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平台上看到的一个问题,感觉挺有意思的。我在一所学校担任副校长,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解答有些网友提出的这种好奇问题。
能称为学校领导的,一般就是领导班子成员,主要包括书记、校长、副校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在之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书记是二把手。但是多数学校实行的是校长书记一肩挑,也就是校长兼任书记。从今年开始,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中小学实行书记负责制,书记成了一把手,校长是二把手,与高校接轨了。
但中小学和大学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学的领导都是有一定级别的,比如多数大学的校长是副部级、厅局级干部,副校长以及其他领导干部也享受相应的行政级别。前些年,有些大学的副校长到高中学校座谈的时候,地方政府会根据这位副校长的级别安排相应级别的领导进行陪同。
对中小学校长而言就不是这样了,目前来看,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已经去行政化了,原来的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正股级校长都变成了普普通通的校长。
我感觉去行政化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教育局的领导和管理,原来带着行政级别的时候,有些校长的级别比教育局局长还要高,因此教育局局长开会的时候,这种高级别的校长是不会参加会议的,一般安排副校长参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区县想了一个好办法,让教育局局长去兼任这种高级别学校的书记,如此一来,局长就和校长平级了,说话自然也硬气多了。
估计这种效果还不够明显,市教育局局长就开始另想办法,干脆建议政府部门把中小学的校长去行政化,把校长们的官帽摘掉了,变成白身不就更好管理了吗?
事实证明,中小学校长去行政化以后,确实给教育局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现在教育局开会,一般就是要求校长去参加,原来的时候,很少有一把手去局里开会办事的。去行政化之前,教育局从局长到科室主任,对学校的校长都是高看一眼、甚是尊重。去行政化之后,别说教育局局长,就是科室的主任,见了校长都爱搭不理的。呵呵,看来“官帽”还是有一定“魅力”的。
中小学除了校长、副校长等班子成员之外,还有各个处室的主任、年级主任,这部分人员称为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分成正职和副职,各处室正职只有一个,副职可以有多个。严格来说,中层干部也属于管理层,是学校领导的后备力量。
至于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这些人员虽然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中坚力量,但是不具备“干部”的身份,但是这个群体最有希望提拔到中层干部的队伍里面。
目前来看,校长和书记职位的人选基本上来自上级部门的任命。县直学校的校长、书记的任命由县委县政府同意,一般乡镇学校的校长、书记由教育局同意。并且,学校的校级正职极少有从本校提拔的,一般都是从外校调入的,比如外校的副校长提拔后到另一所学校担任校级正职。也有从外区县空降过来的,这种情况都是政府行为了,一般由市委市政府同意的。
学校的副职,比如副校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位的人选,绝大多数来自本校中层干部的提拔。
一般而言,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区县相关部门会统一组织副校长公开选拔活动,公布报名条件,符合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不过不是大海捞针似的选拔,一般由各学校择优推荐若干名人选参与竞聘。
第二种: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民主推荐人选,不过也不是海选,需要由学校经过讨论酝酿以后,推荐若干名人选,并且还要找出差额人选。在上级部门的参与监督下,进行民主投票,得票高者入选。
作为一名副校长,实事求是地聊聊这个话题吧。我以为成为校级领导,特别是副校级领导,可以享受如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是需要参加随时召开的各种会议,包括教育局组织的,也包括学校组织的。参加这些会议,有时候是听众,只听不讲;有时候是参与者,除了听还要讲。特别是第二种,需要根据会议内容准备讲话稿子,还得保证讲话有效果。
二是随时准备调课。学校被称为象牙塔,但不是与外界隔绝的,学校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公务事务随时都会发生。上级要求、老师们也呼吁学校领导必须在一线教课,因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领导都在教书,公务时间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是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舍鱼取熊掌,先参加公务活动,再另外找时间上课。
三是几乎没有双休、节假日。一般任课教师在双休的时候、寒暑假的时候,是真正沉浸在假期当中,作为学校领导只能是一种奢望。因为上级部门会利用寒暑假安排一些活动,学校内部也会利用师生休息时间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规划、调整、实施,决策者、参与者只能是校级领导。平时校级领导还要牵头带班检查,对校园的角角落落24小时地巡回检查。
无论是在评优树先的时候,还是绩效工资发放的时候,校级领导都要发挥雷锋精神,先人后己。在荣誉面前主动让出,在困难面前主动冲锋。
绩效工资也是如此,很多老师在网上吐槽,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的绩效工资拿了大头,每逢看到这样的文章,感觉就是吃了苍蝇。到底是真有其事呢,还是故意制造噱头吸引流量呢?
在我看来,但凡一个还像样的校长,绝对不会作出如此“low”的决定。什么好事都想自己占着,你让老师们情何以堪?如何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我们学校的绩效工资,校级领导不与老师们掺和,单独放在一块发放。比如学校有5名校级领导,每人每月扣1000元,半年就扣6000元,5人就是30000元。学期结束后,核算绩效工资的时候,这5名校级领导就在自己的“锅内”重新分配,至于如何分配这30000块钱,那就是学校领导自己的事了。
原来的时候,学校副职一般在51岁离职,正职在53岁离职。离职以后,就可以卷着铺盖回家了,退休前那些剩余的时光就属于自己了,爱干啥就干啥,这算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福利待遇。
最近这些年,政治生态越来越严格,领导干部可以离职,可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是不能离岗。没有领导职务了,就是普通老师,继续教着你的课,该教语文教语文,该教生物教生物。
题主提到的还有很多老师想着当领导,是咋回事呢?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
为啥学校领导很少有评上的呢?一是省里会有所限制,对校级领导有指标比例限制,不能和一线老师抢饭吃。二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一定的,校级领导忙于公务,肯定在专业发展上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什么核心期刊论文、优质课比赛等等,就缺少这些成果。
对这个话题,您是如何看的呢?欢迎留言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