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宝妈,未有孩子之前,曾想过将来一定做称职的妈妈,培养出色的孩子。但当孩子真正降临人世,我却蒙了……
一堆育儿手册派不上用场,孩子表现出来的并非如书本所言。而依照书本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实施,也得不到期待的效果。
育儿难,成了我揪心的生活难题。尤其是在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困难重重。
我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失效,我说东,孩子偏往西。我对孩子倾力付出,孩子压根不放眼里。孩子不仅不感恩,还百般嫌弃、排斥、拒绝,亲子关系非常糟糕。更让我难受的是,孩子长成了我最无法接受的样子:不思进取,不爱学习,只图享乐…
我觉得自己好失败。
因为孩子,曾经自信满满的我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忍不住向同事,朋友倾诉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其实在育儿方面碰到问题的不只我一人,大家几乎都不同程度存在。
有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存在育儿焦虑的家长,高达65%以上。我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而做父母无法先行预习和尝试。一旦踏上父母的职位,就是现扬直播,不得不去面对和接纳结果。
急躁、抓狂、焦虑,成了不少父母难以自治的毛病。
毕竟育儿观念不断推陈出新,孩子们也今非昔比,社会上各种诱惑让父母们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其实所谓的难,是父母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罢了。
人生一世,活到老,学到老,不固步自封,不拘泥于手上的书本,利用快速发展的科技,从网络上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并向专业人士咨询、请教,我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大有改善,孩子也完全变了样,育儿渐渐于我不再是难题。
说到底,育儿只要抓住以下两点,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放松心情,以欣赏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所以焦虑,首先是心太急,对孩子的成长太过在乎,总怕孩子会输给他人,会输在起跑线上,然后一步输步步输,于是心绷得紧紧的,巴不得全天候瞪着孩子,抓住机会教育孩子,给孩子灌输知识。
殊不知,越是在乎越得不偿失。一旦不如愿,焦虑就蜂拥而至,引发恶性循环,导致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影响亲子关系。
生活中,人们总愛把优秀的孩子称之为"别人家的孩子“,这反映出一种心态,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太高,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还对自己缺乏自信,同时看问题不够全面。
优秀,只是相对,很多时候只就某些方面而言。一个孩子优秀,也许只是文化学习方面优秀,其它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独立能力或许不尽人意。
一个人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能力有很多,而每个人的气质和性格,自身的优劣势千差万别,身为父母,不能用单一或固化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只要孩子没有犯原则性错误,不管怎样的言行,父母都要宽心地,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
只要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刻板要求孩子,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孩子多姿多彩的优势。如贪玩有时是因为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任性有时是因为孩子敢于做自己…
理解、欣赏孩子不是迁就、纵容孩子,而是换个角度去引导教育孩子。当父母不以否定孩子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不会带着情绪,引导自然有相应的效果。
所有怒吼、唠叨、乃至举起棍棒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花开尚且需要花期,孩子的成长更有自身的规律,任何比较都可能毁了孩子。父母若能以静待花开的心态,从容对待孩子的成长,育儿就不会有太多的困惑和难堪。
身为父母,只需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为孩子竖起防护栏,防止孩子走偏,同时一路用欣赏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去跟孩子陪跑、领跑……
用好三个原则,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成长的过程,可能会因为自身原因或受外界影响出现不良言行,让父母着急乃至失控。
但家庭教育,应该是"防范于未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不是疲于解决问题。
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懂事开始,父母就要把"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打扰他人”三个原则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是”不伤害自己",这是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对孩子的爱。
“自我伤害”往往是一些孩子对抗父母,逃避问题的手段。若孩子“自我伤害”有效,达到目的,那么孩子长大后会惯性使用这样的手法,而且花招更多,最终把自己伤得一败涂地。毕竟社会上不管任何人,都不可能像父母那样迁就孩子。
孩子一旦出现自我伤害的情况,父母不能因为心疼而妥协,一时的妥协只给孩子的错误行为点上逗号,以后孩子还会继续。父母应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体会到自我伤害的痛苦后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不伤害自己,不仅不自我伤害,还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让自己受伤害。一切的言行,要考虑不以伤害自己为前提。
其次是"不破坏环境",让孩子懂得与环境共存并适应环境。
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所处的地方,另一方面是自己所处的情况和条件。
对周围看得见的物质环境,教会孩子珍惜和爱护,是每一位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公园散步时,曾看见家长对孩子随意采摘花草的举动未加阻止;曾看见家长让幼小的孩子在草地上随意小便;曾看见家长任由孩子摇晃幼小的树苗,随心所欲破坏公共设施…
在孩子小时候,如果家长不给孩子定下不破坏环境的规矩,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不加以阻止和教育,那么长大后的孩子,可能会不守规矩,随心任性,最终害人害己。
教会孩子不破坏环境的另一方面,是要让孩子尊重现实,面对现实,学会接纳。
强者并不仅仅是改变环境,还有适应环境,在自己力量弱小,无法建设环境时,起码不要破坏环境。
一个懂得不破坏环境的孩子,往往更能坦然面对现实,知道自己必须适应并更加发奋图强。
再者是"不打扰他人",这是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共处的基本原则。
不打扰他人是一种教养,是孩子以后独自走向生活的为人处世法宝。
但孩子爱打扰他人是正常的表现,尤其在三岁左右的时候,这是他们孤独、希望陪伴,以及对世界完满好奇而又不知如何探索的心理显示。
父母要弄清楚孩子爱打扰他人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知道被他人打扰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父母可以设立场景进行模拟,让孩子有所感受,然后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要告知孩子不想被打扰不是不关注,更不是不爱,而是每个人,每个不同时间段,都会有特定需要处理的事情。不打扰他人是起码的礼貌和正确的处世之道。
一般来说,对于孩子打扰他人的行为不是一次引导就能奏效,父母要时刻有这样的理念并坚持到底。
一个能坚守这三个原则的孩子,一定不会让父母太费心,而且长大后踏上社会,人生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