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几年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步入了四口之家,同时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越来越难管了。也有很多老师也有同样的困惑,那为什么这样呢?
在三四十年年前的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一家都是三四个孩子,而且都非常听话,父母很好管,在学校老师也很好管,那为什么到了现在反而不好管了呢?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父母身上,父母不会教育孩子。
为什么父母不会教育孩子?
因为没人教父母怎么教育孩子,孩子有了问题,都是用自己的脾气、喜怒哀乐去管孩子,去责罚孩子。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教育孩子的小技巧,最近我们学堂的老师都在一起学习《礼记》中的《学记》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里面系统地讲了如何教与学,作为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老师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有正知正念,用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出示范。同时也指出,学生应该尊敬恭敬老师,有了诚心学习才会有效率,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尤其是里面讲到对孩子犯错误了,要用爱心去教育,而不是一味的责罚。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爱子教子“七不责”,七不责不是说学生孩子犯错而不惩罚,而是要择机择时去因地制宜的惩罚与责备。
教子“七不责”
一种说法是源自《呻吟语》,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
【原文】
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
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译文】卑幼的人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另一种网上观点说,源自《黄帝内经育胎智慧》,但是没有很详细的教正,所以,大部分人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夯实可信。
教育,是家长与老师共同要参与的事,家长更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学校教育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
父亲教育孩子,严而不亲。母亲教育孩子,亲而不严。
老师教育学生,严而且亲。
不严,则学生不敬,不敬则心不诚,诚敬不起,则学不能人。
不亲,则学生畏惧,从而不敢发问,闻之而不敢疑,则不能辩疑解惑。
老师之道也适用于父母教育孩子。
下面看具体的内容和简单的注释,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宋代邵康节先生曾说:“学生不打不成才。”中国自古也有“棍棒下面出孝子”之说。
范纯人《范氏家训》中讲:“爱子加之以棒,憎子加之以食”,认为骄傲顽劣的儿童,不爱荣誉、不受感化,若不略示体罚,不足以收敬戒之效。
但对儿童也有“七不责”之教。
1、对众不责:“子有过,父当隐。父有过,子当诤。”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教育孩子也要照顾到孩子的尊严,否则,孩子心里不服气,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孩子知道错了,认识到错了,就不要再责罚了。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些孩子认错很快,但是不改,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引导孩子,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弟子规里也说了“倘掩饰,增一辜”,那就是错上加错。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孩子犯了错,在以上这七种情况下我们就暂时不要去惩罚孩子。暂时不惩罚不等于不惩罚,只是在孩子过了这个时间段,我们在孩子安静、心静、平静的情况下,对孩子的错误做出教育与惩罚。但是,如果孩子在发生打架或者错误正在的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制止,不能说有七不责我们就看着孩子犯错误,等过去了再去教育,那就不是我们学习七不责的目的。我们学习七不责,是为了更好地能教育孩子,在孩子犯错后能更加有效地起到惩戒的作用。
有一次,学堂的孩子之间发生一点矛盾,两个孩子发生争吵,然后三四个都参与了其中。我突然听到有孩子在骂人,然后吵闹升级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之后,我没有责骂她们。我把他们叫到一起,先了解事情的缘由。
这个骂人的女孩(A)呢,因为开门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另一个孩子(B)。这个女孩就给人道歉了。被撞的小女孩呢,心里不高兴。然后B就给她姐姐说,以后不要和她玩了。然后就因为这些小事就开始吵架,A吵不过她两,就出口骂人。我了解事情后,让双方都确认了对方说的是不是事实,确认后。我就把他们都叫到了户外,在一个树林里,我组织她们玩游戏。
让他们三个一组,其他的人分了几个组。玩什么游戏呢?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坐花轿,两个人面对面,一只手握着自己另一手手腕,然后另一手握着对方手腕,第三个人一只脚放进一个人胳膊环成的圈里,两个人将这个一个人架起来走一圈。
每个人轮流坐轮流抬,一轮下来,她们三个满面笑容,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刚才吵架的事情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还在那里一个劲地说,再来玩再来玩,现在轮到谁谁谁坐了。
如果在以前,遇到这种事,我肯定是不管三七二十八,谁骂人了我就先收拾谁。可是,越是这样,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们只是因为怕老师而表面道歉,看似问题解决了,其实为以后埋下了隐患。孩子们的内心会记住他所认为的谁对谁错。
现在经过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了教子七不责,也发现作为一个老师,也是要时时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相长,教然后知所困,知困然后自学也。自己主动学习了,方可解惑。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