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二模作文【题目】
社会上很多人为了成功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争的行列,往往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之后,有些人就选择放弃,变得与世无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追赶内心的脚步(65分)
社会上很多人为了成功,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争行列;往往在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之后,有些人就选择放弃,变得与世无争。这看似是“消极自弃”的表现,而与之对立的竞争胜利者似乎是“成功”的,但事实不必如此。
“急切追赶别人的脚步”预设了这一行为的盲从性。大部分人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便会在世界观完善以前加入主流体系的竞争行列,而这是可以理解的。萨特曾说,“存在即虚无”,人生来便带有一个永恒的目的——为自己虚无的存在找到目的去填充,而主流的竞争体系无疑为你确立好了简洁而明确的人生目标:应试教育时代唯分数论,工作时代唯金钱论成功。人生意义这一价值判断诚然艰难,因而工具理性数据化后的“成功目标”越发诱人。
更可况,与时代主心骨齐头并进,从来不是一个错误荒谬的选择。
而在盲从竞争脚步后未获得名利钱财的人,有人便会选择放弃继续追名逐利,变得“与世无争”。他们难道就是时代的弃子、失败者吗?非也。退出被竞争竞裹挟的人生后,首先便可感受到生活节奏的放缓,有时的“失败”往往是上天给予的喘息良机,让你在纷争后反思真正的追寻意义,给人“人生暂停键”去向内审视自己,明白过去的经历,认清什么为自身的内驱力,这是人真正的“成年”时机。
更何况,竞争之巅的人们必定“成功”了吗?王尔德曾说:“这也问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未获得你想要的,另一是已然得到了你想要的。”人生通过占有“物”的存在、如学位、钱财来得到的“成功”,终究不是内心真正的澄静。只有认可自己,反复与自我保持通畅的沟通,才是“完人”,才有可能达到自洽的境地,于是在自我思绪这一方宇宙中获得成功。
反观这一现象,人生倒底如何才能被评价为成功?既然竞争的与不竞争的终会回归到这一命题。我们不妨接受尼采所说的“人生本就虚无”,且学习西西弗斯推动巨石,以无尽的斗争精神来充实内心,此时,“成功”与否这一命题便不复存在,我们都生活在充满意义的人生进程之中。
我们要以清醒的、理性的头脑与主流评价体系保持距离,不必急求竞争中的胜负。向内审视,寻找到真正心之所往后追赶自己内心的脚步,于过程中体悟人生,素履以往,方能“取胜”。
【点评】有一定哲学体系化思考,自觉运用哲学思想阐释题中现象,探讨问题具有思辨性,能够宏观把握命题意图。语言自然畅达,有逻辑力。
有限个体的无限追求(63分)
当今社会、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人为了成功,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争行列,却往往在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之后,有些人就选择放弃,变得与世无争。这引发了我对人作为有限个体在无限环境中该何去何从的思考。
诚然,人作为感性群体动物,其与社会的相适性促使了人受时代车轮的裹挟,为寻求群体认同感而被迫加入“内卷的行列”,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而陷入恶性竞争。同时,当今社会的快餐式文化大背景也助推了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因此当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之后,其落差感削弱了开始时的一腔热血,人便受“哥布林”心态驱使而选择放弃。
然,受“边际递减效应”影响,成功并非是能够短时间达成的目标而应是随时间积累的过程。王阳明龙场悟道并非一蹴而就,屠呦呦的济世良方历经半百年华。若是于短期内没有成效便早早放弃,便是受工具性价值影响,人生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便异化为没有思想的工具。因此,人受其有限性困囿,任何事物都无法取得立即反馈,由此看来,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是追求成功的必然过程。
同时,人为了成功而急切追赶别人的脚步背后,其底层逻辑源于对苦难的歌颂。“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逻辑定式被过度泛化为积极进取的唯一途径。这导致人们多受自我欺骗式努力的桎梏,却对自我的追求没有清醒的认识。只知吃困却不知为何吃苦,这样盲目的努力实则是无用功,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我们万不能以非黑极(即)白的二极管思想来看侍“竞争”与“与世无争”二者之间的关系。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争也并不是意味着“恶性内卷”而被全然抵制,而应是明确自我目标,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同时“与世无争”的态度也不可被贴上“摆烂”的标签,而应是在社会压力下的一种自我开解。
如梭罗在内心建起瓦尔登湖。我们应保有“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时豁达,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入世、以黎明的感觉为圭皋、于无限环境中寻找适宜自己的步调,积极进取,才能不被时代的车轮所裹挟而保有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
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二模作文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倾向于做出“最优”的选择;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未必做了“最优”的选择。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样卷】
“最优”选择之我见(一类中)
学生面对高考“小三门”选择,成年人针对就业岗位,通常倾向于要先三思后抉择,为的是把握“最优”选择。然而,事后回看或在他人眼中,这些选择或许并非“最优”。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从倾向于做“最优”选择入手,或许可以帮助理解人与选择的关系,进而分析“最优”之悖论。首先,倾向于“最优”,根植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底层需求。正如经济家中“理性人模型”所揭示的,在有范围的选项与抉择的自由兼具时,人会发挥趋利避害的能动性,以求得“最优”便收益最丰。此外,选择之于人生,就如石板之中路径,无处不在且塑造不止。熊培云曾说:“人正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成为自己。”追求“最优”选择,在此意义上,则代表了人重视选择,希冀更好人生与自我的心理。
不过,现实是骨感的。有诸多因素阻碍我们真正做出最优的选择。首当其冲,认知的局限是难以完全克服的壁障。“最优”的选择离不开综合考察客观要素,从物理规律到时代特征,只有把握完整信息群,进而再用理性加工统摄分析,方能得出最有利的选择。毕竟人非计算机,既无法获取储存海量信息,更不能严密计算利弊,故而在客观条件上便受到束缚,与“最优”无缘。
此外,人主观上对选择的判断亦有影响。经济学中有“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意指当我们择取某一个选项时,其余选择的机会便被放弃。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忽视潜在的机会成本,仅着眼于可供表面上抉择的选择。孰不知,“最优”的一条路径仍蒙着一层面纱,未被我们察觉。
