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本40多年前的中国家庭教育期刊,已经开始关注“儿童性教育” “儿童心理健康” “早期教育”,你会不会感叹这本杂志足够前卫?
杂志上讨论“能不能用钱奖励孩子?”“谈谈该不该打孩子?”“怎么给孩子挑选玩具?”这些现在父母依然很关注的育儿话题。
不仅如此,杂志还专门开设专栏讨论:“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双职工有时间教育孩子吗?”“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这些颇具时代印记的话题。
《父母必读》杂志创刊于1980年4月,作为新中国第一本家庭教育类的期刊,她的创刊在当时是极具前瞻性的。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序开展,家庭教育被大大地忽视了。但是事实上,家长对于养育孩子的知识的需求却是相当强烈的。
1979年9月,北京国棉二厂正在举办一场主题为“妈妈课堂”的会议讲座,这个讲座一开,便受到热烈欢迎,下课后,工人们还把老师的讲台挤得满满的。 时任北京日报副总编辑的徐惟诚,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父母是多么迫切地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第一排中间:徐惟诚
但是彼时,徐惟诚跑遍了图书馆,翻遍了手头能找到的所有图书,只找到一本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著作,被译为《父母必读》。 全国市场上几乎是找不到一本和家庭教育有关的图书、期刊。
一方面是父母对家庭教育知识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家庭热切需求的空白。
徐惟诚便找到时任北京出版社的副总编辑鲁刚,经两人商议,决定出版一本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期刊,刊名就借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著作译名,就叫《父母必读》。
创刊初期,编辑部拜访儿童医院院长
1980年4月,《父母必读》杂志第一辑,在第一任主编许慈文及林巧稚、陈德贵、叶恭绍、朱智贤、雷洁琼等诸多知名医生和教育专家的努力下诞生了。
早期编辑部合影
早期编辑工作照片
杂志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首印10万册被一抢而光,第二次加印10万仍供不应求,最后又加印了6万册。编辑部也几乎被接连不断一口袋一口袋的读者来信堆满。
自创刊初期,《父母必读》杂志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与支持。
宋庆龄题写刊名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父母必读》杂志题写了刊名,这是她生前题写的最后一个刊名,饱含着对家庭与儿童的美好祝福。
康克清题写开篇语
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为《父母必读》杂志写下题为“父母亲的神圣责任”开篇语,赞颂它是八十年代第一春开在家庭教育园地里的一枝“报春花”。
1992年,冰心老人与编辑部的部分编辑合影。
除此之外,许多名人大家陆续加入欣然为杂志撰稿。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爷爷在《父母必读》创刊号上发表文章。
1980年第3期,著名作家刘心武为《父母必读》杂志撰文。
1982年第1期,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为《父母必读》杂志撰文。
1983年第1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接受《父母必读》杂志记者专访。
1983年第5期,《父母必读》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当代保尔”张海迪和她的父母。
1983年第10期,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为本刊题词。
在80年代这样一个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参与期刊创作的所有人都心怀一个伟大的希冀:
帮助中国父母肩负起培养孩子成才、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也正因如此,他们在当年的杂志上提出了很多至今看来依然科学有效的先进育儿理念。
谈家风
1980年第一辑的杂志中刊登了家教楷模“赵一曼给爱子宁儿的遗书”,提出家教家风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982年第8期,《父母必读》杂志刊登了叶挺将军及家人的照片。叶挺将军的亲人撰写了有关将军教育子女的故事。
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刊登了大量革命先辈、名人大家的家风故事,他们中有:叶圣陶、陶行知、邓拓、茅以升、范长江、丰子恺、费孝通、李泽厚、艾青、吴晗、闻一多、李公仆、叶挺等。
普及性教育
1980年第一辑的杂志中,就开始关注儿童性教育的知识,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阶平发表了《有关生殖器的生理卫生知识对孩子不能回避》。
1981年第2期,93岁高龄的教育家、生物学家周建人在《父母必读》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性教育的文章。
儿童心理
创刊初期,《父母必读》开始关注到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便陆续组织相关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同时,在80年代认识到了“游戏”和“故事”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育儿漫画
创刊时,杂志还通过很多轻松幽默的漫画故事,来阐述育儿的道理。
今年,是《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3年。43年来,她陪伴了改革开放后的两代家庭和儿童。
身为《父母必读》新一代编辑的我们,将用创刊号复刻的方式,将那段发生在43年前的光阴故事重塑给广大读者。
《父母必读》创刊号复刻版
正式上线摩点众筹
父母必读杂志社仅存的一本创刊号原版书复刻
限量款80年代杂志原页塑封
限定藏书票及编号
历任主编签名
定制周边
更多精彩周边等您解锁!