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 Reading
1.剧情俗套和想象力匮乏,让《蚁人3》《黑豹2》票房接连失利。时隔3年半,回归后的漫威超级英雄似乎在中国市场失灵了。
2.超级英雄IP和工业化流水线制作,是漫威模式的两大制胜法宝,但模式化创作已经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卡梅隆认为,让这种流水线电影长期占据科幻片统治地位,对行业发展绝非好事。
3.比特效创新更难的是故事创新,对迪士尼这样一家全球化传媒公司而言,没有什么故事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迪士尼的合家欢电影、漫威的爆米花电影,需要尽可能地在各个市场巨大的文化差异之间辗转腾挪。
01 超级英雄归来,换了人间
时隔3年半,漫威超级英雄归来,但阔别已久的中国观众早已不复往日激情。
2月17日零点,《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北京通州万达影院的首映场,偌大的影厅上座率只有六成左右。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现场只响起寥寥几次笑声,抖森饰演的洛基在片尾彩蛋中出现,竟然成为观众最兴奋的时刻。
《蚁人3》零点首映现场 图片来源:雪豹财经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复仇者联盟4》在国内上映时,首映场爆满,现场尖叫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观众反应被录下来上传到B站,播放量高达百万。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21日上午8点,《蚁人3》内地票房仅1.44亿元。而《蚁人》和《蚁人2:黄蜂女现身》在2015年和2018年上映时,国内首周末票房分别为2.72亿元和4.3亿元。
更要命的是,口碑滑坡让《蚁人3》的票房后继乏力。该片在海外评分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为48%,仅略高于“漫威宇宙”最差电影《永恒族》。在豆瓣上,《蚁人3》的评分为6.1分,其中三星占比超过50%。据猫眼2月19日发布的预测,《蚁人3》的内地总票房预计仅3.03亿元。
作为漫威第四阶段的收官之作和第五阶段的开启之作,《黑豹2》和《蚁人3》的表现堪称惨淡。2月7日上映的《黑豹2》国内首日票房约2000万元,上映12天票房才破亿,成为近10年来开画成绩最差的漫威电影。
时隔3年半,曾“大杀四方”的漫威超级英雄似乎在中国市场失灵了。
对漫威忠实粉丝麦子而言,漫威电影的爽感来自“超级英雄无脑拯救世界”,但现在片中的说教内容越来越多,超级英雄已经不再让他感到快乐。
同为漫威粉丝的阿乐也没有走进影院支持新作,原因是他喜欢钢铁侠和蜘蛛侠,蚁人和黑豹这样的“二线英雄”不够有吸引力。
《蚁人3》剧照 图片来源:豆瓣
影评人余泳告诉雪豹财经社,黑豹和蚁人在“漫威宇宙”相对冷门,影响了新作开画票房,但票房失利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影片质量。“经过多年院线电影和其他各种渠道影视视频的培养,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已经大幅度提升,若视觉上不能创造新奇观,剧情也是老套路,国内观众未必会买账。”
在中国市场,好莱坞大片已不再是票房保证。今年春节档,本土电影《满江红》票房超越《复联4》,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七位。中国影史票房前十中,仅《复联4》一部外国电影。
如果不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漫威乃至整个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会持续衰退。
02 流水线上的“工具人”
“编剧是用ChatGPT写的剧本吧。”这条调侃的短评,在豆瓣上收获了两千多个点赞。这个观点,与一众大导演对漫威模式的批评不谋而合。
早在2018年,名列好莱坞三巨头之一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呼吁观众尽快对漫威电影感到疲劳。他认为让这种流水线电影长期占据科幻片的统治地位,对行业发展并非好事。
2019年,美国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漫威宇宙”不是电影而是主题公园,这一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在他看来,漫威模式下的电影没有“启示”,没有悬疑,没有真正的情感危机,没有任何风险。所谓系列电影中的续作,精神内核更像是翻拍。
