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7日消息(记者唐奇云)如何在“大思政”格局的引领下,打破学段阻隔,共绘育人“同心圆”?如何用好红色资源,突出校本特色,有效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大学、中学、小学老师同台竞技思政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4月7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举行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活动尝试给出答案。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据悉,本次活动主题为“赓续红色血脉,共育时代新人”,由奉贤区教育局指导,奉城第一小学、庄行学校、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共同举办。来自不同学段的4位思政课教师用活区域红色资源和学校思政教育传统,立足学段特点,有效落实“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课程目标要求,分别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思政课教学现场展示,呈现了一堂堂精彩创新、情理交融、入耳入脑入心的思政课“盛宴”。
奉城第一小学教师王静紧紧围绕“追‘星’逐梦,薪火相传”的主题,在“基地寻访人物学习链接自己”“歌唱心声”等环节中,通过学校“小红星”特色社团的情景演绎再现奉贤籍革命烈士李主一的英雄故事。以说、演、悟、唱、行等生动形式,带领小学生走进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共同追“星”,学习英雄精神,初步感知伟大的建党精神。
庄行学校教师唐靖轶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导入,通过承红色基因、溯精神之源、扬贤少年之风三个环节串起“红色基因润少年 青春逐梦正当时”的课堂,立足庄行本地红色资源,配以阅读志愿军家书、采访庄行抗美援朝老兵、跨时空对话唐一新烈士、填写《志愿书》等环节设置,丰富学生课堂感受,引导初中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曙光中学教师刘吴玮聚焦“弘扬抗疫精神,传承爱国情怀”,引导已具备一定思维探究能力的高中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提出个人观点。以微调研报告、采访式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抗疫精神的力量,用家书、音频和照片的方式分享两代曙光学子的抗疫故事,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理解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意义和时代价值。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俊平首先抛出“伟大建党精神从何而来?”的思考,在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后,紧密结合城建学院劳模(工匠)精神育人特色,从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杰出校友陆凯忠的故事到校园未来“工匠之星”们的奋斗身影,生动演绎了高职院校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匠心筑梦的故事。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以一体化育人理念为指引,大中小各学段教师在会前进行了充分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协同创新、资源融合,旨在引导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坚持系统性、协同性、递进性思维,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用好用活奉贤区域红色资源,加强各学段的有效衔接,形成各学段思政课育人合力,跑好育人接力赛,打造育人同心圆,引领各学段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