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曾是这样描述青春期孩子的表现的:
当孩子放学后进门把门一关,这就是青春期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开始需要个人独立空间,不愿再像小时候那样迫不及待地跟父母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对外界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不再需要父母给出所谓的参考意见。
这个年龄的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事你们不要管”,或者是“你能不能不要啰嗦了”“我知道了不用你说啦”。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正确的引导,一旦父母的角色没做好,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以及对抗的心理,甚至走向不归路,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实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
就在前两天的某个家庭里,父亲见14岁的儿子放学后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于是便问他“今天作业做了没有?”
对方边玩边不耐烦地回道:做了。
紧接着他开始质问这位父亲:上来就说我,我让你说我了吗?
父亲不解,说道:你这一回来就在这里玩游戏,天天玩游戏。
话还没说完,儿子就打断并再次质问他:我让你说我了吗?
“你天天玩游戏......”
“我让你说我了吗?”
“我教不了你?”
“你配吗?”
“我怎么不配?你告诉我,我怎么不配了?你还跟我这样说话”父亲有些愤慨。
“我什么身份你什么地位你配吗?”儿子用大拇指指了指自己,声音也提高了几个分贝。
听到儿子这样说,父亲被气笑了:你什么身份你告诉我,啊?
“我读书了,你去读啊!我有让你关心吗?从始至终我没有让你关心我,你要搞清楚状况,连怼人都不会怼。”
父亲欲言又止,正打算理论一番被儿子直接制止:你干脆别说话了,请闭上你的狗嘴,回你的房间去。
父亲一如既往地平静,说“你再说一句”,对方根本没打算听他再说任何一个字,再次提高声音问“你听懂人话吗?”
接着儿子直起身对着父亲,用手指着父亲的脸说:你要是听不懂人话,我可以讲狗语给你听。
换做一般的父亲这个时候肯定气炸了,有些直接就上手教训儿子了,不料这位父亲非但没生气,反而再次被气笑了:还讲狗语给我听(笑着说),你这说法怎么跟你妈(一样)?
儿子见他这样,更加不满:你怎么动不动就笑啊,笑,都是脑子有问题的人,在很严肃的场合,说话说着就笑了,都是脑子有病。
父亲转移话题:你看你的头发,那么长了(也不剪)。
还没说完,儿子立即打断:我头发爱剪不剪,又不是你的头发。
“你这样还有救吗?”
“我觉得我有救就行了,你配觉得我有救吗?啊?!!”
最后那个“啊”明显是厉声质问,像极了家长平时教育做错事的孩子。
在这场对话中,我们很明显地能看到,双方的角色反了,而且是彻底地反了,爸爸站在儿子坐着,像极了家长在批评犯错的孩子。
儿子态度嚣张且相当粗鲁,让一旁的父亲没有丝毫尊严,也不曾给他半分尊重,就算这真的是家长在训儿子,也讲不出辱骂对方是“狗”这种语言。
更让人感到惊愕且气愤的是,这位父亲在听到儿子这般无礼言论不但没有拿出男人的气势,以及作为父亲的威严来,反而两次笑场,一副笑呵呵的样子,可见他平日里就是这种性格,也正因为如此,儿子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这其中很多人指责儿子的态度和言行,的确,能说出这种话摆出这种态度的孩子多少是不正常的,不要拿青春期说事,这孩子就是素质低,没有教育好,也不懂感恩。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这个男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毫无疑问跟父母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是这位父亲平日里的做法在儿子看来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比如平日里很少关心儿子,以至于没能跟儿子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等大了儿子自然不会再听他的话。
亦或者这位父亲有做过对不起家庭的事,以至于在家里硬气不起来。
其次从父亲的一句话中能知道,在这个家里孩子母亲平时也是这样对待对他的,以至于儿子说的话跟妈妈都类似,看来这位父亲的家庭地位堪忧。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父亲对孩子从小过于宠溺,以至于不管孩子对他说多么过分的话,做多么出格的事,他都能理解且接受。
不得不说,这种家庭的教育是失败的,这个父亲当的也非常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