《银翼杀手2049》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则认为,漫威电影只是“复制粘贴”,完全没有技术含量。
漫威电影的批评者中,还有弗朗西斯·科波拉、李安等这样有辉煌职业生涯的知名导演。《低俗小说》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甚至炮轰整个好莱坞电影的“漫威化”。去年11月,他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当今的电影时代可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并称为“好莱坞史上最烂的时代”。
《复联4》剧照 图片来源:豆瓣
漫威电影今日的危机,在《复联4》甚至更早之前已经埋下了伏笔。
凭借《复联4》的巨大成功和流媒体Disney+扩张的东风,“漫威宇宙”迅速扩容。在《蚁人3》之前的第四阶段,已有近20部动画、中短片和影视作品上线。到第五阶段,还有《银河护卫队3》《惊奇队长2》《刀锋战士》《美国队长4:新世界的秩序》《雷霆特工队》等电影和剧集项目。
相比之下,漫威第一、二阶段的作品只有6部,第三阶段也只有11部。
数不胜数的超级英雄IP和工业化流水线制作,是漫威模式的两大制胜法宝。但大规模生产之下,弊端也更加凸显——模式化创作必将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蚁人3》的口碑危机,就是观众审美疲劳的集中显现。
剧情俗套和想象力匮乏,让《蚁人3》备受诟病。
为拯救家人被卷入纷争,最终主人公凭借勇气和信念战胜邪恶力量、拯救世界,并与家人重回平静生活——这样的叙事模板可以出现在很多好莱坞大片中。
故事同质化的同时,电影中人物也显得有些“工具化”。比如,《蚁人3》中的征服者康是第五阶段的关键人物,影片前半程反复渲染他的强大,但后期却让他轻而易举地被主角击败。新出场的角色珍妮特和凯茜,也缺乏让观众记住的人物特点和高光情节。
征服者康 图片来源:豆瓣
想象力的匮乏还体现在特效的单调中。从整体效果来看,《蚁人3》的很多视觉造型似曾相识,量子领域、多线时空等科幻概念被描绘得神乎其神,但主角打斗仍旧靠贴身肉搏。
当老一代复仇者退役,沦为“工具人”的新超级英雄还能否扛起大旗,走进观众心里?《蚁人3》显然交出了一份让人失望的答卷。
03 好莱坞需要新叙事
观众厌倦了三部曲式的老套路,但找到新的叙事方式并非易事。
对于以视觉效果作为卖点之一的漫威宇宙来说,视觉方面的创新就是难题。
余泳告诉雪豹财经社,好莱坞大片发展这么多年,大厦坍塌、大桥陷落、末日危机、极端气候、外星生命等,都已在大银幕上展现过,想突破现有的想象力边界、创造新的视觉奇观太难了。《蚁人3》试图展现一个全新的量子领域,但有影评人认为其风格类似于《星球大战》。
《蚁人3》剧照 图片来源:豆瓣
比特效创新更艰难的是故事创新,尤其对迪士尼这样一家全球化传媒公司而言。没有什么故事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迪士尼的合家欢电影、漫威的爆米花电影,需要尽可能地在各个市场巨大的文化差异之间辗转腾挪,规避敏感话题,消除风险。
正如马丁·斯科塞斯所批评的,这些为快速消费而生产的“完美”产品,缺乏了电影最关键的要素:一个独立个体的艺术家的统一视野。因为独立艺术家是最具风险的因素。他指出,在好莱坞制片厂系统还运行良好的时候,艺术家和生意人之间的对立是持续且紧张的,如今这种对立已经消失。
《黑豹2》剧照 图片来源:豆瓣
穷则思变。昆汀将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称为“好莱坞史上最烂的时代”,但随之而来的60年代和90年代,却是好莱坞电影变革和创新的高发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叙事创新的新好莱坞电影给日渐低迷的美国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也是在这一时期,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等“好莱坞小子”开始崭露头角。上世纪九十年代,又涌现出了《黑客帝国》《尖峰时刻》《终结者》等一系列卖座电影,奠定了今日好莱坞大片的雏型。
执掌迪士尼15年的CEO罗伯特·艾格回归后,第一件事就是调整组织架构,重新将内容业务放权给漫威、皮克斯等工作室,秉持创新之道进行改组,“将创新作为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加以光耀和尊重”。
当前的主流观影人群既是深度的网络用户,也是日渐专业的电影观众,他们对高质量、新表达的电影非常敏感。“电影的核心始终在于内容质量,只有质量过硬,口碑才能迅速发酵。”余泳认为。
如果有一部高质量的作品出现,漫威电影也许马上就能重回巅峰。但若后续作品口碑不济,颓势将持续,再强的IP也无济于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作者:青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