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的诞生,曾经让很多家长都连连称赞,毕竟该服务让很多家长省去了辅导作业的负担,并且也不必再为下班时间和放学时间相冲突而烦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家长对“课后服务”产生了不满,甚至不少家长要求“取消课后服务”。
身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茜茜爸爸“痛并快乐着”,因为每当茜茜回家,开始做作业的时候,茜茜爸爸都需要准备好十二分的耐心,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毕竟小学生的思维正在发展阶段,与大人的脑回路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明明很明显的问题,孩子就是怎么都搞不懂,要是没耐心,真的会坚持不下去。
恰逢国家教育改革,伴随着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也在茜茜的学校出现,当了解到“课后服务”的内容是辅导孩子功课、让孩子做作业等“自由”项目时,茜茜爸爸便很兴奋的给孩子报了名,毕竟孩子要是在学校把作业写完,自己就不需要整天“挠头”了。
而当“课后服务”真正开始的时候,茜茜爸爸发现,“课后服务”的好处还不仅仅是不需要再帮助孩子辅导作业这么简单:
孩子晚上回家完全拥有了自由时间,不再有家庭作业,作业在“课后服务”期间都已经做完,让茜茜爸爸拥有了更多亲子互动时间,孩子也能够做更多有意思、有兴趣的事情。
傍晚接孩子放学的时候,不再需要向领导申请“接孩子”、“早退”,或是打电话让家里的老人、小区邻居、同学家长等帮忙接孩子了。
更令茜茜爸爸高兴的是,孩子也因此变得乐观了很多。
确实,在“课后服务”的帮助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真真正正的享受到了它带来的实惠。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茜茜爸爸却有点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这时候的“课后服务”似乎不一样了。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家长和茜茜爸爸一样,也是一开始对这项服务非常期待,但是到后来却对“课后服务”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是什么原因让家长开始对“课后服务”不满意?理由让人无力反驳
茜茜爸爸发现,以前孩子回家之后,是将家庭作业都做完的,但是现在,孩子回家之后仍旧要写作业。
一开始茜茜爸爸还以为是茜茜在学校没有好好写,但是后来发现,并不是孩子没有好好写作业,而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增加了,在“课后服务”期间写的叫做“课堂练习”,回家写的叫做“家庭作业”。
另外一名学生的家长发现,说好的“课后服务”是不讲课的,但因为孩子所在的是六年级“毕业班”,所以老师会在“课后服务”期间讲课。
虽说并不是正式的讲课,但同样占用了“课后服务”的时间,这也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变重,家庭作业也需要回家做。
随着这种现象的蔓延,家长们逐渐被“课后服务”所累,“课后服务”开始变成了不能不报的项目,结果“课后服务”的开支成了必要支出。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学生家长表示,学校正常放学时间是傍晚5:50,但因为参加“课后服务”,结果放学的时候已经基本晚上7点了,但如果不参加,就可能会落功课。
逐渐的,本来对所有人都有利的“课后服务”,却变味儿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提高了教育支出,耽误了孩子正常晚餐的时间,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没好处等等。
相继的,“课后服务”开始被家长们嫌弃,而“取消课后服务”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了。确实,大家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合理,让人无力反驳。
网友:取消“课后服务”不治本,教育“平等”才是真
其实,取消“课后服务”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学习压力大等问题,之所以“课后服务”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味儿,让家长们不满,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教育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造就了“内卷”的产生。
◎教育资源无法“平等”
最能体现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就是学区房,家长们拼的“头破血流”的抢学区房,为的就是让孩子上一所高质量的学校。
那么,为什么会有“好学校”和“差学校”之分呢?这其实很明了,一所学校的好坏,和场地、投资、位置、师资等都有关系,所以学校的教学质量永远无法实现“平等”。
所以,那些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将会通过各种途径“找补”,而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唯恐被别的学校“超过”,从而同样开始“找补”,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徒增孩子的学习压力。
◎教育政策无法“平等”
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教育政策自然也不同。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张雪峰老师曾说“珍惜你的河南同学,因为你不知道他打败了多少人才考上了大学”。
在北京,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一般难度,但是在河南,想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你将会面临“地狱”难度。
网上还有一些段子,很真实的反映了教育政策的不平等,比如“高考600多分的在修打印机,400多分的却在搞研究”、“我考了600多分才考上的大学,发现室友只考了400多分”等。
而这些不平等的教育政策,也迫使很多地区的孩子需要通过承受强大的学习压力来实现自己的学业。
结语
想要从根本上让“课后服务”变回原本的“课后服务”,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