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之前,有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两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关在一起,不和外界接触,让他们两个人交流,会不会诞生出来一种,新的语言?
在没有规章制度之前,我们行为是不受限的。在没有知识和文化之前,我们的交流和思想也是不受限的,很多在我们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东西,在没读过书的眼里,也许是另一番模样。
家长对待语言和汉字的看法,是固定的。这个字就要这么写,这句话就要这么说,但对于小学,或者更小年纪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
笔者小时候,也尝试过发展属于自己的秘密语言。类似于一种暗号,和同学们沟通,避免被家长发现,有一种类似于摩斯密码的感觉。
但这个计划,随着思维有限,记忆力有限,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转身自己就能忘记,导致最后计划流产。
老祖宗的智慧是伟大的,最开始靠给绳子打结来记录事件总是忘记,到后来的象形文字,一步步的奠定了我们的文明,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这个方法,被一些文化程度不高,但脑洞奇大的学生打破了。一名幼儿园学生,被老师要求演讲,需要准备稿件。
老师写出来的字,她不认识,但又要准备怎么办?完全不慌,自己创造出来一套独有的体系,一行一行的,有模有样,我们看不懂,但她能顺利的读下来。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独字不会写,就画一个骷髅头,带着叉。长辈包办,就画一个奶奶的头像,然后一个包子,办就是半字。
防护意识,就是个房子。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小孩子,头上带问号。能力较差的较,就是一人体的那个脚。
扎根在心中,就是一根针扎在心上。这一套操作下来,学生读的流利,家长看的佩服连连,颇有一种看图猜话的意思。
这名幼儿园学生的操作,还引起了一波学习热潮,不少小学生,都开始争相模仿。真的是把“新语言”玩转了,不知道仓颉在泉下有知,会是什么感受。
这种新语言,对于学生来讲,有属于自己的好处。可以开发思维活跃性,记忆力,和创造力,是一种锻炼大脑的好方法。
这样创造之后,能记住,并且能顺利读出来的幼儿园和小学生都不多。家长可以好好的骄傲一下,但记住,这种玩玩可以,长期以往并不建议。
学生时期,尤其是幼儿园后期,和小学前期,学习方式很重要,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
这个时候,最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另辟蹊径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去改变。重心偏移之后,很难改回来。
一次得到了表扬,两次不去纠正,渐渐地学生会觉得固有的知识点,并不重要。自己能创造新的,才是关键。
这种思想很珍贵,我们确实缺少从0到1的人才。但扪心自问,幼儿园时期和小学时期的学生,创造力再强,能创造出来什么?
创造的根基,是基础知识的扎实。前人给的知识和文化,是现在学生抄近路的优势,掌握了优势,再去开疆辟土。
所以身边有这些习惯,并且有些沉迷的学生,家长要及时纠正。不然等到这种没有基础知识支撑的创造力枯竭的时候,便是学生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
成绩不理想,人变得不自信,喜欢奇奇怪怪的东西。甚至到时候怨恨身边没有人懂他,不能发现他的才能,都有可能。
至于文中这名小女孩,从她能写出来的汉字上来看,认字的水平还是可以的。记忆力也很好,家长给予正确的干预,日后会是个好苗子。
这次意外的成为很多小学生模仿的对象,这件事情,最好不要让孩子知道。保持平常心就好,不要太早的让成年人的好胜心,去侵占孩子的心。
笔者寄语:
学生的创造力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做的是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去满足,完善他们的好奇心。
创造力,和基础知识,两者缺一不可,不可互相替代。家长不懂,老师也要懂,遇见这样的家长,及时沟通,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