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版新课程方案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大多数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以素养为导向, 培养孩子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老师和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对于数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更容易理解感性、直观和具象的东西,而数学是一门偏重理性、逻辑和抽象的学科, 如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启蒙数学思维?
对于英语,小学生喜欢通过游戏、歌曲、动画等形式来学习,而在词汇量有限的情形之下, 如何把握语言学习的窗口期,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提升英语素养?
学习的原动力应该是兴趣。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老师们,用游戏化的数学作业、互动式的英语课堂,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 有趣、有用、有价值!
近日,“海淀区第二届中小学课程方案优秀成果评选与展示”活动获奖名单出炉。海淀区14所学校获得一等奖,21所学校获得二等奖,21所学校获得三等奖。 双榆树一小的课程方案及数学、英语学科的课程建设案例在众多候选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课程建设的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此次课程成果获奖,标志着双榆树一小课程改革的突破。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中的排头兵、引领者,学校将在区域内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提升海淀区中小学课程建设的专业水平。
张亚杰老师代表学校领奖
1
玩中学、学中玩
一年级“趣”数学有多有趣?
+
培养数感,游戏新玩
“一、二、三木头人”,扮演“木头人”的孩子数到三时,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瞬间变成了雕塑。双榆树一小数学组的老师们设计的《花样木头人》游戏,让操场变成了快乐好玩的数学海洋。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
“2号线木头人”、“高个子木头人”、“右边木头人”……游戏难度升级后,一串串组合式的口令来得猝不及防,孩子们定身的姿势变得千奇百怪,有的单脚站立,有的双手前伸,有的一个没站稳,直接摔了跟头。
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迅速做出反应,大脑和身体同时行动, 静态的书写变成动态的游戏,单纯的脑力活动变成全身心参与的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这种身心合一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对知识感受的深度、广度更加开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使知识获得更加高效。
+
认识时间,钟表入画
“7点起床、8点上学、17点放学……这就是我的一天。”在《认识钟表》一课,孩子们用五彩画笔,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展示出来。
画出时间让数学作业“活”起来。孩子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在表盘的外面画了一个放大镜,因为我的奶奶常常拿着放大镜看东西。”
“我在画画的时候牢记老师的要求:时针要画得短而粗,长度画成分针的一半。分针长而细,画的时候要碰到数字为止。”
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时间和时钟的概念,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动手类作业结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做既有利于双榆树一小的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发展数学思维。
+
角色扮演,乘车游戏
“双榆树公园站到了,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售票员”报站道。
“刚刚上车5人,下车3人,现在车上一共有10人。”“司机”说。
“这位乘客,请您给这位老奶奶让一下座位。”“安全员”说。
一年级的孩子没有不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的。老师创设了一个乘坐公交车的情景,孩子们在表演类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既巩固了加减法计算,还锻炼了交际能力和文明礼仪。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期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阶段, 适当运用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有效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游戏中运用知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个性化理解的一种外化与交互。当任务主题与个人发生联系交织时,学生更具有参与性,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中,知识之间产生关联,意义理解就会发生,概念理解就更加深刻。
近年来,双榆树一小致力于探索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融合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作业模式。丰富有趣的游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能力,跨学科融合作业培养了综合素养,真正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多动脑、勤动嘴
英语“互动式”课堂有多少互动花样?
一堂40分钟的课,究竟可以互动多长时间?双榆树一小的英语老师,只把单词和句式讲一讲,其他时间全部让孩子们去动脑、动嘴。
↘
名字互动、演讲互动、猜谜互动、歌谣互动……英语课通过形式多样的趣味导入,把孩子们迅速带进语言环境,让课堂变得热闹起来。
↘
看图互动、情境互动、多媒体互动……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传授新知、训练表达,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课堂变得有趣多彩。
↘
游戏互动、表演互动……孩子们或在游戏中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或根据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创编活动,让课堂充满思维含量。
↘
任务互动、评价互动……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喜悦,获得了进步与成长,提高了交际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
作业互动整合了单元语言知识,达到了亲子共学、乐学的目的,既确保了课后英语学科的思维品质,更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英语课堂通过各种互动,最终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与学生共情、学生与学生共情、师生与课程内容的共情,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流淌着自由和活泼的气息。
互动课堂
据介绍,双榆树一小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结构,由以下“五环节” 构成:
Step1
交流热身,导入话题
Step2
创设情境,探究新授
Step3
游戏互动,巩固操练
Step4
拓展延伸,创造表达
Step5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课标要求,结合学校在英语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双榆树一小已初步形成英语学科“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框架。
英语“互动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互动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创新式的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尤其关注语言技能、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孩子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惊喜连连,遇见了英语学习的星辰大海,英语的综合性、实践性、丰富性和鲜活性得以实现,英语素养、情感体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海淀区第二届中小学课程方案优秀成果评选与展示”活动旨在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以及《海淀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草案)》落地实施,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双榆树一小的课程成果获奖,对于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育·树’阳光课程 成就不一样的你”课程方案内容包含背景依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组织管理等七个方面,紧紧围绕双榆树一小的“一六六一”学生培养目标,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形成了“育·树”阳光课程架构示意图、“育·树”阳光课程结构图谱等5个课程结构图以及课程设置表、实践课程安排表等7个课程表。
与此同时,为了让课程设计的理念落到实处,实现培养目标,双榆树一小在课程管理层面,从激活“每一个”、落实“每一天”、细化“每一环”、提升“每一课”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保障课程理念和架构能够有效实施。
通过环环相扣的课程设置和重体验、重差异、重合作的教学模式,双榆树一小培养了一批批阳光少年——他们有的是美德少年,有的是智慧少年,有的是健体少年,有的是艺美少年,有的是匠心少年,有的是创新少年,有的是优能少年。孩子们以个性化特质展现出生命成长中最美好的一面,也诉说着双榆树一小“育·树”教育带来的可喜育人成果。
未来,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将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继续提高课程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满怀欢乐,让校园迸发活力。
素材 |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提供
END
“京城教育圈”
政策解析,升学指南,发现价值,分享新知
关注更多教育信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圈友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