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你好,温尼科特。
几年前读温尼科特的书,他的一句做“足够好的妈妈”,温暖了我很多年。每当觉得内心力量减弱时,回想他的这句话,总是能让人重新获得力量。
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心理学家曾奇峰觉得用“60分妈妈”来形容更为贴切。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能让“妈妈”这个身份,变得更有力量。
温尼科特,既是一名儿科医生,也是20世界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最懂儿童的心理学家”。这两天读温尼科特的《孩子、家庭与人世间》,收获满满。
虽然《孩子、家庭与人世间》的内容,更多是温尼科特讲述婴儿的内容,但这些观点,并不局限于婴儿的养育。《孩子、家庭与人世间》的翻译是《心理访谈》特约专家李仑。
读《孩子、家庭与人世间》,有三点值得为人父母,尤其是妈妈们珍藏心中。
尊重我们的生命力
尊重我们的生命力,既包括尊重作为母亲的生命力,也包括尊重孩子的生命力。
谁会从心底尊重一位母亲的生命力呢?温尼科特啊。
温尼科特在《孩子、家庭与人世间》里,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她体会到自己内心丰沛的母爱。
养育孩子这件事,要给到母亲养育的自由。可惜,这份“自由”来得艰难。回想孩子还小的那些年,耳边能每天听到来自老一辈的指手画脚。谁能想到,有人会坚持几年如一日,每天都会指摘你对孩子的穿衣不合适、养育不合适?
当然,这样的长辈毕竟属于少数。可遵从“母亲”本身的身份,遵从母亲养育的“生命力”,又有几人?很多的育儿书,教的是怎样当妈妈。说教听多了, 看温尼科特的观点,会让人从心底觉得温暖。
这份温暖,是因为温尼科特让你做自己就好。做真实的父母,遵从内在的生命力。
尊重母亲本身的生命力,是对大人。既然是养育孩子,当然离不开孩子。而养育孩子的法宝,包括“尊重孩子的生命力”。
如何尊重孩子的生命力?记住温尼科特的两句话就够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取决于你”“生命的发展与其说是依赖意愿,不如说是依靠呼吸”。
温尼科特的这两句话,可以说是尊重孩子生命力的总原则,要是再详实一点,还可以从“允许发生”的角度去细说。
美围咨询心理学博士家约翰·布雷萧曾说,孩子的心灵被扼杀,是家庭的危机,也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问题。孩子们的心灵是怎样被扼杀的?当我们否定孩子的感受,当我们控制孩子的思想、欲望时,都是让孩子失去了自我。
而温尼科特提到的“允许发生”,是尊重孩子生命力的原则,也是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有力量的方式之一。
如何“允许发生”?《孩子、家庭与人世间》里,描述了一个婴儿拿勺子的过程。温尼科特描述得细致,那段描述值得多看几遍,有助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允许发生”。
面对孩子,作为成人的我们,在孩子身边,更好的身份是“预防者”,而不是“治疗者、干扰者”。可惜,大多数时候,我们担任的都是“治疗者、干扰者”。
我们为什么会急着去“干预”?因为我们太想要一个“结果”。这份“结果”,说到底是我们想要的,而不是孩子们想要的。我们的“干预”,打断了孩子们的“体验”。
“体验”很重要,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法宝。专注于数学教育的帕梅拉·利贝克,总结孩子学好数学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体验”。从温尼科特的描述来看,“体验”更是孩子人生路上,学习基本技能很重要的一环。
“允许发生”,将“体验”的权利还给孩子。
育儿这件事,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用力过猛了。以至于自己累,孩子也累。不如,换一种育儿方式?去享受育儿这件事。
如何享受?从有了孩子的那一刻,就可以享受。
温尼科特在《孩子、家庭与人世间》里提到,要享受爱人为家庭幸福负责的感觉。(顺便说一句,温尼科特在书中,对于父亲的作用,值得所有的父亲好好读一读)
享受发现新的自己,也享受育儿路上孩子磨人的那些烦恼。烦恼也拿来享受?这或许是真正爱自己的一部分。只有学会真正的“享受”,我们才会“看得见”孩子。
看见孩子,观察孩子,享受观察的乐趣,就像温尼科特说的“享受‘发现你的宝宝是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给我们的育儿枷锁解绑,从学会享受开始。
《孩子、家庭与人世间》读得有些慢。
慢慢读,慢慢体会。温尼科特的观点、文字,能陪伴很多年,他的文字是能给人力量的。当在育儿的路上,觉得辛苦,觉得迷茫时,不如拿起《孩子、家庭与人世间》,读读温尼科特的文字。
也许,他的一句话,就能带我们走出育儿的困境。
Hi~我是弥小木。
家有两娃,一儿一女。
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
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跟上孩子们的成长步伐。
也许我们有相似的育儿困惑,也许我们有不同的育儿烦恼。
没关系,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妈~
分享我的育儿经验,也欢迎留下你们的锦囊妙计。
让我们一起寻找育儿路上未知的答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