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满3岁入园,眼看即将离开爸爸妈妈,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妈妈很早就开始焦虑了,唯恐孩子不适应,出现分离焦虑,更担心逃不开入园就生病的“魔咒”!
曾有记者问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随后记者追问,他答道:(在幼儿园)学到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物品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让很多人意外,也重新审视,幼儿园生活,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确实,孩子上幼儿园是大事,会颠覆以往的生活,身心都将经历一场巨变!
生病和分离焦虑,是宝宝入园即将面临的“两座大山”。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顺利过渡,家长有必要了解宝宝入园前的有关事项。那么以下这些冷知识,你都知道几个?
★很少人知道宝宝生病前会“预警”
孩子生病多数时候不是突如其来的,事先可能会有“预警”。比如,情绪不安,食欲不振,大便异常(便秘或拉稀),精神萎靡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经常察看宝宝的舌头。如果舌上有厚厚的黄白色舌苔,要注意积食;舌头斑驳不平,要注意消化功能紊乱;舌头发红而舌苔少,可能处于发烧状态。
★宝宝挑食导致抵抗力下降
宝宝挑食,不喜吃蔬菜可能会使身体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所以在家里的时候,妈妈更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蔬菜。
比如把传统的蔬菜样式改变一下,做成五颜六色,摆成卡通造型等。或者把蔬菜做成蔬菜汤、蔬菜丸子、蔬菜饺子等,宝宝更容易接受。
★作息不规律容易引发疾病
宝宝的作息不规律、睡不好,除了会影响发育以外,还可能改变孩子的情绪、胃口和精神状态等,长期休息不好的话,可会诱发一些疾病。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3岁幼儿每天睡眠时间保证11–12小时,早睡早起,午睡时间2小时,并且要有足够的活动量,以确保生长发育和促进睡眠。入园前,家长按此执行,养成作息规律,以帮助孩子将来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卫生习惯要早养成
宝宝入园后,开始集体生活,人多环境复杂,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大大提升。如果卫生习惯不好,意味着孩子会接触到更多的细菌和病毒,更容易生病。
教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吃东西之前、上厕所之后、户外活动结束、小手脏污时都要洗手。教会宝宝正确的洗手步骤,确保洗手质量。此外要定期帮宝宝检查和修剪指甲,以防藏污纳垢。
宝宝分离焦虑,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哭闹,还可能伴随着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甚至可能出现生理上的应激反应,比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
然而宝宝出现分离焦虑,归根结底,是没有安全感,或情绪太深且没得到及时安抚所致。想要宝宝分离而不焦虑,家长平时就得多下“功夫”!
★别总拿孩子当小宝宝,适当放手更早独立
家长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都见不得孩子受丁点苦。很多时候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会经常对他说这不行,那不可以……然而过度保护,甚至包办一切,会让孩子更依赖和离不开父母。
你的紧张和保护,让孩子失去探索和学会独立的机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探索,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到了敏感期时,鼓励他尝试新鲜事物,于成长和独立至关重要!
★给孩子准备一个安抚物
安抚物,是指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物。如果孩子有需要,可以给他准备一个安抚物。这能为他提供安全感,甚至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陪伴,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
孩子入园分离焦虑过重,可以跟老师沟通,让孩子带上自己的安抚物。这个安抚物可以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小毛毯、小枕头,或是妈妈的围巾、与爸妈的合影照片等。
★让孩子学会分享,却不是强迫分享
孩子2岁左右,开始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物权意识爆发。他会把身边所有一切都认为是自己的,不能容忍失去对所属物品的掌控权。这种情况下,任何要求孩子分享的行为,都是强迫。
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要尊重孩子,理解他“不分享”的行为。我们可以耐心地引导孩子接受分享的概念。让他知道,分享更快乐,也可以交换,分享的玩具迟早还会回到他手中。
★掌握与宝宝沟通的技巧
2-4岁的宝宝处于执拗敏感期,同时也在经历人生当中第一个叛逆期。具体的表现就是,你说什么他都说“不”,喜欢跟你对着干。
所以日常跟宝宝沟通,决不能以否定式开头,否则沟通基本上无效,甚至会有反作用。可以多用选择疑问句,比如:你想先吃一口饭还是先吃这口菜?也可以用肯定句开头,比如:宝贝,你画墙上的这朵小花真漂亮,不过画在纸上应该更好看,妈妈来陪你一起画吧!
孩子入园,是漫漫求学路上踏出的第一步。初上幼儿园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在这之前,和孩子一起做好入园准备,有助于减少焦虑、缩短磨合周期。宝宝慢慢长大,早晚有一天要独自飞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助长他的羽翼,让他将来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