不仅如此,正如韩炳哲指出的,当下的人们倾向于“绝对的当下”这一时态,这导致我们做选择时的视野窄化、短浅。“最优”我们自认为或许只用对当下或可预见的未来时有用,而却忽视真正可谓“最优”的选择。则可以草蛇灰线,为陆续不断的“更优”选择打下基础。国家的经济战略也正是立足历史长河,兼顾未来趋势,而具有其优越性和指导意义。
分析了这些“最优”之不可得,难道我们就真的只好接受选择最优解与人类无缘的无奈了吗?绝非如此。正如博弈论奠基人纳什所言,理性立足于所能掌握的信息,用客观方法分析权衡,得出的选择便是人类运用大脑的“最优”选择,也即“无可惧悔”的智慧之择。如此,我们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力所能及的“最优”铺就专属自己的“最优”人生路。
其实,“最优”的判断标准何在,并无定论。彼之蜜糖,我之毒药。君王的大政,于百姓或许远非“最优”。也正因此,我们亦更坚定自己的理性审视与道德律令,向“最优”选择进发,不做朱光潜先生笔下的“熊掌和鱼都想兼得”的徘徊者。
“最优”选择何在?尽志无悔,问心无愧,以头脑与理性,铸自我选择之路。
落子无悔,精神至上(一类下)
购物时追求商品的最高“性价比”,工作时追求投入最少、回报最高的“捷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倾向于做出“最优”的选择,但许多时候,我们未必做了最优选择。这是我们见惯的常态,亦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指导。
学者塞缪尔曾提出:“人人都具有成为他人的天然欲望。”对当下的不满足性点燃了对于生活的美好预期,我们总倾向于最优项的选择使我们的生活偏向更美好完满的天平那侧,因而其行为本身,背后是人性本身的合理性。
然而许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选择最优解。退一步言,衡量是否“最优”的标准何在?若将其目的落于提升个人生活福祉,购物、工作这样的生活活动便有一把客观理性的衡量所谓“效益最大化”,但更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并非非黑即白,也并不是在做出一项选择时切断了其它所有可能性,这并非简单的“各有千秋”,而是在人生中举足轻重的生活选择。
当我们为更贴近真实世界而卸载社交、新闻软件,当我们为人生重大关口上的选择担心自己一望而知的未来,我们何尝不曾犹豫过貌似的“最优解”?当我们认为“人生有无限可能 ”是假象,我们终究只能走一条道路时,我们才真实将路走窄了。所谓“最优”的选择并不应框限你的人生,而是人自主选择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回归于其标准问题,选择是否“最优”如何评判?我的答案是:选择的标准应由自己谱写。当我们心中坚守自我之主体性,对生活与选择葆有自己的思考,那么我们便服之于世事浮沉中不负初心的底气,有了对于选择不后悔、不遗憾的决心与能力。
林语堂曾言:“人就是一团矛盾,但我以为自我矛盾为乐。”自我与世界的不同“最优”标准常常是选择时痛苦的本源。当达尔文乘轮船探寻物种起源,当斯宾诺莎以打磨镜片维系哲学研究,他们做了世俗看来大胆荒唐的决定,但于其自身却有其最大的意义。当达尔文真正推究出自然进化的规律,当托尔斯泰于沙俄黑暗中发出振聋发聩的感召,世人才知晓所谓选择之“优”,不仅之于其个体,更之于世界。
菜根谭有言:“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坝止。”当我们将一时得失置于脑后,而保留自我人格之判断,选择便仅是选择,是之于个体的唯一与最优。我想如此也可使你我不囿于数数然于世,而葆有自我本心之追求。
愿你我之选择皆落子无悔,精神至上。
全版近11万字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范文可添加作者微信:276433452
付费 50 yuan获取
附:2023年上海市16区高三二模作文题目
1徐汇
25.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倾向于做出“最优”的选择;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未必做了“最优”的选择。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02黄浦
24.有人说,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存基础上的美好生活。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3青浦
24.有人认为,怀疑是认识世界本质的前提。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04宝山
25.社会上很多人为了成功,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争行列;往往在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之后,有些人就选择放弃,变得与世无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5崇明
24.有人认为,我们要通过与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反馈才能更清楚认识自己。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6奉贤
25.有人说,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7虹口
25.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写道:“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
请将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08嘉定
25.写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西方社会学教授指出:“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09金山
24.有人说,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就谁对,而是在事情的发生过程中,谁损失大就谁错。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10静安
25.写作。
甲:道路坎坷不平,人心也不平,这世上大概只有水是平的。
乙:水也不平。你没看到,高处的水与低处的水根本就不在一个平面。
上面的对话引起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011闵行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也有人说,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事实。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12浦东
25.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认为有所缺才会有所需;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13
普陀
25. 你当然可以说生活充满无限可能,但到头来,每个人也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
对于这样的认识,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14松江
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发展往往不够平衡,有人说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15杨浦
24.作文。
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这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
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016长宁
24.一般认为在行动之前应考虑周详,但是详尽地考虑行动的一切后果又常使人不能行动。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