作,积极撰写读书笔记、管理感悟和随笔等,为积累办学思想积蓄力量。
二是要在躬身实践中创新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思想之母”……这些至理名言带给我们的启迪是,我们要不断产生新的办学思想,除了学习和思考,更要实践;也即我们要厚植办学思想,必须扎根实践,必须“坐而论道”,必须直面实际问题,并带领师生善于发现和破解各种难题,比如当下我们要深化“双减”,关键是抓落实。
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更是我们发现、挖掘教学亮点和问题最直接的地方。
所以,无论怎样,我们要多进课堂,多到师生中去,多在“第一时间”去发现教学真问题,多到现场去掌握教学的最新动态,为增加领导教学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而奠基。
反之,我们就会“盲人摸象”,就会失去发现和破解问题的“土壤”,我们就不可能产生接地气的办学思想,我们就有可能变成靠拍脑袋而混日子的“瞎指挥”,我们的管理就会凌空蹈虚。
另一方面,我们要争做一名好校长。因为“一个好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好老师”。一名好老师怎么能不进课堂、不和同事与学生打成一片呢?
为此,我们要巧做管理“加减法”,要分清工作轻重缓急和主次,还要学会“分身术”,尽最大可能兼课,实在兼不了课的,也要挤出时间经常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用心分析教和学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研究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办法。
实际上,全体教师才是学校管理主人,关键是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既要了解和尊重他们,又要发现、挖掘和放大他们的特长;尤其要耐心倾听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既要认真筛选和整理,又要积极采纳。
况且,真正的“高手在民间”。也即他们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既是我们改进并做好工作的契机,也是办好学校的压力和动力,更是我们涵养思想的基础。
作为校长,我们应放下架子,诚心诚意拜他们为师,除了经常找他们谈心聊天,经常家访,还要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其实,谈心、交心和各种活动是沟通的“连心桥”,既能消除相互间的误会和隔阂,又能缩小思想和心理距离;既能增进感情,又能密切干群关系,还能加强家校合作,促使他们更加直言不讳,包括批评和反对的声音。
即使批评和反对的声音过了头,或者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而不能给他们“穿小鞋”,更不能打击报复。
这样,他们才能毫无保留地讲真话、出主意,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气场,才能营造和而不同、攻坚克难的氛围,才能产生和汇聚办好学校的正能量,才能帮助我们产生新的办学思想,才能提升我们的领导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周建国 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